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白秋子
摘要:目前,在我國基層政府中,占據最主要消極影響因素之一的是突發事件,而突發事件的起源,涵蓋著我國基層社會中各個層面的偶然消極因素以及固然消極因素。如果搭建好我國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其意義不僅僅在于處理特殊情況下的突發緊急事件。而且有助于通過對緊急事件的預防、補救,進而發現及消除各個層面中的偶然及消極因素。因此,本文就當前新公共管理視域下得應急管理機制展開研究,以期能夠推動應急管理機制的革新與升級。
關鍵詞:新共同視域;應急管理;基層政府
前言
在新公共管理視域下,以對新公共管理視域、突發事件與政府應急管理機制的內容闡述為基礎;以歷史回顧、應急管理的深入分析為大綱;以新世界視域中電子政務理念、非政府組織理念、績效管理理念、法制理念為切入點,可以充分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性與實效性,為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提供參考,降低應急管理危機造成的消極傷害,同時也為應急管理機制的建設提供創新依據。
1.新公共管理視域下研究政府應急管理機制的背景與意義
我國最早于春秋時期就有關于突發事件管理的相關記載。1998年,徐文惠、張成福所做的《危機狀態下的政府管理》一文中就有詳細的描述[1]。此后,各種學術論文相繼發表,為我國應急管理機制做出了重要的補充和完善。相對比于國外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完善的應急管理機制,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發展完善速度也較快,所以在新時代時期,建立科學的理論機制對我國實現近道超車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目前的研究材料分析資料來講,人類社會的進步的關鍵點是各類突發事件。目前,由于我國的高增速,高發展,許許多多的突發事件對我國的社會穩定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在目前改革發展的高峰期,任何一個突發事件的不當處理都會造成無法預料的損失。因此,運用由20世紀后期發展壯大大的新公共管理來處理我國基層政府所面臨的突發事件成為了目前的現實需要也是必然要求。本文對新公共管理視域下我國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做出相應的研究。該機制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其理論意義在于對其規律性、理論性做出規范化及健全其指導性功能,為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在學術上,通過對其理論的延伸拓展,思想發展預測提供方向。其實踐意義在于切實解決我國基層政府中薄弱的應急處理能力,加快總體改革,避免突發事件擴大升級,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2. 新公共管理與政府應急管理機制內容介紹
2.1 新公共管管理理論的緣起及內容
在西方政府的改革中,由于政府機構規模的膨脹、財政危機的影響及經濟全球化的蔓延應運而生了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它以“經濟人“為前提,按照經濟學理論及部門管理為服務模式,就專業化管理、績效測量、產出控制、單位分化、競爭、私人部門管理和節約資源七個方面進行分類及解讀。一方面讓顧客選擇與公共服務機構利益掛鉤;另一方面,建立了顧客質量標準。對于我國政府標準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建設意義,同時對于政府效率和職能具有良好的積極效應。在末端處理上,也緩解了社會各個方面充在的消極因素。
2.2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對象
突發事件指未能預測的具有短時間出現及傳播特征的事件,其具有五大特性,即非常規性、危害性、突發性、高度不確定定性、影響的雙重性。對其按照類型進行分析,又分為四種,即社會安全突發事件、事故災難突發事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四大類。對其危害程度,分為四種,按照其由大到小的方式分為Ⅰ 級(特別重大)-紅色 、 Ⅱ 級(重大)-橙色 、 Ⅲ級(較大)-黃色、Ⅳ級(一般) -藍色表示。
2.3 應急管理機制與基層政府角色定位
由于突發事件的性質,最先接觸到突發事件的政府機構一般為基層政府,其量級及復雜程度往往很大。作為指揮協調及中樞神經系統,基層政府有著預警、相應、處置、善后等任務。其應該具有五大機制,即信息報告-預警機制、預處理及協助處理機制、隱患排查整改機制、恢復重建機制及宣傳教育及培訓五大機制。
3.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現狀分析與對策
3.1 我國基層政府管理面臨的困境
現在,我國雖然取得了可圈可點的進步,但是存在四個困境。分別是由應急意識淡薄及應急管理機構缺乏、應急演練不到位造成的預警檢測機制不完善;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落后及公開機制缺乏造成的滯后困境;由問責機制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造成的管理環境的缺失;由專業應急隊伍培訓欠缺、資金保障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充足造成的保障機制不健全。
對面上述困境,我國仍需精益求精做出相應的補充。
3.2 推進基層政府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目前正處于各種突發事件的高發期,由于安全生產形式嚴峻、及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我國在國際上及人文上都更加矚目[3],同時所要做出的應對方案及對突發狀況的處理都顯得尤為重要。就社會安全來講,由于疫情及目前2021年8月形成的河南洪澇災害來講,我國基層政府如果不建設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那么我國疫情防控所做出的重大努力,我國防洪防澇所投入的巨大成本都將付之東流。同時我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和人口大國,如若出現任何消極影響將對國際社會造成巨大且難以估量的消極影響。
3.3 推進應急管理機制的方法
雖然目前我國在應急管理機制下存在四點缺陷,不過通過在新公共管理視域下的方法進行修正及解決將會極大的完善我國基層政府的應急機制。
其一是通過電子政務來解決滯后困境,通過建立完善數字化辦公及公示環境,促進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推進應急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來提高信息公開性。其二是通過非政府組織理念強化參與機制來解決由問責機制缺失造成的管理環境確實,其中,要充分保證非政府組織、非盈利組織、資源部門的客觀主動性。發揮非政府部門的應急核心作用。其三,我國基層政府要做好良好的宣傳、采集、評估來解決預警機制的不完善和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困境。要輔以績效管理評估,以為人民服務為基礎核心,以黨員為基本執行單位,由上而下,由宏而微的提高我國應急管理機制的效能。為實現我國自強發展做出貢獻。
結束語
我國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具有重大建設意義。在歷史發展中,我國參考西方的應急管理制度建設完善本國基層政府建設具有重大的突破。同時由于發展時間相對較晚存在四大困境,通過新公共管理,我國基礎政府可以對其不足進行完善。對其發展具有重要的建設及指導性意義。
參考文獻
[1]劉丹. 新公共管理視域下的我國基層政府應急管理機制[J]. 華人時刊旬刊,2014(5).
[2]李姣. 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J]. 新商務周刊,2020,000(004):39.
[3]張絢蕾. 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我國文化產業管理模式的創新[J]. 人力資源管理,2017,04(No.52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