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
關鍵詞:疫情遺產稅現狀考察制度設計
遺產稅是對財產所有者去世以后遺留的財產征收的稅,通常包括對被繼承人的遺產征收的稅收和對繼承人繼承的遺產征收的稅收。近代意義上的遺產稅制度最早產生于荷蘭,隨后法、意、日等國陸續開征,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2013年發布的《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報告中表明,有114個國家征收遺產稅或對遺產課征其他稅種,可見遺產稅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廣泛推行。
雖然我國受到歷史與現實的多種原因影響目前仍未推行遺產稅,但是在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稅務學會會長汪康提出了為縮小貧富差距可考慮開征遺產稅的建議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遺產稅問題的熱議。筆者認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考慮到疫情的反復性,因而對我國的影響也具有持續性,為此,應當征收遺產稅以應對變化的社會背景。
一、后期情時代我國推行遺產稅的現狀考察
(一)貧富差距問題
2019年末,新冠疫情對我國乃至世界造成巨大沖擊,影響了我國貧富差距狀況。在疫情波及下,我國的社會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擴大。西南財經大學2020年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查報告表明,整個新冠疫情的爆發階段以及后續的疫情緩和階段,年收入在30萬以上的家庭財富和收入水平一直較高;甚至好于疫前,而自始至終,5萬以下的低收入家庭財富一直處于較低水平。高收入群體利用國家為應對疫情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契機,將閑置資產進行投資,進而繼續增長收入,而普通民眾既要承擔疫情導致產業停滯帶來的降薪、失業風險,同時還要承受物價上漲的壓力。因此,在疫情影響下,社會貧富差距已經進一步擴大,低收入群體處境堪憂。2020年瑞銀集團(UBS)和普華永道(PwC)聯合發布的年度億萬富豪報告也證明了該狀況。在該報告的調查中,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億萬富翁的財富已經達到新高,尤其是科技、醫療領域的富豪財富增長迅速,而其中又以中國億萬富豪增速最高,少數群體掌握者絕大多數的社會財富,給社會良性運轉帶來挑戰。
因此,新冠疫情無疑是在我國貧富差距問題上雪上加霜,導致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現象愈演愈烈,如果說此前支持征收遺產稅的理由是可以緩解貧富差距,那么后疫情時代征收遺產稅來緩解社會財富不平衡則更具必要性、緊迫性。
(三)財政收入問題
2019年底,隨著疫情的出現和持續,政府財政收入受到巨大影響,財政支出進一步擴大,根據財政部2021年1月28日發布的《2020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895億元,該數額較2019年下降了3.9%,而國家財政支出達245588億元,仍然保持增長趨勢,這導致財政赤字進一步增大,超過了國際上3%的警戒標準,亟待解決。2020年間,受疫情影響,餐飲、旅游等大量產業停滯,失業人數增加直接導致了財政收入減少。為刺激經濟發展,國家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等方面出臺的一系列減稅政策也影響財政收入。同時為支援疫情,國家承擔了肺炎患者大部分的治療費用,此外還有與抗疫相關的醫護人員補貼、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抗疫藥品的研制等各項費用,都需要國家財政提供支持。
當前,德爾塔毒株的出現,我國疫情防控再次面臨考驗,這意味著政府的相關財政支出的增加,會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因此需要遺產稅以充實財政。
(三)消費問題
疫情影響下,我國的消費問題進一步顯現,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了4.0%。近些年來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2020年12月2日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2020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系列二》中也指出,新冠疫情導致中國消費者行為發生巨大改變。尤其在2020年疫情爆發的前幾個月,消費者紛紛選擇囤積生活必需品,在消費上顯得更加謹慎,并大幅度縮減支出,導致市場整體銷售額大幅的下滑。
現階段隨著疫情的反復出現,其對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產生的影響是短期內難以消除的,新冠疫情影響后,人均消費支出出現負增長,消費的熱度進一步降溫,人們更傾向于將財產進行純粹的積累,這與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不符,也不利于經濟恢復。
因此,筆者傾向于通過征收遺產稅的手段刺激消費,形成敢于消費、合理消費的社會風氣,適度的影響居民消費觀念,釋放社會消費力。
二、后疫情時代我國推行遺產稅的制度設計
(一)征稅對象
因為遺產稅在我國建國后并未正式推行過,因此應當對范圍進行一定的限制,所以,我國遺產稅的課稅對象應該包括財產所有人死亡時所遺留的財產價值總額,其中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房產等,但是對權益類的財產如著作權、商標權、版權等無形財產權益,可以暫緩征集。而珠寶首飾、古玩字畫、被繼承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圖書資料,也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二)征稅范圍
由此前的調查數據可知,疫情影響下,富者更富,貧者愈貧,因此我國遺產稅的征稅范圍應控制在極富有家庭的征收上。根據遺產稅針對富人課稅,調節財富代際再分配的原則,應將高凈值家庭居民作為遺產稅的潛在納稅人,這可以緩解普通民眾的抵觸情緒,也能夠實現遺產稅調節財富分配的目標。
(三)免征額
如前文所述,遺產稅的征收對象是富裕群體,所以,應當根據富有家庭擁有的財產作為依據來確定遺產稅的免征額。筆者認為,由于是我國首次開征遺產稅,所以應當盡量減少納稅人的抵觸情緒,因此我國遺產稅的免征額應當較高,根據當前對高凈值群體的認定,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及以上屬于高凈值,因此如果近期開征遺產稅,可將起征點定位為1000萬。
三、結語
雖然我國當前尚未推行遺產稅制度,但是,結合目前的社會情況,新冠疫情在未來或許要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這對國家貧富差距縮小,財政收支平衡,經濟復蘇等多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征收遺產稅,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解決上述問題,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新形勢的必然選擇,因此,遺產稅的征收具有必要性。
參考文獻
[1]劉佐.遺產稅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2-87
[2]宋安悅.關于我國開征遺產稅的研究[J].市場周刊,2020,33(10):89-91.
[3]朱大旗.關于開征遺產稅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 (05):71-74.
[4]李夢杭.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1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