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 唐月美
摘要:山東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創建的一處規模較大的敵后根據地。是華北與華中兩大敵后戰場強有力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審計工作的開展愈發重要,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的發展歷程,可以在審計制度的發展健全完善上體現出來。
關鍵詞: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政策
山東革命根據地起步發展較晚,且起步之初是由山東本地人自行組織,隨著戰爭的推進,山東抗日的不斷武裝,山東省境內各地區的政權也不斷創立。政權創立的同時也使得當地財政攻供給逐漸變得困難起來,審計的開展變得愈發重要。1939年6月,中共中央發布的《中央關于嚴格建立財政經濟制度的決定》,反映了中共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這對全國抗日根據地的審計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于同年12月,中共中央財政部建立了會計部和審計部。1940年中央財政部起草的《審計制度規范》,該《規范》對全國其他革命根據地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940年7月至8月,山東省聯合大會召開成立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并于8月7日發布了《山東戰時施政綱領》,《綱領》第四條提出“各級政府實行預決算制度,金庫制度、審計制度、財政公開,提倡開源節流,嚴懲貪污,反對浪費。”①1940年8月,艾楚南在《戰時財政經濟政策》中指出:“實行科學的財政經濟制度,嚴格制定預決算財政機關受之,合理負擔的出入,一定要按期公布,軍隊的收入要按期報告,要嚴格遵守按審定數開支,確定這樣的制度,才使經濟有條不紊”。為了加強財政經濟的管理,1938年8月,北海銀行在膠東抗日根據地建立,并于1941年至1942年期間建立了各個分行。為統一財政收支,加強現金管理,嚴格收支制度,1940年2月29日,山東分局指示省戰工會財政處設總金庫,主任公署設分金庫,專員公署設支金庫,縣政府設縣金庫,各級金庫負責一切財政收入保管及支付事項,監督各機關的財政收入不交金庫事項及保管有關財務事項。1940年11月,魯西行署確立戰時財政政策,建立財政制度,統一收支,實行預決算。1940年11月7日,山東省戰工會作出的《關于統一財政之決定》中規定:各級部隊、機關團體的經費開支,均需編造預算,如無預算的機關,部隊不得開支。②到1940年底,各部隊、機關、團體中普遍建立了嚴格的預決算制度。為保證糧秣預決算制度的實施,各地區普遍建立支糧票制度,自1941年1月起,各單位不論食用多少,憑糧票支糧,月終匯報,無糧票者不得領用。1941年5月19日,《大眾日報》社論中提出:“必須努力節流,政府強調統一收支及嚴格預決算制度,人身實行糧票制度,使浪費現象減低到最少限度以致完全消滅,堅決和一切貪污浪費的現象作斗爭”。其中該社論還提出要開發手工業、農業和工商業等,從而激發敵后經濟,盡可能的實現自給自足。1941年7月,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頒發的《十大財政制度》中的“審計制度”是目前最早的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法規,但“審計制度”并沒有較完整系統的對審計機構、職權、工作程序等作出規定,而僅制定出縣、專署、辦事處、膠東審計處自下而上逐級審核預決算的計算的程序。“專署級接到縣級全年總預算后,須在一個月審核完竣,送交辦事處審計機關審核。辦事處審計機關接到專屬級全年總預算書后,須在一個月內審核完竣,加注意見送膠東審計處審核。膠東審計處接到辦事處全年總預算書后,須在一個月內審核完竣”③山東省戰工會于1941年6月頒布了《山東省金庫暫行條例》。《條例》規定:“一切歲入之款,概由金庫按收款手續收納保管,任何收入機關不得收款不繳,更不得于未繳金庫前擅自動用,違者金庫應加干涉,并報告該管上級機關及財政處處分之”。④1941年7月7日,山東省戰工會發出《關于響應山東分局建設山東抗日根據地十項建設運動號召的決定》,其中要求切實建立預決算制度、金庫制度、會計制度、審計制度。1941年7月10日,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發出《關于制發并嚴格執行財政制度的通令》,通令要求加強會計、審計與各科局處的聯系。山東地區較完整的審計法規是1942年6月5日頒布的《山東省審計處暫行組織條例》,對于審計處的組織情況及審計的職權等做了敘述。其中依據《山東省審計處暫行組織條例》而制定的《山東省審計暫行條例》對審計之方法做了規定,該《條例》規定:“審計之方法分下列三種:1.書面審計,包括各機關團體部隊收支預算書、收支決算書、公營事業之營業報告、金庫之收支報告及其應附表冊等。2.實地審查,對上列書表有疑義者,或發現某機關團體部隊有貪污浪費時,得派員隨時進行實地檢查。3.委托審查,為事實之便利及監督之周密計,審計處得將一部分審計任務委托某些機關團體部隊代為審查。”⑤各機關團體部隊之概算每半年一期,預算每三月一期,對于造送的日期、審核的內容、收支決算書的造送日期等也做了相關規定。1943年8月1日《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發布,依據該《綱領》第五條甲項所制定的《山東省暫行審計規程(草案)》對本省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關財糧收支之審計進行了規定。該《規程》規定:“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關財糧收支之審計,由省參議會審計處負責辦理。在審計處未成立之前,由省參議會授權省政府財政廳代理之。”⑥審計事項如下:“一、公款公糧之收入及支出預算之審定,預算執行之檢查及決算報告之審定等事項。二、公營事業計劃之審定及計劃執行之檢查決算報告之審定事項。”審計方法為書面審計和實地稽查。審計程序如下包含初審和決審,即:“由各區初審機關依據法令規定,初步審核加注意見,轉送省審計機關;省審計機關收到已經初審之預算決算書類及附件,應即依據法令規定,參考初審意見審定之。”由此可見,此時的審計方法更加簡便化。
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為了保證審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除了健全審計機構之外,還必須給予審計機構于法律保障。讓審計變得有法可依。此外,還要將審計機關的性質、隸屬關系、職權范圍、活動方式及工作程序等都進行明確的規定,并且要嚴格依法辦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發揮審計制度的作用。
注釋
①山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檔案館合編:《山東革命根據地財政史料選編》第1輯[G].第12頁.
②山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檔案館合編:《山東革命根據地財政史料選編》第6輯[G].第422頁.
③山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檔案館合編:《山東革命根據地財政史料選編》第6輯[G].第433頁
④山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檔案館合編:《山東革命根據地財政史料選編》第6輯[G].第425頁.
⑤中國審計學會、審計署審計科研所:《中國革命審計史料匯編》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⑥山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檔案館合編:《山東革命根據地財政史料選編》第6輯[G].第482頁.
作者簡介
張慧娟(1995—),女,漢族,山東省德州市人,學生,法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唐月美(1995—),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人,學生,法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