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寶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每年的農作物產量逐漸增多,特別是玉米產量。為了進一步提高玉米生產種植水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國相關農業研究人員,對各地區的玉米種植技術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而且通過對減肥增效技術進行了實踐,發現該技術的有效利用,不僅對提高玉米產量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生產質量,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關鍵詞:玉米種植;減肥增效技術;農業發展
前言
蒙城縣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力度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漸邁向了規?;c集約化發展方向。2015年以來,蒙城縣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60萬畝以上,玉米總產穩定在80萬噸左右,為進一步提高玉米單產和品質,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大力推廣減肥增效種植技術,以此來減少當地農民投資成本,從而實現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減肥增效技術的概述
減肥增效也就是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使用,增加產品生產產量。在使用減肥增效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化肥配比,對無機肥與有機肥的結合使用提高重視程度,同時需要對氮磷鉀肥進行合理調配,控制好微量化學肥料的使用密度,在土壤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好化肥配比,在提升土壤營養成分的同時,也需要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以此來全面提高產品生產產量。
減肥增效技術包含了多個方面,其中包含了肥料方面、病蟲害防治方面以及秸稈還田方面。實施以上措施,主要就是為了保護土壤環境,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減少當地農民群眾的生產壓力,因此,通過有效運用減肥增效技術,幫助當地農民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增加生產經濟效益。
2玉米種植減肥增效技術的實施階段分析
2.1玉米需肥特性
通過田間試驗、植物分析和生物量測定得知,每生產100公斤玉米籽粒,平均需尿素為4.65kg、過磷酸鈣7.65kg、氯化鉀3.25kg。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條件下,玉米對養分吸收有較大差異。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不同,苗期少、拔節期顯著增長、孕穗到抽穗期達到高峰然后逐漸減少。磷的營養臨界期是在苗期和拔節初期,鉀的營養臨界期是在花粒期,夏玉米吸收氮素的時間較早,拔節孕穗期占總量的76%。
2.2玉米施肥原則。針對我縣夏玉米前期氮肥用量偏高,肥料增產效率下降,有機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鋅區域缺乏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氮肥分次施用,基追肥結合;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氮磷鉀鋅肥配合,加大玉米行間麥草覆蓋還田力度;推廣玉米高產品種,合理種植密度,充分發揮肥料效果;推廣“一增四改”技術;“一增”:即合理增加種植密度;“四改”:即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改套種為平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
2.3施肥技術
畝施基肥純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鉀5-6公斤一般隔年畝施硫酸鋅1公斤,玉米大喇叭口期機械追施尿素15公斤或者選用48%(24-12-12)緩控釋配方肥每畝40公斤加尿素5公斤或45%(28-8-9)緩控釋肥在播種時一次底施。播種時施入的基肥應做到肥、種分離,不能離種子太近,防止肥料“燒苗”。大力推廣種肥同播及化肥機械深施技術,以減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減肥增效具體實施措施分析
3.1預防病蟲害,提高玉米產量
玉米處于成桿階段期間內,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蝕,對玉米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其中就包含了螟蟲。螟蟲一般以啃食玉米果實為主,對玉米的生產產量會構成嚴重威脅,而且即便對螟蟲進行防治,也難以有效控制螟蟲的增長量。玉米在生長到中后期階段時,玉米秸稈生長高度會達到2.5m--3m,玉米莖葉也相對較為濃密,該階段在對病蟲害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增加了治理難度。所以需要在玉米處于幼苗階段,對玉米噴灑相應藥物,以此來對螟蟲等病蟲害進行防治。
為了有效預防玉米病蟲害,需要對玉米植株進行噴藥處理,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藥劑噴霧,對病蟲害進行防治,該方式不僅簡單快捷,而且可以減少一部分勞動力,而且防治效果也較為良好。目前,我國針對農業病蟲害治理提高了重視程度,我國農業部門也針對農業病蟲害,研制了相關的防治藥物,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同時也能夠避免對人體造成危害。
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紋枯病,在發病的過程中,主要處于基部莖稈部位,有時玉米上部莖稈或果實也會感染紋枯病。玉米在感染葉紋枯病后,從葉片、秸稈與果實,會出現淡褐色斑點,如果未及時治理,淡褐色斑點面積會逐漸擴大,由于葉鞘逐漸蔓延到玉米莖稈部位,隨后會導致玉米果實感染葉枯萎病,最終導致玉米植株死亡。為了能夠有效對葉枯萎病進行防治,可以在玉米種植區域,噴灑粉銹寧可濕性粉劑,lhm2種植區域,需要噴灑50g25%濃度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從而對葉枯萎病進行全面預防,避免玉米植株受到侵害,導致死亡。如果玉米植株在感染葉枯萎病后,玉米植株死亡,那么需要及時將死亡后的玉米植株進行清理,避免其余的玉米植株感染該病癥,同時在下一年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藥物防治工作。
3.2秸稈還田技術
隨著我國農業的全面發展,我國農業逐漸實現了機械化管理,不僅為農業種植與生產豐收提供了便利,同時也減少了人力投資,節約了大量的收割時間,幫助農民減少了玉米收割壓力。在玉米收割的過程中,通過對現代化機械設備的使用,可以直接將玉米秸稈進行粉碎,使玉米秸稈直接覆蓋于土壤表面,在經過自然發酵后,可以形成豐富的養成成分,提高土壤營養。同時可以避免采用燃燒方式,減少玉米秸稈對環境的污染。另外,可以在水源周圍,進行深挖,將玉米秸稈投入到坑內,采用腐爛藥劑以及尿毒等,將藥物進行充分攪拌后,利用塑料布進行包裹,使玉米秸稈可以成分腐爛發酵,在經過1個星期周圍后,就可以將腐爛后的玉米植株倒入種植區域內,從而提高土壤營養成分。不過該方式不僅費時費力,也很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秸稈還田方式。
4玉米種植減肥增效預期效果
玉米種植期間內,當地農民通過利用減肥增效技術,將腐爛發酵良好的肥料與有機肥進行混合使用,在玉米種子種植前,作為底肥來優化土壤營養成分,同時可以增加肥效。另外,還需要對土壤中的物理與化學特征進行全面優化,以此來提高玉米生產產量。采用減肥增效技術,實施玉米秸稈還田工作,可以對玉米進行循環利用,以此來提高土壤營養成分,同時可以有效降低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對保護生態環境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也幫助當地農民減少了一定的種植成本。此外,當地農民需要加強對玉米生長管理力度,避免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從而全面提高玉米種植生產產量。
結束語
采用減肥增效技術,可以加強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提高農作物的種植質量,同時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威脅。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合理運用減肥增效技術,可以幫助農民群眾節約種植成本,提高玉米生產產量,對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百行.農業玉米種植中的減肥增效技術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030(002):36-36.
[2]胡殿國.農業種植中玉米的減肥增效技術探析[J].農家科技:中旬刊,2019,000(006):P.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