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豐


摘要:飲用水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水質安全切實關系到人們健康問題。糞大腸菌群是總大腸菌群的一部分,其主要來源于人畜糞便。糞大腸菌群是判斷水體污染狀況的重要指標,在環境質量評介、環境衛生監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本次研究抽調合肥市董鋪和三廠兩個取水點,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原水中糞大腸桿菌的,探索其是否隨季節性變化。
關鍵詞:原水;糞大腸桿菌群;季節性變化;
1前言
糞大腸菌群是水質污染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于評價原水受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的程度和正確認識原水的特征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從而為合理評價原水質量和優化水質管理流程提供數據支撐。
測定糞水中大腸菌群的傳統方法有多管發酵法、濾膜法。多管發酵法不受水體濁度和濃度的影響適用于任何條件水樣的檢測,濾膜法適用于較清潔的水樣,但兩種方法的前期準備工作量大、操作繁鎖、耗人力[1]。
酶底物法可彌補傳統檢測方法的不足,本次研究采用酶底物法測定原水中糞大腸桿菌群的含量,探究其隨季節變化的情況。
1.1水質標準
水體的微生物污染是最早一批被提出的水質污染問題,認識到水是疾病的載體對于控制水媒介傳染病具有重要意義[2]。
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往往由外界污染物引起,尤其是是人類和其他變溫動物動物的排泄物,其生長和繁殖可能導致霍亂、傷寒、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的傳播甚至大規模爆發。病原體包含可以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3]水中可能存在常見的病原菌包括有傷寒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桿菌等。這些細菌大量存在于人類和其他常溫動物的腸道和排泄物中,若水體因此被污染,在稀釋后也可通過技術手段測到糞大腸菌群。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腸菌群并不具有健康風險,但是作為糞便污染的指示微生物,大腸菌群的存在提示了人體被糞便中其他病原體感染疾病的可能性[3]。
1.2糞大腸桿菌群檢測方法
發酵法:是通過將水樣注入已滅菌的放有微孔濾膜的濾器中,經過抽濾。細菌即被截留在濾膜上,然后將濾膜貼于合適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
濾膜法:是將水樣注入已滅菌的放有微孔濾膜的濾器中,經過抽濾。細菌即被截留在濾膜上,然后將濾膜貼于合適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4]。
酶底物法:能彌補傳統的檢測方法存在的劣勢,且技術操作簡潔,速度快,精度高,低消耗。可有效提高水質中糞大腸菌群測定的準確度,精密度以及檢驗效率。
2實驗部分
2.1實驗原理
酶底物法采用大腸菌群細菌能產生?-半乳糖苷酶分解PG使培養液呈黃色,以及大腸埃希氏菌產生葡萄糖醛酸分解MUG使培養液在波長366nm紫外光下產生熒光的原理來定量分析水樣中糞大腸菌群數[4]。
2.2實驗材料和設備
科立得試劑、97孔定量盤、100mL無菌取樣瓶、程控定量封口機、隔水式恒溫培養箱。
2.3實驗過程
1.在生物潔凈室內,將科立得試劑倒入裝有100mL水源的無菌取樣瓶中,蓋上蓋子搖勻;
2.待充分搖勻后試劑完全溶解后,將樣品混合液倒入97孔定量盤中,使用程序定量封口機進行封口;
3.培養:將密封后的裝有樣品混合液的97孔定量盤,放入44.5℃隔水式恒溫培養箱培養48h
4.查看結果:待培養結束后,取出定量盤,與陽性比色盤對照,黃色》陽性比色盤,則糞大腸菌群陽性。數出陽性孔格數,對照97孔MPN表,讀取結果。
2.4結果與分析
將實驗所得具體數據導入繪圖軟件,分別繪圖得圖1和圖2。
觀察圖1可知,在冬季這一階段,董鋪原水中的糞大腸菌群數量較少,其原因可能是當時處于冬季,氣溫較低,不利于原水中糞大腸菌群的繁殖,在春季有一個較大的上升過程,呈現出迅速爆發的趨勢,結合春季天氣溫度分析其中原因:春季開始溫度回升,對于糞大腸菌群有一個較適宜的生長環境,水中溫度、光照等因素較為溫度,數量有所上升。而后進入夏季,溫度持續上升,觀察圖可知董鋪原水中的糞大一直保持一個溫度上升的趨勢,在夏季達到最大值,隨后又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與夏季汛期雨水量大,長時間高溫有一定關聯。
觀察圖2可知,在冬季時期,三廠原水中的糞大腸菌群數量較少,其原因可能是當時處于冬季,氣溫較低,不利于原水中糞大腸菌群的繁殖,在春季有一個較大的上升趨勢,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春季開始溫度回升,對于糞大腸菌群有一個較適宜的生長環境,水中溫度、光照等因素較為溫度,數量有所上升。而后有持續下降,可能是短暫的升溫后,有開始降溫或者連續的陰雨天氣不利于糞大腸菌群的繁殖。進入夏季后,呈現出穩定上升的趨勢,且在7月達到最大值。
3總結
通過對比三廠原水和董鋪原水糞大腸菌群數量變化趨勢可得出一定規律:糞大腸菌群的數量與溫度有較大關系整體呈正相關影響,當氣溫較低時,水中糞大腸菌群數量較少,隨著溫度的升高,環境有利于糞大腸菌群的繁殖,原水中糞大腸菌群數量增加。結合其它地區原水中糞大腸菌的調查研究,不僅溫度對其有影響,光照、原水中無機物、有機物、以及水庫水源的流動、夏季汛期水量的上升等因素對糞大腸菌群都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許丹梅,呂玉容.酶底物法測定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探討[J].廣東化工,2021,48(03):194+183.
[2]JOHN S. 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of Cholera [M]. London:John Churchill,1855
[3]楊蓉,李壘,霍曉芹,袁懋,金小偉.水質標準中指示微生物的發展及現狀[J].中國環境監測,2020,36(04):1-10.
[4]張少峰,劉國強,魏春雷.糞大腸菌群檢測方法及研究進展[J].海洋通報,2008(0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