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貴 朱福民 杜鋒 陳艷云 楊春艷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于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需要積極應用各類新型栽培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水平,在黑木耳栽培過程中應用吊袋栽培技術有其獨特優勢和特點,同時也能提高黑木耳的產出效率,因此本文針對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
引言
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為新型栽培技術之一,屬于立體棚栽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各個地區被廣泛推廣應用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藝術,能夠有效提升單位面積內的黑木耳掛袋數量,同時應用棚栽的栽培形式,也能創造更好的黑木耳成長條件。因此本文針對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進行研究與分析有較強的實踐與應用價值,能夠進一步助推廣大農戶經濟利潤水平的提升。
1吊袋黑木耳前期栽培準備技術
1.1栽培場地選擇
應用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首先需要選擇適宜的區域進行大棚的搭建,要優先選擇通風條件、排水條件好的區域,地面要確保平整,穩固性較高,在建設大棚時要避免建造過大,整體結構合理、穩定、牢固,大棚鋼骨架的焊接點要有效連接,保證焊接的質量。建設栽培大棚時,需要確保其南北走向,讓菌袋能夠有較好的受光性。
1.2栽培季節選擇
吊袋黑木耳的栽培可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栽培,選擇春季進行栽培時,需要在1月份接種,5月份左右進行木耳的采摘,直至7月上旬黑木耳采收結束;秋季種植則需要在3月份進行接種,直至11月份完成黑木耳采收。
1.3吊袋菌包選擇
采用吊袋棚栽的黑木耳栽培技術后,其選擇栽培的黑木耳菌種大多可以選擇中早熟的品種,此類黑木耳能夠早生快發,出耳相對較其品質優良、耐水性好、抗逆性強,在進行吊袋菌包選擇時可以優先選擇沒有料袋分離的菌包,同時也要避免菌包存在雜菌和損傷問題,要盡量選擇菌絲純白健壯的菌包。
1.4吊袋前準備操作
在進行吊袋之前需要根據黑木耳栽培大棚的實際寬度,提前放置框架和橫桿,要保證橫桿能夠滿足拴綁釣繩的目的,在兩個吊繩之間要保證一定間距可以將其維持為25cm至30cm左右,每一組橫桿需要留出一定的行走空間和過道,并在其中有序鋪設噴水管線,要保障過道上下位置都需要布設噴水管線。等到整體大棚框架完成之后,需要對地面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可以用噴灑生石灰的形式,避免各類雜菌滋生,同時也可以在大棚地面中鋪設草簾和遮陰網,此類形式能夠避免在澆水過程中發生噴濺,影響木耳的質量和水平,在完成地面處理之后,需要將整個黑木耳栽培大棚進行密閉,并進行整體的熏蒸消毒。
2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分析
2.1開口與養菌技術
將預備培養的菌袋運輸至大棚之后需要對菌袋表面進行消毒,可以應用0.2%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工作。隨后需要應用開口機將菌袋開口,可以分別開成“1”或“0”型小口,每一個菌包的開口直徑需要控制在0.3cm左右,避免菌包開口直徑過大,影響菌包的有序生長。菌包的開口數量要控制在200個左右,可以根據菌包的大小進行適當調整。應用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通過開小口的形式,能夠有效保證較高水平的單片率和出水率,出耳效果相對較齊,在對菌包進行開口之后,需要將其碼垛于遮陰網下,避免陽光直射,同時也要提升棚內的濕度,讓其維持在80%左右,持續一周時間,等到菌包的菌絲封住出耳口可以隨機開展掛袋。
2.2掛袋技術
大棚搭設橫桿之后,需要在橫桿按照品字形的順序,系緊尼龍繩,確保三根繩子首尾相連,隨后可以將木耳帶套放進去。不同的木耳袋需要應用塑料袋或小鐵圈等進行有效隔離,此種操作方式能夠在操作過程中更加簡便省力,同時也避免了雜菌的滋生,即使在后續木耳生長過程中出現了雜菌,也能對單個木耳掛袋進行更換,同時也避免了對其他相鄰的菌蛋造成污染和傳染大多數情況下,每三根繩子可以吊7袋左右的菌袋,確保菌袋離地面40cm左右的距離,此種設置更加利于通風,同時也能提高黑木耳的產量。最后要在吊繩的底部進行連接,減少菌袋的搖晃和碰撞。
2.3溫濕度和通風技術
首先在溫度控制方面需要嚴格控制棚內的溫度,避免溫度過高產生燒菌現象,可以將黑木耳的子實體生長溫度維持于28℃左右,如果棚內的溫度低于18℃會造成溫度過低,不利于木耳的生長,同樣如果棚內溫度達到30℃以上,也會因為高溫高濕的環境問題導致流耳發生。其次在水分管理中可以將棚內的濕度控制在90%左右,如果空氣相對濕度低于70%同樣也會導致環境過干而木耳的子實體難以有效生長;反之如果環境濕度過高,同樣也會導致爛耳以及其他層次的黑木耳生長問題。在進行澆水時,可以采取低溫澆水的方式,以促進木耳的有效生長,可以深挖井,避免應用河水進行澆灌,減少水流中的污染源對菌袋的影響。在掛袋3天左右可以對菌袋進行澆水,也起到保濕的目的,10天左右可以逐漸增大澆水量,此外可以盡量維持在午后期間澆水,避免白天澆水,在澆水過程中也可以將棚膜放下,等到菌袋變涼之后,可以有序開展澆水.為了幫木耳保持相對潮濕的狀態,到了下半夜之后需要暫停澆水。最后在通風方面要做到澆水之后必通風,在木耳的生長前期要做到每天通風一次,時長約30分鐘左右,在木耳生長的中后期可以每天維持三次左右,每次兩小時的通風時間,如果環境天氣相對較熱,也可以采取早晚通風的手段和措施。
2.4采收技術
當黑木耳的耳片逐漸生長至4cm左右時,出現耳邊下垂的狀態,則可以對木耳進行采收,在采摘過程中針對木耳過密的區域,要不論大小全部采摘,與此同時也可以做到稀耳的目的,避免木耳出現爛耳、紅根。如果木耳生長較大,則會散出孢子。應用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大多會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進行第1批木耳的采收,隨后在5月上旬采收第2批,在采收之前需要避免澆水兩天左右并增大通風量,讓黑木耳的耳片稍稍干燥,提高木耳的采收效果。
2.5晾曬技術
對黑木耳完成采收需要對其進行晾曬,可以采取厚鋪的晾曬方式,避免陽光直射,盡量應該在晾曬過程中可以讓木耳稍干,隨后揉搓增加木耳的厚度,避免一開始就直接增加木耳厚度的情況,在晾曬過程中要時刻觀察晾曬和地區的天氣情況。
2.6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黑木耳的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蟲害影響較少,特別是采取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其病蟲害相對較少,因此可以避免采用化學藥劑的防治措施。如果存在雜菌感染,需要及時清除雜菌,有效控制棚內的溫濕度情況;如果棚內出現螨蟲,則需要應用殺蟲劑進行消毒和防治等等。
結論
總而言之,黑木耳的吊袋栽培技術能夠更好的創造木耳良好生存條件,而且此類栽培技術投入成本較低,能夠實現大范圍的推廣,特別是采取棚栽種植的方法,能夠有效緩解栽種區域自然環境要素對于黑木耳生長的影響,因此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賈培松,賈文捷,努爾孜亞·亞力買買提,等.新疆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21(3):59-61.
[2]曹洪義.黑木耳大棚吊袋立體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9):20.
[3]馬珂,王丹麗,范冬茹,等.小興安嶺地區黑木耳棚室吊袋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2020(3):5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郭興貴(1968.11.05——),男,漢,籍貫:甘肅徽縣,職稱:高級農藝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農林栽培技術。
項目信息:徽縣鄉村振興科技示范項目《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