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節芙
摘要: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模式下,化肥和農藥的用量高居不下,盡管在短時間內提高農產品產量,但是從長遠看來,不利于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提升,而且污染生態環境,威脅人們的健康。為此,基于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內在需求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在農業生產中應推廣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策略,從廣大農民和規模種植基地等方面,依靠農技部門實施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策略。同時也分別從政策和技術層面上采取相關措施,最大化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業發展新模式。
關鍵詞:化肥農藥;使用現狀;減量使用措施
1引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化肥在農業生產種植中的使用較為廣泛且用量較大,尤其受到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影響,普遍存在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的問題,加劇了農產品中化肥農藥殘留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基于科學開展農業生產種植的要求,影響全面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工作,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2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現狀分析
分析目前農業生產中的化肥農藥使用狀況,主要從農民和規模種植基地兩個方面開展。對于前者來說,由于廣大農民受到傳統種植模式的影響,在農業生產中通常只是單純的使用某一種或某幾種化肥類型,而且普遍存在化肥農藥過量使用以及不科學使用的現象,比如碳酸氫銨和磷酸二銨的用量過高,而鉀肥用量過低的問題,不僅嚴重浪費化肥等資源,而且還加劇土壤鹽漬化、板結問題,對土壤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在農藥使用中更是存在大量使用高毒性農藥的現象,比如甲拌磷的過量使用,形成了不安全隱患。而不科學使用除草劑,表現出過量和多次使用除草劑的問題,不僅浪費資源,而且使得雜草的耐藥性增強,增加除草的難度[1]。
對于后者來說,在規模種植基地中,通常為了提高產量,普遍存在追求洋品牌以及大水大肥的問題,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的數量較少,化學肥料的用量過多,不僅增加成本,而且加劇了土壤板結問題,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加之在種植管理中沒有合理應用休閑輪作倒茬種植方式,還進一步加劇了土壤結構破壞、土壤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降低了土壤的保水保肥和公費能力,導致農作物減產以及病蟲害問題的加劇。而盲目追求洋品牌,導致在使用農藥時沒有結合農作物病害類型和發病情況選擇和使用農藥,不僅嚴重浪費農藥,而且影響防治效果。為此,基于發展現代化農業的要求,應積極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應用生態化肥以及生物蟲害防治技術,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內在需求。而且為了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減少農藥用量,做好對土壤和生物系統的保護,通過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策略的推廣,保護生態環境。
3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的重要途徑
面對上述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所造成的資源浪費以及危害生態環境安全等問題,應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并調整結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工作,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農業生態安全。在此過程中,首先應從廣大農民著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工作開展。這是由于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量大面廣,其施肥技術和理念相對傳統和落后,通過對他們的引導,對化肥農藥減量使用戰略的推進有積極影響。可以通過技術培訓以及提高經營門檻等方式從根本上解決技術瓶頸問題,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以及農藥使用技術水平[2]。
其次針對規模種植基地的經營者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為了發揮基地種植面積大和相對集中的優勢,應在行業協會以及農場主聯盟的引導作用下,制定不同區域和不同作物的行業標準規范,編寫相應的科普讀物等,針對性地引導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工作的推進。
最后應發揮農技部門的優勢,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知識,提升廣大農民的用藥技術水平。農業植保部門則應加強對重大有害生物的預測預報工作,幫助農業生產種植人員準確地對癥下藥,落實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針對農藥經銷商也應該加強管理和培訓,提升其整體素質以及農藥經營門檻,能夠更加準確和科學的了解農藥特性,起到對農民用藥的指導作用。
4有效促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的科學措施
4.1政策層面上的措施
近年來,我國農業部為了推廣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策略,分別針對化肥和農藥提出了零增長行動方案,針對化肥的使用提出了征收增值稅的政策,為了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國務院辦公廳也下發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相關通知,目的在于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并推動經濟社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此,應利用好現有的互聯網等新媒體方式,結合傳統的電視、廣播、資料發放等方式做好宣傳工作,提升廣大農民對于科學用肥用藥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的開展,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訓力度,培養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和帶頭人,提升其科學施肥用藥技術水平。
4.2化肥減量使用技術措施
一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升。二是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尤其是滴管技術的應用,更有助于節約水資源和化肥的使用量。三是鼓勵農民更多地使用畜禽糞便制造的農家肥等有機肥料,對有機養分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代替部分化肥的使用,結合無機肥料的應用,實現耕地基礎地力的提升,減少化肥養分的投入量。針對規模種植基地,則可以推廣秸稈養分還田技術的應用,通過休閑輪作倒茬模式的應用,提升農作物產量。四是推廣應用緩控釋肥、液體肥料、葉面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3],實現肥料利用率的提升。五是推廣機械施肥方式,加大施肥深度,采取種肥同播的模式,提升肥料利用率。
4.3農藥減量使用技術措施
一是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綜合利用農業、生物和物力等綠色防治技術,保護害蟲天敵,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并抑制病蟲的發生。構建科學的治理技術體系,減少農藥用量,推進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工作,保障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二是推廣使用低毒性、低殘留的新型農藥,推廣用藥新技術,起到保產增效和提質增效的作用。三是推廣使用蘇云金桿菌、春雷霉素、申嗪霉素、阿維菌素、蕓苔素內酯、赤霉酸、吲哚乙酸等生物農藥的使用。四是從源頭上禁止高毒農藥的生產和使用。五是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設備,推廣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等施藥技術來提升農藥利用率。六是從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基層植保機構等方面培養農業技術骨干,帶動農民推廣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采取清潔化生產模式,減少農藥造成的污染危害,保護綠水青山。
5結語
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不僅決定這食品安全,而且威脅著生態環境。面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問題,應從政策法規上加以完善,發揮新技術的引領作用,在多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推廣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策略,保護生態環境以及食品安全,建設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美麗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鄧文財.化肥農藥減量使用中存在問題與途徑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20(1).
[2]陳秋宏.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11):33.
[3]叢曉男,單菁菁.化肥農藥減量與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研究[J].江淮論壇,2019,No.294(02):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