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楚芝 徐永鵬 黃鈺婷 毛佳瑩
1"互聯網+"模式下農民創業扶持政策梳理
通過對中央有關文件的收集與分析發現,中共中央一直重點關注農民培育工作,特別是吸引農民到家鄉創業,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活力,為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他們將現代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引入農業。他們的參與可以優化農業從業人員結構,加快農村建設,振興人才建設,打破“三農”發展的人力資本瓶頸。
縱觀當前政策,筆者梳理出三個重要的內容。首先,農民培育的詞頻很高。自2012年提出全面培養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建議以來,各級下發的農民創業培育相關文件幾乎都提到了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容。其次,有一系列政策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和培養農民。現有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涉及創業環境、信用實力、金融支持、創業培訓等多個方面;另一方面,從選擇、培育、發展、保障等方面對農民培育體系進行了安排,政策覆蓋較為全面。三是各地對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育農民采取了不同的扶持措施。在國家層面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文件出臺后,各級政府也在土地利用、資金、培訓等方面出臺了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具體措施。例如,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在國家頒布《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之后出臺了《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從創業門檻、減稅降費、財政支持、金融服務和創業園建設等方面提出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支持[1]。
2"互聯網+"模式下農民創業扶持政策成效
2.1農民創業規模擴大,可以彌補農村有效勞動力不足
隨著全國各地農民工創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和具體措施的出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關心回家鄉創業,希望利用優惠政策回家鄉創業。據統計,2017年,中國有700多萬企業家,其中返鄉農民工占72.5%。山民等人對江蘇省400多名返鄉農民工進行了調查。從2010年的3%增加到2016年的147%,返鄉農民工的比例從0.75%增加到36.75%[1]。大量農民工返鄉創業,有效緩解了當前中國農村有效農業勞動力短缺的狀況,豐富了新型專業農民隊伍。根據《國家新型專業農民發展報告》,2016年,中國新型專業農民總數為1401萬人,比2015年增長10.15%。2017年,中國新型專業農民總數超過1500萬人,生產經營類型占60.9%,專業技能型占22.1%,專業服務型占17%。其中40.6%來自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
2.2農民工創業環境改善,可以吸引更多知農愛農、扎根鄉村的人才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12年以來,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增長速度加快。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村創業環境的不斷改善。一方面,自2012年以來,每年的一號文件都將重點放在新型專業農民的建設上,2018年提出了“農村振興計劃”。此外,地方政府還制定了新型專業農民培養計劃,出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具體操作措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基本環境。目前,所有鄉鎮均實現了無電通路通電[2],行政村光纖比例提高到96%,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達到95%[3]。
2.3農民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日益凸顯
各級政府支農惠農優惠政策的落實和完善,農村環境不斷改善,大批有知識、有技術、有經驗的中青年農民工返鄉,建立新型農業企業,如家庭農場、農場和合作社,不僅為實施農村復興計劃提供人才保障,而且還吸引大量農民就業,提高了農民的總體人力資本,實現了脫貧致富,解決了農村大量中青年勞動者崛起帶來的“三個滯后”問題,打破城鄉分割,實現城鄉有效互動,農民工憑借多年積累的資金,技術和人脈,返鄉創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養活村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改善家鄉[4]。
3"互聯網+"模式下農民創業扶持政策不足
近年來,國家逐步采取適當措施,支持農民工重返金融、管理、工業、金融等領域的創業活動,通過了培訓和服務以及將移徙工人返回家園與有針對性的減貧結合起來,反映了國家對移徙工人返回家園和創業的重視。只有4.2%的返鄉農民工非常熟悉政策的內容,而農民工普遍不滿意返鄉政策宣傳創業的形式和力度,只有7,4%的“非常滿意”的農民工[5]。原因如下:一方面,他們對家鄉的就業和企業政策缺乏全面客觀的了解,因為農民工長期在國外工作,這會影響他們回國創業的動機;另一方面,振興農村地區、有針對性地消除貧困和讓移徙工人返回家園等措施具有某些相似性,但相應的政策在不同的部門,如財政、稅收、農業、林業、教育等。
4總結
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可以解決城市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將有助于有效促進國家有針對性地消除貧困。這就是為什么實施農村復興計劃是增強農民工返鄉政治知名度、創業和培養新型專業農民、引導農民工、培養創業意識、引導他們積極返鄉創業的重要舉措。借助各種媒體,多渠道、多層次發布農民工返鄉信息,營造良好氛圍,提高農民工政治意識,轉變就業觀念,理解創業精神。一是提高創業信心和積極性;一是農民工返鄉創業在新農村建設、農業現代化和全社會農民增收、振興農村、縮小城鄉地區差距中的重要作用,改變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傳統歧視,尊重全社會治理,關注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二是通過全面的輿論宣傳、商業模式的建立、認可和獎勵,改變農村“小富小平”的傳統觀念,展示返鄉創業效應,喚醒農民工的創業熱情和動力,培育農民工創業文化,返鄉創業,打造“想創業”。三是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以及區域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布和解讀可能的商機和各類商業信息,使大多數有創業意愿和創業動機的返鄉農民工能夠充分理解、理解和受益于不同的優惠政策。政府和社會觀念的轉變將營造積極的創業氛圍,增強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動機,釋放他們的創業能力,提升他們的政治影響力,營造良好互動局面,有效加快返鄉農民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呂莉敏,石偉平.基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研究——對2012年以來相關政策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04):62 -68.
[2]單敏,馬順彬.江蘇省返鄉農民工創業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 (20):108-109.
[3]鄒蘊涵.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EB/OL]. (2017-10-20)[2018-12-20].http://www.sic.gov.cn/News/455/8535.htm.
[4]人民日報:我國96%行政村通光纖4G網絡覆蓋率達95%[EB/OL]. (2018-10-14)[2019-01-1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0/14/content_5330460.htm.
此論文為2021年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七屆浙江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選拔賽立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