譚慧華
“村改”為佛山淘汰了大批落后產能,一座座嶄新村改產業園的建成,為制造業轉型發展騰挪出了大片土地空間。但新增產業園區過多,增速過快,容易導致大量園區企業入駐率不高,入駐企業類型雜亂,難以有效形成具備規模的產業鏈條,增加園區的招商壓力,對政府的規劃能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當前,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政府應提前進行招商布局,重視本地產業的發展,促成產業形成集聚,探索產業新發展模式。如何借好“村改”東風,對佛山制造業進行引導和重構,通過打造高新技術現代產業鏈,有效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將決定佛山高質量發展的上限。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1、突破固有招商思路,從“土地招商”向“產業鏈招商”轉變
“土地招商”作為常見的產業園招商模式,具備高效、直接等優點,但在這種模式下,進駐的企業類型差異較大,企業間無法形成資源互補,企業整體產能低、流動性大,政府也難以進行統一規劃。
因此,政府應轉變固有招商思路,以“建鏈”“強鏈”“補鏈”為目標導向進行戰略招商布局,實現從“土地招商”向“產業鏈招商”的思路轉變,如列出重點引進企業表,進而再根據企業所在的地理位置,繪制招商藍圖,作為后續精準招商的重要依據。首先,政府應強化美的、碧桂園、格蘭仕等高新技術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穩定現有的上下游產業鏈,并依照事先確定的招商藍圖,對產業鏈招商進行針對性部署。其次,重點根據不同產業鏈特點,主動且有序對接相應企業,圍繞強化零部件供應鏈制定利好政策,構建信息技術共享機制,解決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后顧之憂,增強其加入產業鏈的信心。此外,政府還圍繞現有產業鏈薄弱環節進行精準招商,通過補充優質新鮮血液,重點攻堅芯片、生物科技等核心技術缺失領域,對標國際標準,形成完整的現代高新技術產業鏈條。在現代產業鏈建設過程中,也將反哺招商政策,通過形成鏈條式品牌效應,逐步降低園區招商難度,吸引更多同類優質企業加入。
2、建立重點產業“鏈長制”,推動本地產業鏈構建提質增量
今年是佛山全面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之年,為有效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開展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建立重點產業“鏈長制”勢在必行,而佛山也具備了推行“鏈長制”的良好企業氛圍。據調查顯示,佛山企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鏈合作意識,57.36%的受訪企業表示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展業務的主要方式是“與上下游企業達成戰略同盟”。在提升供應鏈安全水平的措施方面,較多企業選擇“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對構建產業生態體系或產業聯盟,也顯示出較高的意愿。
推行“鏈長制”主要目的是為了更準、更快地在特定區域內形成本地現代產業鏈條,這種制度要求一把手親自掛帥,直接由地方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鏈長,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由鏈長負責牽頭產業鏈發展工作,親自統籌產業鏈發展規劃,招引產業鏈關鍵項目,了解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核心訴求,通過一把手高位推動,提高部門辦事效率,給企業樹立信心,有利于高效招引產業鏈條的缺失項目。首先,“鏈長”必須充分做好調研工作,全面掌握本地產業鏈上的企業狀況,了解產業鏈核心優勢及缺失。其次,需要深入了解政府能調配多少資源“建鏈”“強鏈”“補鏈”,如資金、政策等方面,同時還應摸清產業園區數量和修建進展,為產業鏈發展提供精準規劃。
3、建立產業鏈服務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產業鏈招商只是手段,留住企業、發展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才是目的。只有充分了解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痛點,圍繞整條產業鏈打造服務體系,才能通過定制精準服務,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維持產業鏈生命力。
政府應依托產業鏈大數據,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項目落地、企業融資、技術研發、上市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精準服務,建立成熟穩定的鏈條服務機制。一是在企業進駐服務方面,設置上門式“一對一”服務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社會機構溝通橋梁的作用,建立“鏈長 + 招商專員 + 服務專員+行業協會”的機制,開展“保姆式”服務。二是在企業融資服務方面,建立基于產業鏈鏈長、產業聯盟盟長、關聯銀行行長的“三長聯動”機制,政府主動聯合銀行、社會資本,對產業鏈、供應鏈企業進行實地調研,量身定做融資方案,根據不同企業特性,調整融資門檻,開發相應金融產品,著重滿足企業在日常運營、增產擴能、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融資需求。三是在技術研發服務方面,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及時收集企業的技術研發需求,定期組織產業鏈企業外出參觀學習,了解企業核心技術用人需求,為企業定向引才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