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東 蔡岱宏 陳合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我國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問題,對于我國生態系統來說,農村水系生態環境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此,加強我國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工作是極為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針對農村河流現狀及其改進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態環境整治;河流生態環境;水污染治理;水環境保護;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這是黨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這也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方略。
一、農村水系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代價也是極其高昂的,生態環境就是首當其沖的。
我國目前的環境問題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但我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一步一步地開始了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農村水系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安全,水系水質直接關系了到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和灌溉用水安全,良好水系網絡直接關系到農民生存和生活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二、現狀與分析
十九大之后,全國各地、各村通過全面推進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等建設,不斷推進河長制湖長制、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等工作,通過各方努力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改善,但由于中國農村河湖數量眾多、治理基礎薄弱等問題,農村水系整頓治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經過調研,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簡陋、覆蓋還不夠全面,在調研中發現村民沿河渠傾倒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現象屢禁不絕直接導致了所處游段的水質受到了一定影響,對農村水系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形勢不容樂觀。
2、農業生產者環保意識還尚且薄弱。農業生產者盲目追求農作物高產,加大化肥、農藥使用量,在部分溪段的調研過程中,發現水中及溪道旁有許多殘留的農藥瓶,農藥使用含磷成分的農藥、化肥,致使含磷的物質通過雨水、河道滲透流入到水中,這也為農村生態建設帶來了較大影響。
3、農村居民對于水系生態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加之長期以往所形成隨意處理生活污水、水中投擲垃圾的不良生活習慣,農村日常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等隨意排放至河道,且自2003年“兩工”政策取消后,群眾投工投勞逐漸減少或終止,農村河湖長期自然淤積,最終淤泥、村民隨意排放的生活垃圾等沉積物沉淀至河床底部,對建設“生態農村”、可持續發展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4、雖然各村都在力求扎實做好巡河、治河、管河各項工作,穩步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實落細落地,但農村河湖數量眾多且部分河、溪段較長,難以進行全段管理與整治,且志愿者志愿服務活動普遍集中在社區服務等領域,農村生態建設領域缺少志愿服務。
綜上所述,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嚴峻,治理任務十分艱巨,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群眾認識不足。長期以來,農村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對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問題稍有忽視,長此以往,將會導致欠下“生態壞賬”,且由于村民長期養成的傳統生活習慣,沒有進行充分的引導與糾正,使得農村水系生態環境雪上加霜,直接原因就是群眾對于水系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足。
二是缺乏技術支撐。農村對于水系環境保護與整治手段尚處于起步階段,較為基礎,有關河流數據、整治標準都較為匱乏,且農村基層水利人才嚴重緊缺,者直接導致了農村水系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困難、效率不高。
三是缺乏長效機制。雖各地各村都積極行動,全力推進河長制工作,已開展水系整治,但是忽視了長效機制的建立,未鞏固生態文明創建成果,導致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問題反彈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對策
(一)、加強農村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保護宣宣傳
以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為契機,由各村委會牽頭、宣傳委員直接管理,建立河流河長制工作線上宣傳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眾號等),向公眾對河流進行宣傳,通過開展線上、線下多渠道向村民進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宣傳工作。大力宣傳農村水系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爭取得到村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增強農村居民改掉以往的不良生活習慣、關心河道、愛護河道的責任意識。
同時可通過評選“文明家庭”、“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對積極響應水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村民、家庭進行表彰。
(二)、加大投入,加快建設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
加大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前期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以及建成后安排運營補貼等方式,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垃圾設施建設和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二是建立農村一體化環境衛生管理機制。通過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在農村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收集,抓好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避免村民將垃圾直接投擲水中。
(三)、推進農村水系生態保護志愿服務工作
積極推進校村志愿服務基地建設工作,高校志愿團隊科學編制水系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規劃或方案,從河湖確權保護入手,將河流不同域段分配給志愿服務團隊志愿者,開展河湖清障、保潔等志愿服務,保護河湖水域生態空間,同時督促村民垃圾亂堆亂倒侵占河湖的行為,同時將非法采砂、侵占河湖等行為及時上報村委會及上級部門,及時整治。
做好農村水系生態環境整治工作有助于建設農村生態文明,讓鄉村振興的順利進行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促進農村產業綠色發展、可持續化發展。我們要認真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必須做好農村水系生態環境的保護、整頓、治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祝廣智. 基于人水和諧的城市污水河流生態治理[J]. 水土保持研究,2008(04):261-263.
[2]楊曉巍. 農村小河流綜合治理研究[D]. 南昌大學,2015.
[3]馬富明. 河道整治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C]// 福建省科協第八屆學術年會水利分會論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