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信貸為商業銀行經營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考驗,本文從正反兩方面入手分析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影響,提出推動商業銀綠色信貸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綠色信貸;商業銀行;經營發展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綠色金融政策紅利釋放,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構成部分,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影響日漸突出。綠色信貸強調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核機制中要突出環境信息考察,以此更好地識別企業環境風險,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相關研究認為,由于信息獲得和專業知識不對稱,實施綠色信貸政策會降低大型國有控股銀行信用風險,提升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陳昆等1(2021)依據對14家商業銀行的實證分析結果提出,綠色信貸總體上有利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發展。現有文獻主要從信貸風險和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角度考慮綠色信貸帶來的影響,本文通過梳理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現狀,客觀地從發展機遇和發展考驗兩方面分析綠色信貸給商業銀行帶來的經營發展影響,提出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的對策建議。
二、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現狀
(一)政策體系初步完善
目前我國在《綠色信貸指引》《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關于開展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和《通知征求意見稿》的規范約束下,初步形成了涵蓋頂層設計、統計分類制度、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在內的綠色信貸監管及評價體系。
(二)貸款投放穩步提升
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已超過11萬億元,與2013年的5.2萬億元相比,復合增速達到11%。在政策指引下,各行通過創新綠色信貸項目信用結構、創新綠色產業鏈融資業務和助力國際綠色產業合作等形式發展綠色信貸。整體看來,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質量良好,規模穩定增長,為提升環境質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相應作用。
(三)存量占比仍在低位
雖然綠色信貸投放在穩步提升,但在總貸款投放中的占比仍然較低,截至2021年3月末,綠色信貸余額僅占總貸款額的7.2%,隨著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未來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從投放主體看,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主要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主要投放于綠色交通運輸和新能源領域,趨勢上也逐漸多元化。
三、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影響
(一)迎來經營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將加速國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進一步催生大量綠色信貸需求。各商業銀行將圍繞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激烈競爭,有利于優化信貸結構,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經營效益,擴大品牌影響力。同時綠色信貸帶來的良好生態效益和經濟產業轉型會反哺商業銀行,促進經營發展與生態的良性循環。
(二)面臨經營發展考驗
1、發展機制未健全。與國際社會相比,我國綠色信貸開始時間相對較晚,發展機制尚未健全。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超級基金法案》就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提出了項目環境管理要求,2002年“赤道原則”更細分了綠色項目等級和分類管理要求。從2007年開始,在我國綠色信貸政策引導下,各商業銀行不斷推動綠色信貸業務發展,但整體以點狀投放居多,加上不同區域的綠色環保政策存在差異性、綠色項目標準難以界定、利息收入低、資金使用監管難、項目信息不透明等均制約了商業銀行對綠色信貸業務的推動。
2、產品創新滯后。各商業銀行仍以壓降高污染型企業信貸規模和向節能減排企業加大信貸支持作為綠色信貸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手段單一。綠色環保行業本身存在的較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也使得商業銀行缺乏對綠色信貸產品進行創新的內生動力,因此現有產品也主要是圍繞傳統農業、新能源項目進行對接,對綠色租賃、綠色產業鏈融資、零售綠色信貸等新型綠色信貸產品的研發和多元服務推動較為滯后。
3、業務推廣難度大。雖然商業銀行已在綠色信貸發展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但是執行標準不一制、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仍存在,部分企業尚未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未與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達成共識,綠色信貸理念和意愿不強,致使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務推廣難度增大。
4、信貸風險提升。雖然大多數商業銀行都出臺了業務指引支持和規范綠色信貸發展,但是較傳統信貸業務仍缺乏評估信息來源和評價標準認定,面臨虛構綠色項目騙取信貸資金風險、變更綠色項目投資金額或拆分綠色項目的多頭、超額融資風險以及借綠色項目融資后變更資金用途的風險。隨著貸款投放不斷增大,在信貸管理上也明顯滯后于傳統貸款業務。
5、專業人才缺乏。面對市場不斷增長的綠色信貸業務發展需求,商業銀行缺乏能夠獨立完成綠色產品和項目的評判認定、綠色信貸客戶準入審查、綠色信貸流程管理與內部控制方面的專業信貸人員,也缺乏具備綠色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等復合學科背景的專業型管理人才。
四、推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綠色信貸發展機制
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全過程,堅持綠色信貸發展戰略理念,逐步健全政策框架體系,形成完整的綠色信貸發展機制。突出品牌優勢,打造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優勢品牌,穩步擴大綠色信貸投放,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綠色轉型。將綠色信貸執行情況納入內控合規檢查范圍,定期組織實施綠色信貸內部審計,檢查發現重大問題的依據規定進行問責。
(二)構建綠色信貸創新體系
通過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或者綠色信貸中心、綠色信貸工作小組,將綠色理念、綠色標準貫穿到信貸業務發展全過程,完善綠色信貸業務體系。推動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研發工作,將更多的信貸資源投向生態環保、綠色科技、健康旅游等綠色產業領域。
(三)實施綠色信貸項目動態監管
實施綠色信貸項目動態監管,確保信貸資金切實運用到綠色發展上。商業銀行應當通過規范借貸條款、業務流程和內控合規的方式,約束客戶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并將管理結果作為決定信貸資金撥付的重要依據。對綠色信貸資金使用、綠色信貸增幅及風險控制、綠色信貸項目合規性持續動態監管,確保綠色信貸資金的安全。
(四)加大綠色金融人才選培
增加在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方面具備專業知識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聘用,并著重培養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理念、了解綠色環保知識的專業信貸人員,提升員工綠色信貸業務能力,推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雨萌.綠色金融體系政策概述[J].冶金財會.2021,(02)
[2]賈斯淇,姜春吉.綠色信貸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21(05)
[3]鄒強,劉峰,徐鋒.《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困境與思考》[J].《中國農村金融》.2018(5)
作者簡介
覃圣睿,男,經濟師,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區分行信用管理部,研究方向為信用管理。
注釋
1陳昆、孫秀冰、于慧林.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J].區域金融研究.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