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作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性課程,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技能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將“融園”的教學模式融入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課程改革,能幫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獲得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崗位職業能力。
關鍵詞: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融園”教學模式
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課程現狀分析
(一)課程內容理論化,缺乏教育技能和實踐經驗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各種美術活動,兒童畫的繪制等方式來培養學齡前兒童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本課程的實踐性很強,要求學生掌握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和實施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于理論化,由于條件限制,在活動實施這一環節中,大多以模擬教學為主,學生不能身入其境的感受幼兒園的氛圍,在撰寫美術活動設計中不符合其對應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活動目標不準確,同時缺乏教育能力和活動實施能力。
(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高職學前教育的學生入學時大多數的美術功底幾乎為零,通過四個學期美術基礎課程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卻出現了多模仿、少創新的的問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自身的繪畫水平緩慢提升。在第五學期開設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課程時,學生因無法準確地把握幼兒的各種能力水平,設計的活動方案也不準確,學習時自然遇到了瓶頸,更加挫敗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
高職學前教育的學生普遍認為學習美術課程僅僅就是掌握一門技能,把美術教育看做傳授技藝的教育,認為自己只要畫出一幅圖畫就完成了任務,把技巧的掌握當做主要目標。這樣,忽視了藝術教育的本質,即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質,幫助他們從美的角度看世界。所以,不光是學生自己掌握繪畫技能,更關鍵的是要能引導、幫助學前兒童發現、創造美。
二、當前“融園”模式運用存在的問題
(一)“融園模式”過于固化
“融園模式”教學有很多影響因素,諸如合作幼兒園的數量、是否有長效合作機制、幼兒園對見習學生的態度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融園模式的發展,但其中最關鍵的是很多院校只是單純的認為融園就是把學生送到幼兒園完成一定時間的見習,并沒有合理的安排融園的時間,融園與課程教學并未真正貫穿在一起,這樣的融園和實習并未有太大區別,學生也不清楚融園的目的,僅僅認為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今后能順利拿到畢業證。
(二)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
由于現階段高職大部分學生經過高考后幾乎沒有什么學習壓力,再加上自控意識較差,并不明白“融園模式”對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重要性,不愿意放棄學校里輕松自在的時間去幼兒園見習,另外,在“融園模式”期間工作出現問題可能會受到園方的批評,很容易挫傷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三)“融園模式”的效率無法保證
因為幼兒園數量有限,高校與合作幼兒園達成協議后,將學生分批送到不同幼兒園見習,教師也不能全程陪著學生,“融園模式”期間完全依靠學生的自覺性管理,融園的質量得不到控制,所以“融園模式”的效率得不到必要的保證。
三、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課程“融園模式"的探索
(一)改善“融園模式”的運用方式,提高效率
目前,本專業融園模式教學主要在大二讓學生在各合作幼兒園實習一個月,很多學生在前期都會處在一個適應階段,真正融入其中的時間并不長,融園只得其形,未得其意,美術教育課程并未和融園真正結合起來。“融園模式"并不是只局限于某一學期的某一個月,而是要貫穿整個大學階段。
大一時主要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讓學生知道怎么畫,畫什么,并且要知道小朋友們喜歡畫什么,會畫什么,同時,要求學生不定期到附近幼兒園體驗和感受生活,每月1~2次,走進幼兒園,觀察幼兒園的老師是怎樣教小朋友畫畫的。大二學生每周定期到幼稚園班級上課一次,教師參與備課、教學和研究,參與幼稚園活動和工作。初中每周定期上一次幼兒園,打算選擇教師,準備聽講座,參加教師的觀察活動,并努力在階段實踐。
(二)強化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在開展“融園模式”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活動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技能。例如,通過邀請幼兒園的教師、小朋友等參加學前教育畢業生的匯報演出活動,詢問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意見,并且詢問幼兒對畢業生編排的節目喜愛程度,得到比較中肯的評價。通過定期舉辦兒童圖畫、漫畫、創意圖畫、現場兒童圖畫、漫畫等比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極大地調動了學前教育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己的繪畫能力,鼓勵學生根據學前兒童不同的發展特點自己畫掛圖。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畢業生了解自己與專業教師之間存在的差距,并且也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幼兒喜歡的節目類型,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礎。同時,為了提高“融園模式”教育的開展水平,可以通過組織幼兒園教師與學前教師共同進行課程教材編寫,邀請幼兒家長參與討論,了解家長目前對幼兒教育專業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定期與幼兒園進行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明確當前幼兒教育事業的難點和疑點,共同討論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
(三)提高學生對兒童美術作品的了解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學前教育的人才,確切的說,我們的學生畢業后是要在幼兒園工作,面對的都是學齡前兒童,在校期間能掌握美術基本技能,畫出高質量的畫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怎么把這些技能運用到今后的學前教育工作中。“融園模式”可以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學前兒童的美術教學,了解不同年齡段學前兒童喜歡畫什么,怎么在畫,他們眼中的世界和成人有何不同,這樣才能更快的找到適合學前兒童的美術教學方法。
“融園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但仍處在一個探索和創新的階段,需要我們切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當前“融園模式”的發展進行探究與實踐,將“融園”的教學模式切實高效的融入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課程,讓我們的學生更早的進入角色,畢業后能馬上融入幼兒園的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J].基礎教育參考,2019(01):79.
[2]鄭國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融園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12).
[3]米慶華.基于“融園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以阿壩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8):64-67.
[4]劉英.高職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資源現狀和需求調查研究[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9,000(011):18-20,31.
作者簡介
趙侖(1987-),女,湖北隨州人,助教,本科,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美術基礎等。
基金項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三融合”教學模式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GB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