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印
摘要:為促進我區雜交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引進不同雜交玉米品種,通過不重復的隨機區組進行試驗,以此選擇出適合我區不同海抜種植的雜交玉米品種。
關鍵詞:品種;育苗;試驗;示范
七星關區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夏秋蔬菜重點區域中心地帶的滇東高原與黔西北山地高原結合部,年平均氣溫13.2℃,無霜期260d左右年降雨量950mm,年日照時數1377h,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由于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為促進我區雜交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此,引進不同品種的雜交玉米進行種植研究試驗,并進行玉米生育期的病蟲綜合防治,提高玉米單產。以此選擇出適合我區不同海抜種植的雜交玉米品種。試驗設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亮巖鎮合光村寨子組的土地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情況
在七星關區亮巖鎮合光村寨子組趙萬山家肖家凹黃壤土中,肥力中上等,地勢平坦,海拔高,為1300米。雜交玉米供試品種有12個,分別為:同玉11號、盛農2號、煌單008、黔998、新中玉801、天單101、鑫玉208、金貴單3號、畢單19號、惠農單2號、惠農單1號、盛農3號(對比品種)。每個品種試驗面積0.8畝。土地平整,肥力相近,在同一水平面上,行向一致,幾個品種出苗期基本一致。
1.2試驗設計及試驗方法
試驗不設重復,每個玉米品種經過單坨雙株育苗后隨機種植,記好小區插上木制雜交玉米品種標簽。先將土地里面和四周的雜草除去,然后用旋耕機進行翻犁。每個小區0.8畝土地,1.8米開廂起龔,廂溝寬40公分,溝內泥土覆在廂面上,廂溝深6寸。3月28日營養坨單坨雙株肓苗。4月10日帶土移栽,雙行雙株,株行距50厘米X70厘米,畝株數2966一一3000株。畝施用加清糞水600斤和0.4斤80%晶體敵百蟲一起混合的腐熟農家肥1500公斤-2000公斤,玉米專用復合肥50公斤用作基肥,第一次追施肥尿素20公斤,第二次追施肥30公斤,大田中適時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蟲害及澆水。
2營養坨育苗
2.1苗床整理:選擇在移栽的地塊整理苗床,苗床寬為4.3尺,苗床底要平整,邊緣要整齊,苗床的長根據育苗的多少而定并覆蓋薄膜。
2.2營養土配制及制作:營養土按70%的腐熟細草糞,30%過篩細肥土,加適量化肥(過磷酸鈣共50公斤),沼液共300公斤和適量的清水充分拌勻混合而成。(在播種前10天左右,用清沼液加水充分拌勻蓋膜漚制后揭開膜兩天使用)營養土的濕度給過堆漚后應撐握在用手捏成團,齊胸落下即散為宜。營養坨大小以0.25公斤左右為宜,單坨雙株育苗畝制作營養坨1800坨,將制作好的營養坨整齊地擺放在苗床廂內播上種子即可。并覆蓋平鋪地膜和用1.6米長的竹片起小拱棚覆蓋農膜等待出苗。
2.3播種:播種前將玉米種植曬種兩天同時精選種子,選用籽粒飽滿、無蟲眼、無霉變的種子(除去不飽滿有蟲眼和霉變的種子)進行70%的甲基托布津悶種24小時后進行播種,以便殺滅種子表面病菌。播種結束后覆土,土層厚度為1㎝左右,澆透苗床水,苗床內用80%的晶體敵百蟲0.15公斤和切碎的15公斤雜草混合撒施在苗床廂面上防治地下害蟲后蓋膜,膜要求蓋嚴實,以達到保水保溫和殺滅苗床內地下害蟲(小地老虎和螻蛄及金針蟲)的目的。
2.4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就是要求人為管理通過調節苗床的水分和溫度培育健苗,增加對病蟲的抗耐性。播種至出苗時期,要嚴蓋地膜,保持床土濕潤和較高的溫度,以利出苗。在苗床期如營養土發白就要施水保濕以免造成播種后的雜交玉米種子炕種不出苗,同的也要預防苗床長期低濕造成苗床爛種,還要預防高溫燒種。當苗床內有70%的玉米苗出苗后,選擇晴天早上或陰天揭開內膜進行管理,一定要防止玉米出苗后到中午溫度過高燒苗,及時防治病蟲鼠害。要根據床土濕度和秧苗情況,施用清淡糞水提苗,確保玉米苗壯而不旺。
3移栽
3.1移栽的時期:當幼苗長至三葉一心期時采用早晚接小拱棚農膜開始煉苗兩天再進行移栽,苗床中的玉米苗最遲不能超過四葉一心期,必須全部按試驗要求移栽完。3.2分級移栽:為了保證幼苗生長整齊,移栽時按“大、中、小”進行分級移栽,一定不能大小混栽,影響移栽后的玉米苗生長參差不齊,同時分片管理。
3.3移栽規格:每個小區0.8畝土地,1.8米開廂起龔,廂溝寬40公分,溝內泥土覆在廂面上,廂溝深6寸。3月28日營養坨單坨雙株肓苗。4月10日帶土移栽,雙行雙株,株行距50厘米X70厘米,畝株數2966一一3000株。畝施用加清糞水300公斤和0.2公斤80%晶體敵百蟲一起混合的腐熟農家肥1500公斤-2000公斤,玉米專用復合肥50公斤用作基肥,第一次追肥尿素20公斤加0.5公斤硫酸鋅肥,第二次追施肥30公斤,在育苗時把大田中所需要的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按要求施在廂面窩內。玉米苗移栽大田中分帶種植:帶距5.4尺,每個帶種2行玉米,窩距1.5尺,小行距2.1尺。雙株育苗每畝栽種1500窩。
4大田管理
4.1玉米苗移栽大田后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肥,適當施鋅肥,重施喇叭口肥必須以促根、壯苗為中心,早追肥、早治蟲,并結合中耕松土促其快返苗,早發苗,力爭在穗分化之前盡快形成較大的營養體,為高產奠定基礎,在拔節期5月中旬結合第一次薅鏟追肥尿素20公斤加0.5公斤硫酸鋅肥,在大喇口期6月中旬結合第,二次薅鏟培土畝施尿素30公斤。同時注意清潔田間,及時拔除病苗蟲苗,在玉米生產中一定要做到早拔、連續拔、拔徹底,拔除的病苗蟲苗要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不可隨意丟放。
4.2病蟲防治
4.2.1中耕在二葉一心時噴施敵殺死1000倍液防治玉米螟、大螟。
4.2.2大田內地老虎用90%敵百蟲0.5千克加適量水,噴在50公斤炒香的油枯上拌勻撒于地塊,每畝用2.5-3公斤。同時還可以防治蠐螬、螻蛄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4.2.3粘蟲可用2.5%敵殺死每畝20-30亳升兌水40-50公斤噴霧防治。
4.2.4及時防治蚜蟲和灰飛虱,因為它是玉米矮花葉病和粗縮病的傳毒昆蟲,所以及時防冶這兩種昆蟲,可以有效減輕病毒病的發生。即在玉米移栽長到拔節時,優先選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進行防治蚜蟲,在玉米5葉期,灰飛虱向玉米田遷飛之前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每畝400克和60克高效氟氯氫菊脂加水30公斤混合后噴霧進行防治灰飛虱、玉米螟、青蟲、粘蟲及蛀莖夜蛾的幼蟲。
4.2.5化學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和紅蜘蛛,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中下旬,在玉米抽雄前后施藥,每畝用100克5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同時加入100克73%的克螨特乳油混合50公斤的水噴霧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及紅蜘蛛。
4.2.6玉米達到完全成熟,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各品種的收獲,進行財產驗收。
5結論
收獲期為9月5日,根據七星關區農牧局關于《七星關區2019年科技興農玉米測產驗收方案》的通知要求進行驗收,每個品種最低驗收0.5畝。經測產結果如下:
對照品種(盛農3號)折合畝產774公斤,產量最好;同玉11號694.3公斤;新中玉602.3公斤;鑫玉208為603.3公斤;盛農2號654.5公斤;黔單998為570.7公斤;惠農單1號561公斤;惠農單2號496公斤;煌單008為500.9公斤;天單101為449公斤;金貴單3號424.3公斤;畢單19號485.3公斤。
從測產驗收結論上看,同玉11號、新中玉、鑫玉208、黔單998、盛農2號、惠農單1號、惠農單2號、煌單008、金貴單3號、畢單19號畝產均在485.3公斤以上,雖然從實驗結果看引進的品種沒有對照品種盛農3號的產量高,但這幾個品種也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在本區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