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學科的特色。不論是地理教材還是地理高考試題中,都有大量運用地圖輔助闡釋地理事物時空分布及演變規律的地圖。在日常的地理教學發現了一些學生在讀圖分析能力方面的一些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梳理了三條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生;地理;讀圖分析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特色和基礎。不論是地理教材還是地理高考試題中,都有大量運用地圖輔助闡釋地理事物時空分布及演變規律的地圖。通過日常的地理教學發現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對于高中的地理教學十分重要,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課堂講授、課外實踐和第二課堂的形式教會了學生地圖的基本三要素和讀圖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同時利用學生畫圖看圖的方式使學生更好的熟悉地圖掌握地圖要素。最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豐富了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能力,研究了自己的地理教具。
一、地理讀圖分析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對于地理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教學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當前地理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地圖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地理的形象化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強化學生的讀圖能力才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地理讀圖分析能力是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
地理包含很多知識,它有各種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態、地理名稱、數據等等,而想要讓學生去認識了解這些東西,就必須使他們去掌握有關地圖的基本知識,如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正確牢固的掌握這些知識,對每一個學生的讀圖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作用。學生能夠真正的讀懂地圖之后,才可以通過地圖去學習地理的地形、地質、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的知識,還可以利用地圖去分析一個地區的人口、城市、交通、工農業等人文地理的知識。
(二)地理讀圖分析能力是高中生認識地形地貌的前提。
地圖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等各種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地理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地圖的主要形式更多的是地形地貌圖,特別是在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模塊的學習中,地形圖和地貌圖是學生學習地理經常遇到的地圖,學生具備了地理的讀圖分析能力以后,可以更好地認識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一般的地形,更好地了解典型地貌形式所在地區的地理特征。
(三)地理讀圖分析能力是高中生運用地圖做題的關鍵。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絕大部的高中生會發現無論是平時的練習、考試,還是中考、會考,大部分的題目都涉及到讀圖分析能力的考察。從地圖中獲取信息能力的強弱一定程度上放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壞,所以學好地理的關鍵在能否具備很好的地理讀圖分析能力。具備了一定的地理讀圖分析能力以后,學生在遇到題目沒有明確指出圖幅所示地區時,基于平時的積累,或根據輪廓、或根據地形、或根據人文地理概況大致能夠判斷出是世界地理分區中那一區域,做題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極大地提高了得分的概率,掌握地理讀圖的特征。
二、高中生在地理讀圖分析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地理讀圖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的地理學習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通過對部分地理成績較差學生的了解、以及跟地理教師的談話中總結了學生在地理讀圖分析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生對地圖的基礎知識不熟悉
學習地理必須首先掌握有關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某些學生在初中地理的學習中不認真,不做必要的記憶和練習,導致初中學生掌握的地圖基礎知識少之又少。到了高中,對于掌握少之又少的地理知識早已忘記。地圖基礎知識決定讀圖的能力和效率,地圖基礎知識太薄弱,既影響了學生讀圖過程的整體性,又影響了地理學習的有效性。
(二)高中生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弱
學生對于地理教學中和試題中的一些地圖和圖表看不懂,搞不清,導致做題容易出錯。當地圖出現以后,學生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開始入手去分析地圖,更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地圖,另外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不知道從地圖的什么地方去獲取解題信息,更不會去找題目的關鍵詞和地圖的關聯性。
(三)高中生缺乏對地圖分析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地圖分析能力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不高,一部分同學感到在地理學習上枯燥無味,認為地圖完全是看不懂得圖畫,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學習。學生對在平時生活中看到的一些地圖,也沒有很好的方法去運用,感覺地理學習跟生活中的地圖聯系不大。
三、提高高中生地理讀圖分析能力的建議
(一)鼓勵學生學習,打牢基礎知識
教師應與學生多進行耐心細致的交流,認真傾聽學生的讀圖過程中的困難,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多鼓勵學生,讓他們以自信、飽滿的熱情去擁抱地圖。學校要創造良好的地理學習環境,教室里張貼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為學生訂閱地理雜志和地圖專刊,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斷完善地理實驗室及實驗器材,包括地理模型、教具、掛圖等,培養學生讀圖的自覺性和敏感性。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經常性的夾雜一些地圖的基本知識和練習,強化學生對地圖基礎知識的認知。
(二)掌握讀圖分析的一般方法步驟
學生要想從地圖里面獲取信息,第一步就要讀圖名,初步了解地圖的位置和展示內容;第二步要認清圖例和注記,了解所示各個圖例分別表示哪些特定內容,重點的圖例位置在哪里與其相關的因素有哪些;第三步讀懂地圖上所展示的主要內容:看一下題目里面問的地點是在圖上什么位置;第四步分析“為什么”,把問題帶入地圖里面聯系所學內容分析問題。
(三)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提高能力
現在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要智能手機,讓學生在手機上下載地圖軟件,搜索一些平時熟悉的地點,采取導航的模式進行實際的導航,從而深入了解一下方位和圖例。學生也可以采用實景地圖的方式在手機上找一個風景區根據方位的指示,在手機上旅游一番。學生還可以打開衛星地圖,試著從我們所在位置的上空俯看我們周圍的事物。
參考文獻
[1]黃師剛.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雜志,2012,9(2):126.
[2]于向陽.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新探[J].知識經濟,2010,(20):45.
[3]王建華.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12):61.
[4]郭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提高學習地理興趣[J].科學之友,2011,01(03):153.
[5]吳建新.提高學生地圖能力構建地理認知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6]董健.地理讀圖障礙的原因及對策[J].教學與研究,2020,(20).
[7]霍金山.地圖學習能力及其培養[J].科技資訊,2011,(14):190.
作者簡介
劉洪楷(1990—),男,漢,山東濰坊,助理講師,本科,地理教學,陸軍邊海防學院昆明校區藏族中學,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