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模式也有了全新的走向,它需要明確高校育人觀念,對不同學生教育所處的側重點。結合三全育人理念來看,它最大的困境在于缺乏導向性,不能注重群體之間的差異化,容易導致學生在接受資助的過程中產生自卑等情緒。本文從“三全育人”的核心導向出發,明確“誰來育人、如何育人、育什么樣的人”三項標準,提出全新的指導建議和標準,確保提升目前整個高校的育人方向。
關鍵詞:三全育人;資助育人;高校學生
一、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現狀
(一)校園資助理念和傳統育人工作偏離
從目前高校資助育人的發展觀點來看,黨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資助”的觀點,這種全新的資助模式已經成為高校開展資助工作的基本方法。資助育人作為目前資助和育人雙重融合的幫扶工作,在協調前行過程中需要雙向統一,相輔相成,但現在大部分高校依舊出現比較嚴重的“頭重腳輕”問題,也就是“重經濟資助,輕勵志幫扶”。物質資助是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最具有直接性的幫扶政策,但是育人本身卻缺乏創新性,在系統上也不夠穩定,且難以預測。在河南某高校,一位學生由于家庭貧困,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著較大的阻力,比較明顯的就是性格上不夠自信,缺乏與人交流的膽量,常常獨來獨往,該校在育人模式和體系上進行創新,開啟了針對貧困學生的“育英班”,以綜合素質作為引導,開展多項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該學生也逐漸轉變自我認識,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并且達成了本次育人工作的導向目標。從該案例的方向來看,該校啟動“育英班”的項目,其實就是在于從多方位幫助貧困學生形成自信。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缺乏這種意識,在資助理念和實際育人工作之間的矛盾性和反差性過于明顯,這所衍生出的育人問題也成為目前高校學校育人體系的關鍵困境所在。
(二)校園資助模式缺乏具體的成果體現
從目前校園資助育人平臺的導向和發展來看,它作為高校大學生資助模式和方向開啟的途徑,在整套體系的構建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是從高校本身的發展來看,它在平臺的建設上依舊缺乏科學性的發展依據和育人框架,就好像廣東某高校開展的育人訓練營,雖然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是由于密集的培訓,以及少數精英教學,導致“資助”與“育人”呈現背道而馳的發展,整個脫機體系也脫節。從目前的校園體系來看,教學育人需要以學生為主,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大學生被資助,這也是當下校園資助最大的困境。
二、三全育人在高校資助育人中的作用
(一)強化高校育人體系,優化資助工作良性發展
在目前的高校資助環境導向之下,其資助育人作為一項能夠促進教育公平,并且實現精準資助和幫扶的工作,是目前校園推行三全育人理念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多環節工作的導向和催化下,三全育人將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相結合,它也能夠解決在上文所提到的教育問題和育人困境,比較明顯的就是深刻詮釋了“誰來育人、如何育人、育怎么樣的人”的觀點和問題困境。在我國十四五開局之際,將三全育人作為目前高校資助中的關鍵,能夠有效實現資助體系和育人工作的有機結合,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資助工作的良性發展和全面深化,從而深刻解決在育人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和困境。蔥科學定位學生自身的困難根源,再到有效解決育人過程中的問題,按照不同的屬性和特點來解決學生的育人幫扶困境。在一整個系統邏輯的催化和導向下,育人與成材能夠彼此融會貫通,,從而成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導向育人理念觀點,深化精準定位資助模式
當前高校學校資助模式有一定的普遍性,常態化的資助育人工作內容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目前三全育人觀念正在全面融入高校學校教育系統之中,提煉其資助模式和定位方向來看,能夠給予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并且拓寬全新的路徑和道路方式,進一步豐富相關資源,從而提升實效技能。根據三全育人的觀點和導向,它將根據主體要素、橫向維度、縱向維度三種形式相互融合,強調育人主題和教學模式,也就是全員育人,需要高校本身整合相關的教育資源,從而為相關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幫助,將這種育人模式和實際方針落實在實處。精準定位資助模式,就是根據學生個人不同的需求,以及育人觀點的導向,去明確互通互融的方式,從而構成一個多位立方體和多方位的育人形式觀點,更好的指引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三、資助育人中實施三全育人的新舉措
(一)創新育人思路,科學打造全方位育人
從目前高校育人資助體系的發展來看,最為關鍵的就是“頭重腳輕”,過于強調經濟困難帶來的導向和困境,忽略了精神方面所伴隨的影響性。在高校學校大學生個人的成長上,經濟雖然是影響和判斷他們是否屬于困難群體的一種模式,但經濟困境所造成的危機時刻伴隨其中,并且存在爆發的可能性和危機。對于大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過于強調經濟物質上的匱乏,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情況,這是目前高校學校育人理念中的盲點,也是資助系統中的新困境。對于這些潛在的問題和困境,強化科學育人就想的非常重要。搭建起一對一的心理幫扶平臺,強調平等互助的資助觀念,將需要幫扶的學生納入統一的心理疏導平臺,定期開展相對應的活動,疏導心理困境,強調個人發展。對于學生而言,由于經濟物質帶來的資助困境很容易導致他們在學習生活上的自卑,從而荒廢學業。也正是由于這一點,高校學校在后續三全育人的模式導向和催化中,應當將心理脫貧融入到常態化的育人模式中來,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脫貧體系貫穿學生日常學習的生涯之中,并且將這種心理教育工作放在日常教學中的核心位置。學生作為資助育人的主體,在模式和形式上要有更加明確的導向意識,科學育人是多個措施進行融合的,從幫助學生安排專業的技能知道老師,再到提升學生個人的綜合實力,了解學生未來發展職業規劃,這些都是新模式育人體系的關鍵,更是催化學生個人成長的必然導向。
(二)強調家校聯動,多方位育人模式
開啟家校聯動模式和教學思維是三全育人觀點下的新形式,而這種模式的開啟和簡歷也是連接雙方共同加深交流和互融互通的新模式。在打造家校聯動的三級平臺上,能夠有效融入全員育人思維,從而告別傳統性的教育和家庭聯動模式。將新思維和新互動串聯起來,把實際家庭成長具有模版系的學生作為榜樣,鼓舞困難家庭自身的精神教育和成長。在家校聯動的教學模式和催化之下,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不同階段所遭遇的教學困境,從而更好的實現全過程跟蹤服務教學。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上,學生面臨的困境和需求其實是不一樣的,而不同的學生在家庭上面臨的困境也是不同的。將走訪和問卷作為調查學生家庭情況的關鍵,建立家校聯動模式,重在精準資助和精準育人,在這樣的導向和模式下,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素質,鼓勵學生在成長上發覺好個人特長和實際技能,從而實現更加全面和自由的發展。創新多方位育人模式,其實也是在于調動多方力量,將學生的成長和家庭結合起來,把“三全育人”觀念發揮到最大化上,“全員性”就是明確高校學校人人做育人者,發揮好主體作用;“全程性”就是把個人的教學思想貫穿到教育始終,深化在教育內容的多個環節;“全方位性”就是實現突出拓展教育的關鍵,把個人的成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延展到德智體美勞多方面,更好的發揮教學優勢。
三、結語
在“三全育人”的資助模式導向下,其本質也是為了解決目前高校學校資助模式上“重物質,輕精神”的困境,這是優化和創新整個育人觀念的核心舉措,更是確立學生個人發展遠大志向的關鍵。在教學形式上,將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進行有區別,有側重點的教育,開展資助育人模式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的模式,去加強和深化學生個人自立自強的教學。多方位的教育體系,全程服務的教學模式,能夠逐步優化教學形式帶來的新思維,也能夠解決目前高校學校資助過程中所面料的困境所在。在后續的教學形式上,將三全育人進行縱向維護和延展,重點突出素質教育內容,多個角度去著手和融合,既要立足于學校本身的教學,更要確立個人的社會需求,這才是目前育人教學的關鍵內容所在。
參考文獻
[1]陳玲.“三全育人”協同創新組織的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 (04):81-83.
[2]張鴻燕.深化“三全育人”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3):27-28.
[3]張瑩.高職院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建設[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228-229.
作者簡介
舒娜(1989—),女,土家,湖南懷化,講師,碩士,思想政治教育、體育學,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