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輝 楊康 張曉玲
摘要:水文勘測可以采集地質特征、水文資料、水資源污染源、地下水系統等信息。在水文勘測中可以通過對現場地下水、地表水、風力風速、腐蝕程度等方面的勘測,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環境中的反應速率、揮發、微生物分解等過程。從而確定污染物的性質以及污染物遷移途徑及優勢流的通道。本文通過對現在環境地質污染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利用水文勘測技術以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可以對修復生態環境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環境;地質污染;水文勘察;技術應用
引言
環境地質污染與水文環境有著很大的管理,現階段城市工業發展、農業重視、人們生活都會對水資源造成污染。這些污染的水源通過土地進入到地下,導致環境地質的污染問題發生。一旦地質受到污染,地下水資源的安全性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地質工程中運用水文勘測技術,降低環境污染的危害,將受到污染的土地轉變成適宜居住的良性土地。
1、造成環境地質污染的原因
1.1地表沉降原因
首先,地表斷層或者塌陷的情況會導致地下水直接泄露,使地下水循環遭受破壞了。而水資源環境被破壞造成地表植被因缺水而死亡,進而加劇水土流失,進一步水地表沉降的問題。其次,過度開發利用地下流體資源,也會導致地面沉降。最后,因為工程環境效應,密集高層建筑群等工程環境效應是近年來新的沉降制約因素,在地區城市化進程中不斷顯露,在部分地區的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中地面沉降效應明顯。地面沉降現象的發生會對地質環境產生較大破壞,地下淡水資源泄露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會帶來巨大困擾。
1.2農業種植因素
在農業種植時為了能夠使農作物高產和縮短生長周期給農作物施加大量化肥。化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化學元素,長期使用會破壞土壤結構導致土地鎖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壤板結不利于耕種不利于農作物生長。而農藥隨著雨水滲入地下對土壤及地下水都造成污染,流入地上河流湖泊也造成水污染,加重環境負擔。
1.3管道損壞造成的污染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建設者經常需要對城市地下管道進行施工改造。因為在施工過程中,部分施工人員的施工過程不規范,導致城市地下管道施工質量出現問題,出現管道損
2、環境地質污染處理中水文勘測技術的應用
2.1建立應急監測系統
在對水環境監測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突然污染狀況,如: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私自排放入河流。對于此類突發性污染狀況,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并采取控制措施,將會讓水環境污染的面積不斷擴大,由此對流域水資源造成較為惡劣的影響。因此在應用水文勘測技術的過程中,應專門針對此種突發狀況,建立應急監測系統,有效監測和控制突發水污染情況。
2.2確定合理的水文勘測技術方案
不管是水資源污染預防,還是水資源污染的治理,都需要以準確的監測信息作為基礎,由此可看出水文勘測技術才是有效開展水污染環境監測和治理的關鍵,因此在實際的水文水資源管理中,應積極引進更加先進的水文勘測技術。通過技術上的更新,提升數據資料監測的準確性、實時性以及可靠性,獲取更加豐富的監測樣本數據,為水資源污染預防和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2.3嚴格按照方案勘測辦法
在制定好水文勘測技術的主要方案之后,要嚴格按照方案來執行。首先對污染場地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當地的具體地貌特征,通過使用相應的水文勘測技術,模擬估算各種采樣等,發揮出多方面多思維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另外要結合風險評價機制來決定在日后治理過程當中應該采取的措施。要根據采集的樣品以及勘察技術獲取的數據、結果等研究污染的產生原因以及各種特征對于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等級,進一步制定修復方案。另外對于一些潛在的危險污染源也要觀測各種數據指示,劃分重度污染范圍和輕度污染范圍等;對于土壤的取樣問題也要在水文勘察階段細細研究。
2.4對水文地質勘察技術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想保證水文地質勘察作業的規范性與精準性,需要結合先進的勘察技術與勘察設備,從而提升勘察數據信息的精準度。現代勘察所面臨的水文地質狀況越來越復雜,為了保障水文地質勘察的質量,建筑單位應加大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研發投入,獲得更加高效先進的技術類型,提高勘察作業的精確度。
2.5污染場地環境的治理
確定污染場地環境后,需要采取相應措施治理污染場地環境,可通過以下幾方面措施來進行:首先要明確好未來污染場地環境應用途徑以及方式;其次要調查、研究、掌握引起場地環境污染的污染物物理化學形式;再次要明確掌握污染物的水文以及地質特點;最后要注意應用經濟性、適用性治理措施以及修復技術。在土壤污染物中主要污染物為苯,并且更多集中于土壤淺層,如果污染場地環境未來是作為居住用地,那么需采用異位修復為治理與修復措施。
2.6做好地下水位的控制工作
地下水位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勘察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對地下水位的控制,盡可能的減少其波動,為勘查技術的順利進行創造有利條件。在具體工作中,應加強對周邊水體、地下排水管道以及引流系統的監控,實現對地下水位變化情況的動態跟蹤,一旦發現劇烈變化,可以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在調查地下水狀態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項要點:首先,對地下水進行深入調研,做好先期資料采集整理,在此基礎上確定調查標準、方向以及可能遭遇的狀況。其次,對地下水的類型進行全面掌握,根據不同類型確定地下水位情況,并進行明確詳實的記錄,包括其變動情況、走勢變化等,為水文地質勘察作業提供可靠依據。
總結
針對我國目前環境地質污染問題的治理方案,缺少全面的思考與大局觀念,由于污染物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因此運用水文勘測技術對污染地質進行輔助調查,對土壤、地下水進行勘測,通過分析勘測到的信息數據確認地質污染的性質,從而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何忠美,劉思敏,陸銳.水質污染源監測數據的閉環管理及實踐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13)
[2]陳冬生.淺析礦山環境地質污染與水文勘測技術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9(21):149-150.
[3]孫一靜.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危害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0,38(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