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儀 楊連峰
摘要:我國的地震災害發(fā)生頻率顯著上升,為有效減輕地震災害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在建筑結構設計期間,務必高度重視結構抗震設計,分析和總結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過往經驗,將總結的經驗教訓應用于工程結構設計中,且做好建筑的防震縫設計、抗震墻體設計以及構件設計,以此提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水平,優(yōu)化房屋抗震性能,加快現代建筑行業(yè)的前進腳步。
關鍵詞:抗震設計;建筑房屋結構設計;住房安全
引言
提高房屋結構安全性能和空間利用率,能夠使房屋建筑更好地滿足居住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強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加以重視,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進行房屋建筑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使房屋建筑結構各方面技術都能夠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節(jié)約建筑成本,提高建筑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1房屋建筑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內容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建筑行業(yè)正在飛速進步,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對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充分考慮房屋建筑結構的美觀、經濟、實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從居住者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注重現實需求。在房屋建筑工程造價中,房屋建筑結構設計需要對成本進行優(yōu)化,從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有效性,通過精確計算,使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方案中的各項參數達到相應的要求。
2抗震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2.1科學選址
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建筑選址尤為關鍵,雖然突發(fā)的地震災害可能使建筑物轟然倒塌,但科學合理的地理位置也可顯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發(fā)生地震災害時,建筑結構可能產生明顯的移位現象。不同結構和不同性質的土體上,位移的程度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建筑結構設置于無法滿足工程建設要求的土體上,不僅不利于完善建筑結構的性能,而且也會加大建筑物坍塌的風險。為此,在建設項目選址的過程中,要以可有效控制地震作用影響的地區(qū)為首選,并全方位考量附近地形和地貌概況,將工程建設在平坦開闊的區(qū)域,注重建筑物周邊土體的密實度和穩(wěn)定性,進而承受不同的荷載組合。
2.2設置多道抗震防線
在建筑物抗震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根據實際設置多道抗震防線,采取該設計模式可控制地震對建筑物的不利影響。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應在抗震體系中應用延性優(yōu)勢較為明顯的構件,這也是建筑結構抗震的第一道防線。或者也可設置多種其他的建筑構件,形成第二和第三道防線。發(fā)生地震災害時,如第一道防線受損,則可充分利用其他防線的作用和功能承受地震災害所帶來的沖擊,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多到抗震防線的設置也能夠消減地震作用力對建筑結構的威脅,尤其是對高層建筑的威脅,保證建筑在地震災害中的穩(wěn)定性,降低危險系數,減少對居民及周邊環(huán)境的連帶影響。
2.3合理布局,控制地震能量
采取減少地震作用的方法可有效減輕地震災害對建筑結構造成的負面影響。為嚴格控制地震災害產生的能量,在建設土木工程結構的過程中,還需認真分析建筑物位移動作的影響因素,且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因素的合理預測與定量分析,以期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減弱地震震動產生的能量。同樣重要的是,發(fā)生地震時,為嚴格控制建筑物可能出現的破損和變形問題,需認真分析和設計建筑底部位置的塑性變形,這種方法在地質硬度較高的土木工程建設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在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將結構間的關系及力傳導方向等進行思考和分析,合理利用結構間的協(xié)作關系,實現對地震能量的消減和把控,降低地震能量波集中傳導對局部建筑結構帶來的影響和威脅,保證建筑的質量。
2.4加強結構抗震設計
2.4.1防震縫設計
以預防地震為基本原則組織抗震結構設計,對于無法滿足設計要求的建筑,可以在特定位置設置防震縫,合理利用防震縫分解建筑內部結構,使建筑內部結構成為獨立于其他結構的重要單元。縫隙兩側也需預留結構寬度,保證防震縫兩側建筑完全分離。如出現地震作用,則防震縫可有效減輕地震產生的波動,以規(guī)避建筑的某個部分影響建筑結構的其他部分。
2.4.2抗震墻設計
建筑結構設計中,如發(fā)生嚴重的地震災害,則建筑物抗震墻所受的影響最為明顯。墻體受到地震作用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裂縫問題,如問題較為嚴重也會引發(fā)建筑倒塌的情況。所以,抗震墻設計也成為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關鍵內容。墻體設計需要高度滿足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可采取精細化設計方式。墻體橫向設計期間,始終堅持均勻設計原則,確保發(fā)生地震災害時,墻體不易產生橫向位移。在墻體縱向設計階段,為抵御嚴重的地震災害,要規(guī)避墻體豎向裂縫,這里縱向設計與橫向設計的有機結合可有效減輕地震災害對建筑結構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可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力。
2.4.3構件設計
現代房屋建筑建設中,工程質量與結構穩(wěn)定性關系密切。輕質高強的工程受地震作用的影響較小,也可減少地震災害所引發(fā)的生命財產損失。為維持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要求人員采取有效措施減輕結構的自重。在規(guī)范施工的前提下,減輕結構重量,采用低質高強的材料能更好的維護房屋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增強其抵御地震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日益加快,建筑行業(yè)也隨之得到快速發(fā)展,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在高層建筑數量明顯增多的今天,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也直接關系到建筑房屋結構的性能。本文就將重點分析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以加強房屋的抗震性能,保障居民的住房安全。
參考文獻
[1]趙娜.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求探究[J].房地產世界,2021(05):20 -22.
[2]王煉.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21,6(04):205-206.
[3]劉鐵良.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優(yōu)化方法的應用分析[J].居業(yè),2021(02):22 -23.
[4]張志江.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基礎設計分析[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02):158-159.
[5]羅遠明.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探究[J].居舍,2021(03):92-93.
[6]王健寶.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優(yōu)化技術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fā),2021,4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