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互聯網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尤其是伴隨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在人與人的日常交往中產生了大量的數字化證據,這些證據是被我國訴訟法明確單列為一種證據類型的電子證據。隨著科技進步,電子證據的載體或表現形式也在持續更新,比如常見的微信、短信、電子郵件、企業內網郵箱、企業內網系統數據、QQ聊天記錄、網頁、論壇、微博等。
中國公證協會于二〇一二年一月七日通過了《辦理保全互聯網電子數據保全公證的知道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對公證機構辦理保全互聯網電子證據公證事項進行了規范,并明確了公證機構辦理互聯網電子證據保全的定義,是指利用計算機設備和技術,通過接入廣域網固定、提取電子證據的活動。
那么,如何協助當事人固定好相關證據使其達到證明案件事實的目的,則是公證員們需要努力思考的問題。根據筆者觀察,在現有的電子證據保全公證活動中大概存在如下問題:
一、公證機構能力建設不足
電子證據天生具有易被偽造、篡改的特點。實務中,人民法院也會普遍采信有時間戳的電子證據。一些公證機構與專業的網絡技術公司合作開發了具備自助存證的業務,比如手機取證(電話錄音/現場錄音/手機拍照/手機錄像)、網頁取證、見證實錄等。但大部分的公證處,還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方式,一般只對已成“事實”的網頁證據采取截屏或錄像的操作方式,保全能力嚴重滯后,無法滿足當事人的公證期待。
二、公證員自身能力不足
面對電子證據的易損性、脆弱性,不僅要求公證機構有熟悉計算機操作的公證員,更要求公證員的操作要求需滿足電子證據的客觀、真實、時效性等標準。在此高標準下,導致部分公證機構或公證員直接放棄了此項公證業務,或者選擇性地挑選自己熟悉的電子證據保全業務,這無疑阻礙了公證機構的業務開拓和公證員的自身發展。
三、保全操作不規范
計算機清潔性檢查,直接關系著電子證據保全公證是否會被人民法院認可,進而影響當事人權益。中公協在制定《指導意見》的同時,附上了計算機清潔性檢查的《保全互聯網電子證據操作規程》(簡稱《操作規程》),足以表明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實踐中,各級人民法院在向公證機構發送的司法建議中涉及清潔性問題的占比是相當高的,這表明,未做清潔性檢查的電子證據保全行為將直接影響該證據的法律效力,導致公證書的證明力被削弱,并影響公證機構的權威。
針對公證行業開展電子證據保全公證的現狀,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公證行業協會
1、由專業的公證員、公證管理人員和公證機構組成的自律性組織,在行業里處于絕對的指導地位,不論從理論研究、規范制定和實踐經驗累積方面均具有全面而獨特的優勢,在電子證據保全工具、方式的選擇方面,可以提供具體可行的指導方案。目前,有條件的公證處通過與專業的軟件公司合作,進行相關電子證據保全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或者通過購買專業服務的方式讓第三方參與到電子證據保全的具體操作中。但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大部分的公證處并不擁有這種條件,這勢必導致公證機構之間的競爭不合理、不充分,受理、審查、出證標準不一,公證書表述“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筆者認為公協可以改變各公證處孤軍奮戰、單打獨斗的這一現狀,由中公協或省公協牽頭,聯合網絡技術公司共同開發或購買網絡技術公司已開發好的專業的電子證據保全平臺,提供給全國或各省的公證機構進行使用。這不僅能保證大部分公證處具備較為公平的執業競爭環境,確保各處均能出具較高水準的公證書。
2、各級公協應該有針對性的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對常見的電子證據保全事項聘請相關技術人員為公證員進行指導,甚至在復雜的案件中代替公證員完成專業性操作。組織不同公證機構、公證人員之間進行相互觀摩學習,在請益中彼此成長,有力提升整個行業在這一領域的專業水平。
二、公證機構
1、有條件的公證處通過與軟件公司合作的方式,根據經驗和市場發展的需要,開發電子證據保全的產品。尚不具備條件的公證處則可以考慮購買其他公證處或部分軟件公司已經開發完成的電子證據保全系統,以加蓋時間戳的方式對電子證據進行標識,隨時為電子合同、郵件、網頁等證據提供留痕保存服務,將相關保全行為提前到電子證據的生成時間,高效完成證據的固定和收集,為公證員的電子證據保全工作提供幫助和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2、公證機構應加強對公證員在計算機操作知識方面的培訓,努力培養具有較高計算機操作水準的公證員。電子證據保全中的計算機操作不同于一般的操作,程序相對復雜繁瑣。一些上了年紀的公證員雖然有豐富的公證經驗,但礙于計算機操作技能欠缺,對于電子證據保全的公證卻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對于這些公證員,應該通過培訓著力提升他們的操作技能,必要時可由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協助操作。
三、公證員
1、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是完成有關電子證據保全公證的前提,因此要求我們的公證員應該及時學習必備的計算機知識、努力提升計算機的操作水平。
2、進行電子證據保全的操作應該符合規范,使用本單位或無利害關系第三人的計算機。開始保全之前,應嚴格根據《操作規程》對計算機進行清潔性檢查,雖不能完全杜絕諸如“假鏈接”存在的可能性,但一方面盡可能地保證電子證據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則可以轉移公證機構可能產生的舉證責任。至于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如何,應交由法院通過調查后進行判斷,公證機構盡己所能即可,無需更不必設定過多的審查義務。
3、對當事人進行詢問和告知的內容應該充分、明確,搞清楚當事人與擬保全電子證據間的利害關系,并在筆錄里明確告知其所保全的電子證據不必然會被人民法院等相關部門采信,甚至不具備證明效力的可能,使其了解電子證據保全公證的法律結果,形成合理期待。
結語
數字化生活覆蓋的范圍逐漸擴大和程度的不斷加深,人們的生活被記錄和包裹在各種各樣的數據庫里,隨之產生的大量電子證據不僅復雜多樣,也愈加重要。大數據時代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也便于我們通過收集和調取相關電子證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公證是預防性的司法證明制度,可以在電子證據的收集和固定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節約司法資源、減輕社會運行成本。身為公證機構,理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以更長遠的目光預見未來可能產生的問題,為公眾提供有關電子證據保全方面的合理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出其新,男,1987年生,蒙古族,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公證處,四級公證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