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Death Penalty)是當今世界上最嚴厲的一種刑罰,又被稱為極刑。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死刑這種自人類野蠻時期開始的殘酷刑罰方法,愈來愈受到人民的質疑,死刑的廢止和限制已成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中國是一個歷來以“嚴刑酷法”威震于世的泱泱大國,在今天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行法治,重視人權的現代文明的新形勢下,死刑的廢止和限制是必然趨勢,是時代進步的客觀要求。它的正確適用與改革有利于昭彰法治的公正,有利于社會向更文明方向發展。死刑這種自人類野蠻時期開始的殘酷刑罰方法,在當代這個高度文明發達的社會的意義何在?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行法治,重視人權的現代文明的新形勢下是否應該廢除呢?以下是本人就此問題的思考。
一、目前我國現狀
從目前中國現實來說,中國還不具備廢除死刑所應具備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國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條件還比較落后。在這種物質條件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生命價值同樣保持在一個與物質條件相對應的較低水平上,而物質文明提高后,抗制犯罪的物質條件大為改善,社會可以采取刑罰以外的條件措施有效地防范犯罪;實際上,防范犯罪要難于懲罰犯罪,這個道理是易懂的,但懲罰犯罪遠比防范犯罪省錢省力,因此在物質文明程度較低的社會,人們往往將懲罰犯罪放在第一位,而死刑則被視為一種最節省成本的刑罰支出,因而屢屢濫用。因此當一個社會的物質文明程度還沒發展到一定程度,當權者是不可能放棄死刑這一刑罰的。對于精神文明程度來說,在一個精神文明較低的社會,報應觀念愈強烈,對于死刑的認同感也越強。而只有精神文明發展的一定水平,超越報應的刑罰人道主義思想才具有存在的社會土壤。我國目前精神文明程度還不高,公民整體素質也不高,大部分民眾還不認同廢除死刑思想。因此,從物質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兩個方面來看,我國目前還不具備廢除死刑的條件。
另外一點,在中國提倡廢除死刑的幾乎都是學者,對于絕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中國絕對不能廢除死刑,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中,無論是古代的儒家、法家,還是近代、現代的思想家,還沒有一個人明確提出要立即廢除死刑。從我國文化的角度來看,傳統的正義是非觀念在我國仍占主流地位,尤其在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中,殺人者死之類的報應觀念源遠流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社會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死刑的廢止起著強烈的阻卻作用。“對罪犯的仁慈,就是對人民的殘忍。”這一觀念目前仍深入人心,保留死刑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對于一些動機惡劣、手段殘忍、危害重大的罪犯,群眾會認為其“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事實上,“民憤”在大多數時候反映了一切善良守法公民的意愿和公益,在立法中應當有所體現,否則便有可能背離了“公益應當是立法者的推理基礎”這一基本規則。民意雖然不能成為完全的法律,但法律更不能完全無視民意的存在,否則法律便不能得到民眾的尊重和認同,從而有喪失公正性的危險。因此,目前在中國,死刑應當被保留。
從民眾和學者對立的觀點看,兩者一直處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學者們一直是站在高于現實的角度,進行一種理論研究,他們往往接受的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文化思想。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他們長期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和法律意識,他們考慮問題往往很現實,“殺人者死”從古至今對他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同時對目前中國司法減刑被濫用的不滿,也是造成民眾反對廢除死刑的直接原因。
二、對中國死刑制度的展望
由于死刑直接涉及了“生命”這一神圣的權利而成為了人們爭論的焦點,它的存廢也成為一個久爭不下的問題。直到今天,死刑保留論者與死刑廢除論者仍然是各執一詞,誰都沒有充分的理由去說服另一方,他們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兩個多世紀。我認為不論死刑存廢的問題在短期能否得出一個結果,僅就爭論本身而言,這場爭論既豐富了刑罰學說,又給世界性的死刑立法與司法實踐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啟發人們的理性思考與激發人們的人道精神,對于促進我國法治的發展與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中國的死刑制度做出下面的分析。
從長遠看,中國最終會廢除死刑。死刑走向廢止是歷史規律。死刑的歷史在每個國家是古老而漫長的,在每個國家都經過了一個由濫用到慎用,由苛苦到輕緩的沿革的過程,并且在為數不少的國家已經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在中國,我黨確定的死刑政策是“不廢除死刑,但要少殺,慎殺”,“不廢除死刑” 是基于鞏固政權的需要:“要少殺、慎殺”是因為認識到了死刑的不合理本質。雖然在目前,我國的死刑立法和死刑適用都進入了一個數量較高的時期,但從人類歷史的發展長河來看,這只是短暫一瞬間的反復,可以肯定的說,無論哪個國家,由原始社會以血復仇制度演變而來的死刑制度,都將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走向衰落,而絕不會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揚光大。死刑的最終廢止,是歷史的大趨勢,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必然結果。
綜上所述,廢除死刑是一種國際趨勢,長遠來看,我國最終必將會廢除死刑制度,但是現行死刑制度繼續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充分借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吸收國際先進理念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從總體制度上講是基本合理的。今后我們的目標是限制死刑并加以完善,最終廢除死刑。
作者簡介
甘春芳(1984),女,漢族,廣西博白。大學本科學歷,公共管理,博白縣委組織部,廣西玉林市、5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