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談到道德,人們往往想到“行為規范”或者“行為準則”。目前,無論是學界,還是社會普遍認知中,總是把道和德混為一談去理解。這樣理解的弊端是在學理上厘不清道德為什么就成為“行為規范”或者“行為準則”了。只有把道和德掰開理解。把道是什么?德是什么?以及道和德的關系厘清,我們才能夠讓學生理解道德和行為規范與行為準則的必然聯系,弄懂行為規范和行為規則是道德的必然結果。這樣,人們才不會把道德當成一種生硬的說教或冠冕堂皇的裝飾。才能準確地理解道德是作為組織中的人的一個必然的選擇,而不是強加與人必然選擇。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人們對于道德有真理性認知,才有可能使道上升為核心價值觀那樣一種信仰上的認知。才有可能把科學道德的核心價值觀植入科學工作者的心靈深處。
一、什么是科學的“道”
通常說的道德的道怎么理解呢?
從組織的角度審視,道就是有著共同目標的組織系統中,每個個體成員心靈共同遵循的核心價值觀念,也就是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念。遵從相同的價值觀,組織成員就會有共同的行為趨向,就會走在相同的道上,這就是組織的道。組織有了共同的道,組織才能是有序的,也才能夠存在,因為組織無序勢必解體。
什么是“科學”?美國科學學家小李克特認為,科學是“一種社會地組織起來探求自然規律的活動”。美國學者威廉和瑪麗指出,“科學的本質就是模式建構的過程,是建構能夠解釋未知世界本質的心理影像的過程;思考、解決問題和形成概念是科學的全過程。”我國學者趙學漱等人認為,科學是一種不斷前進和自我矯正的探究過程。費士齊在列舉了數十位科學家對于科學的見解后提出,科學是一個包含知識、方法和態度三向度的活動。同一概念,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會有不同的認識。從學術探求的角度考量,科學是科學工作者探求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活動”。科學探求活動包括基礎科學(科學知識領域)和應用科學(知識應用領域)。
怎樣理解科學的道呢?
基礎科學探求活動講究實證,發現的是客觀已經存在的客觀規律,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求證的方式一般包括科學實驗,或者觀察,或者論證,追求的是“真”。因此基礎科學科學探求者應遵循的核心價值觀是“真”。
科學應用探求活動,作為一種向著人類生存和發展方向演化的善的產物,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人類從自然中解放的同時,也提高了社會的經濟水平,減輕了人類的痛苦與災難,為人類創造了更舒適的生活,這些無不體現著科學應用的的作用。“弗蘭西斯·培根說:“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科學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標”就在于“把新的發現和新的力量惠贈給人類生活”。因此科學應用探求者應追求的核心價值觀是“善”。
所以,科學的道,就是有著共同目標追求的科學共同體中,每個個體成員心靈共同遵循的核心價值觀念。科學工作者在基礎科學領域探索活動的道,也就是科學工作者在基礎科學領域探索活動應遵循的核心價值觀是“真”。科學工作者在應用科學領域探索活動的道,也就是科學工作者在應用科學領域探索活動應遵循的核心價值觀,是“善”。
二、什么是科學的“德”?
通常的德是指有著共同價值追求的組織系統中,每個個體成員所接受的共同價值觀所要求的行為規范與準則的總和。
在學界,科學道德通常理解為是科學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組織道德在科學活動中的體現,是用來調整科學工作者之間,以及科學工作者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
所以我認為,科學的德,是科學工作者在從事科學活動時,遵循的價值觀要求的基本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是指導科學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具體而言,就是科學工作者在基礎科學領域探索活動中,遵從“真”,這個核心價值觀時,所應有的行為規范總和。比如,不能搞學術抄襲、造假等等。科學工作者在應用科學領域探索活動的中,遵從“善”,這個核心價值觀時,所應有的行為規范總和。比如,應用科學領域探索活動不能傷害人,危害人類等等。
三、科學的“道”與科學的“德”的關系
科學的道和科學的德有這樣幾層關系:
其一有什么樣的科學的道,就有什么樣的科學的德,與之相對應。科學的德是因科學的道而生的、因科學的道而變的。
其二科學的道對科學的德的要求是,成員想存于科學共同體中,就要修得與道相應德行,否則,就會被共同體邊緣化,乃至清除。
其三科學的德對科學的道的影響是,科學的道一旦形成,就要求科學共同體內的成員用科學的德行去護佑。否則,或少有成員、或沒有成員有相應的科學的德,科學的道就行不下去,科學共同體也就不存在了。
其四只有科學共同體內每個成員都具有相應的科學德,科學的道才能暢行,并使存在其中的成員舒適,并且沿著這條道,到達目的地。
四、科學道德的本質和作用
科學道德的本質。科學之道的本質是科學共同體內的科學工作者,共同遵崇的核心價值觀(真和善)。科學之德的本質是科學共同體內的科學工作者共同遵守的價值觀要求的,行為規范與行為準則的總和。
科學道德的作用。科學道德對科學工作者所存在的組織的底線作用是組織可以存在,對科學工作者所存在的組織的一般作用是組織有序,對科學工作者所存在的組織的最優作用作用是組織生生機勃勃。科學道德對科學工作者的底線作用是有組織可以棲息,科學道德對科學工作者的一般作用是,在組織內工作比較舒,科學道德對科學工作者的最優作用是可以快速成長。
五、科學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正”的道德品質
古典中有季康子請教孔子政事怎么做的問題,孔子說:“政”事就是“正”的意思,你作為高官權臣率先走正路,其他人誰還敢不走正路呢?
這里的正是指國家組織的正道,那么無論什么組織,當然包括國家組織,組織的正道是怎樣形成的呢?就是組織內的任何成員都遵從核心價值觀所指引的方向去行事,那么這個組織的成員就走在了這個組織的正道上。科學組織內的科學研究人員應該遵從什么樣的科學道德呢?如上所述,必須“求真”,只有科學研究組織的成員都遵從這樣共有的核心價值觀,科學組織的科學研究成員才能走在組織的正道上,那么科學組織的環境才是有序的。如果科學組織成員能夠修養正確的科學道德,科學組織環境將會是有序的,正是組織秩序的保證,也是科學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正”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