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萍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人口大國,加強農業產業建設,對維護我國社會經濟穩定及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食物。近年來,隨著新的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我國優質高產水稻種植技術得到了極大發展,水稻實現了高產和優產,但我國的水稻種植技術還存在不足。因此,我國仍需對優質高產水稻種植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水稻種植技術水平,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以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應用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為主糧。近年來,國內稻谷年總消費量1.93億t左右,其中口糧消費約1.58億t,占國內總消費量的81.7%左右(2019年數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稻米的需求逐漸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迫切需要在穩定產量的同時提高稻米品質,尤其是食味品質,以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然而,水稻的稻米品質是多基因控制的復雜農藝性狀,品質與產量之間存在著沖突和矛盾,水稻生產實現量質齊升并不容易。
1優質高產水稻技術現狀
據調查,水稻種植面積在我國僅占據所有耕地面積的27%。實際上水稻供應非常重要,只有積極生產水稻才能夠滿足我國民經濟發展以及農業生產方面的需求。而且在當前國內經濟不斷發展,耕地不斷減少,我國的城鎮化一直在推進,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糧食供應安全,只有保證水稻優質高產,才能夠實現。在這種背景下,只有不斷推廣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夠發展國內優質農業,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和進步。
2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分析
2.1秧田選擇
應當選擇陽光充足、地勢平坦、水源沒有污染、土質疏松及排水和灌溉系統較發達的水田作為秧田,但是要注意避免地塊周邊有其他的谷類作物。栽培時秧田要遵循背對風向和朝向太陽的要求。秧田肥力要求:磷肥和鉀肥的含量要達到中上標準,有機質的含量需要超過20mg/kg。
2.2選擇品種的原則
水稻品種一定要選擇稻米品質好、種植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高產、抗病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具體來講應該掌握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根據本地的氣候特點和土壤類型,選擇適應我地區水稻優良品種;其次就是根據人們對稻米食用口感的要求,選擇米質好,口感純正的品種,且具有較強的豐產性和穩產性;第三要選擇綜合抗性高的品種,尤其是對農業生產上常發生的主要病蟲害的抗性要強,例如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稻飛虱、二化螟、稻水象甲等;最后一定要選用通過審定的品種及綜合性狀好、待審定的品種。
2.3水稻秧苗培育
水稻種植主要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培育水稻秧苗是水稻種植過程中一項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優質高產水稻種植技術的關鍵要點。水稻秧苗質量對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必須對水稻秧苗培育技術提高重視,加強研究,不斷優化水稻秧苗培育技術,為實現水稻優質高產發揮作用。
在培育水稻秧苗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水稻秧苗健壯生長,必須做好施肥工作,為水稻秧苗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在施肥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水稻秧苗的種植面積以及天氣因素,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確定施肥時間以及施肥量,根據水稻秧苗的實際生長情況,合理使用鉀肥、磷肥,從而保證水稻秧苗健康生長,為實現水稻優質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2.4科學控制播種密度
種植密度會影響水稻葉片的透氣性和光合作用,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水稻的采光,而透氣性差會滋生大量的病蟲害,并且對水稻的生長發育也非常不利。另外,水稻種植密度過大,對養分的吸收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相反,若種植密度過低,會引發雜草瘋長、蚊蟲滋生,并且還會對土地資源造成浪費,進而減少水稻種植收益。一般情況下,早稻播種數量要控制在1.8萬~2.5萬蔸/667m2,雜交秧苗數量4.5萬~6萬蔸/667m2,常規的秧苗要控制在8萬~10萬蔸/667m2;而晚稻的播種數量要控制在1.5萬~2.5萬蔸/667m2。
2.5移栽
當水稻秧苗葉片出現直立、帶分蘗、白根多及莖基扁平時就可以移栽,此時秧齡為5~7.5葉,有著非常強的抗旱和抗寒能力。科學密植,能夠改善田間透光和通風條件。結合播種形式、品種類型及土壤肥力等,通常移栽15萬~35萬窩/hm2,確保雜交稻秧苗可以達到40萬~65萬株/hm2,且常規稻能夠達到100萬~160萬株/hm2。
2.6合理施肥技術
2.6.1合理施肥原則
水稻施肥的原則是重施基肥,根據水稻需肥規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進行施肥。科學施肥只能掌握促進與控制相結合的原則,靈活運用施肥手段,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朝著高產方向發展。
2.6.2水稻吸收養分規律及特點
水稻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是不同的。吸收氮量最多的時期是分蘗至穗分化,占全吸收量的65%~70%;對磷的吸收自分蘗開始至成熟吸收量差異不大,吸收量最多時期還是分蘗至穗分化;水稻對鉀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開花期約占60%,其次是分蘗至穗分化約占35%。抽穗后基本不吸收。根據上述水稻吸收養分規律及特點,提出以下高產施肥技術供以參考。
2.6.3水稻高產施肥技術
肥料種類及用量:有機肥2000~3000公斤;水稻專用肥40斤每畝;水稻返青肥25公斤每畝。施用方法:采用前重后輕3段5次全層施肥法。基肥:重施基肥。分蘗肥,巧施分蘗肥。穗、粒肥,猛攻穗、粒肥。
3病蟲害防治
3.1病害
3.1.1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主要為害水稻葉片、葉鞘。當水稻感染白葉枯病以后,輕微發生時會影響谷粒的灌漿,還會增加秕粒,嚴重時會使秧苗枯萎和倒伏,其產量損失非常大。使用藥物防治,可以在白葉枯病發病初期每667m2施用70%農用鏈霉素10~15g再兌水45kg進行噴施防治。通常這一病害是在孕穗末期或破口前的4~8d噴施防治,當病情嚴重時,可以連續噴施2~3次。
3.1.2稻瘟病
稻瘟病蔓延非常快,而且為害嚴重。若防治不及時,會減產45%~55%。當出現稻瘟病時,每667m2可以施用10%枯草芽孢桿菌10~25g再兌水45kg進行噴霧防治。通常稻瘟病在發病初期就要用藥。而水稻穗頸瘟以預防為主,在齊穗階段與抽穗初期應各用藥1次,病情較嚴重的稻田要隔7d再用藥1次。
3.1.3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為害水稻稻穗,當病菌侵入谷粒后會破壞病粒內部的組織,出現顏色呈墨綠色和黃褐色的球狀物。
具體防治措施:首先,選擇抗病能力強的水稻品種。其次,在水稻孕穗到齊穗期時要少施氮肥,多施鉀肥和磷肥,這樣能夠減輕稻曲病的發生。最后是藥劑防治,每667m2可以施用20%井岡霉素30~55g再兌水45kg對水稻穗部進行噴霧,通常此病害在抽穗前7d用藥防治。
3.2蟲害
3.2.1黏蟲
當黏蟲數量達到8頭以上時,每667m2可以施用5.7%甲維鹽水8~16g再兌水45kg噴施防治。
3.2.2稻飛虱
(1)蟲害規律。稻飛虱喜歡聚集在水稻的基部,主要吸食稻株的汁液,還會排出大量蜜露,使水稻基部變黑。稻株被刺傷的地方常常呈現褐色條斑,并且嚴重時會使稻株莖稈腐爛,甚至枯死。
(2)藥劑防治。當稻飛虱害蟲達到1000頭時,每667m2可以施用70%吡蟲啉5~7g再兌水45kg,對植株中部和下部噴施。
結論
在水稻生產中,采取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對于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結合當前水稻栽培實際情況,立足于水稻傳統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探索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有效利用最新水稻栽培技術成果,解決水稻生產中存在的效率與質量問題。
參考文獻
[1]師偉.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191,194.
[2]朱志明.關于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幾點思考[J].山西農經,2019 (24):103,105.
[3]岑廷喜.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0 (13):6.
[4]顏啟萬.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8,36(2):71.
[5]周守年.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晚粳W328的選育與應用[J].中國稻米,2019,23(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