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波
目前,我國農業產業中存在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要想改變當前的局面,必須推廣現代化農作物栽培技術,提升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減少化肥以及化學藥劑的施用,從而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1完善農作物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意義
1.1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
現代化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土地資源以及水肥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同時保障食品的安全。并且,在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需要引進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促進農村人力資源優化與配置,進而提高整體人員的專業水平,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
1.2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
從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農作物栽培技術對于種植人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技術推廣與宣傳方面,更是需要較長的周期才能夠落實。但是與傳統農產品相比,現代化農作物栽培技術生產出的農產品價值更高,更符合市場的需求,受到市場的歡迎,體現出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使用現代化栽植技術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與產量,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這樣的農業發展形勢符合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的基本政策要求,同時體現出較高的社會效益,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2農作物栽培技術和高產途徑
2.1種子選擇和處理
對于種子的選擇,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充分考慮,優先選擇適宜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品種予以栽培。同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一定的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是進一步提高種子的存活率;另一方面是防止病蟲害的大量滋生。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種子選擇和處理是農作物產量以及品質得以保證的重要前提,應加以重視。
2.2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作物的發育和生長。這是因為,種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如果種植密度過大,會使農作物之間爭奪養分與光照的情況出現,進而導致農作物的營養不良,從而造成產量大幅度降低;種植密度過小,雖然會使農作物生長的較為茁壯,但由于單位面積中農作物數量的稀少,也會造成產量的不高。因此,在栽培過程中,需要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控制,以此來保證農作物有充足的生長空間,使其能夠獲得足夠的水分、養分的補給,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從而實現高產、優產的目的。由于農作物生長習性的不同,而導致其對于種植密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種植人員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特性,對農作物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規劃,以便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2.3合理澆水,科學管理
為了保證農作物能夠健康的成長,農民在進行農作物栽培時,要控制好澆水的時間和次數。在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時,不能經常對農作物進行澆水,要結合農作物的種植土壤以及天氣等具體情況來決定澆水的量。例如夏天的時候氣溫較高,所以農作物會比較缺失水分,這時要及時的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在灌溉過程中,要對水流的大小和速度進行控制。防止水流過大或造成積水而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在對農作物進行澆水之后,還要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田間長草時最常見的障礙,雜草會與農作物爭奪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營養物質,所以農民要及時的對農田進行除草,在除草過程中,可以選擇中耕,中耕不僅能夠除草,還能夠松動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使農作物能夠更好的進行生長。在雜草生長的初期,農民可以適當的使用除草劑來進行除草,這樣除了能夠消滅雜草之外,還能夠有效的減輕勞動力。
2.4高效施肥
施肥也是農作物栽培中重要的一步,定期的對農作物進行施肥,能夠保證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擁有充足的營養和微量元素。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中,農民通常會根據經驗來決定施肥量。但是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各種工廠拔地而起,這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和廢氣污染著水資源和空氣,同時對土壤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此時如果農民還依然憑借著經驗進行施肥,那么不僅無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甚至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因此,農民在進行施肥時,要先對土壤進行檢測,之后根據檢測結果來對土壤進行調節,使其能夠符合農作物生長條件,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2.5病蟲害防治
其一,不施用農藥殺蟲抗病,而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捕殺,例如使用太陽能智能誘蟲燈有效誘殺小菜蛾、斜紋夜蛾等害蟲。對害蟲的生活習性有所了解,并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安裝誘殺裝置,利用科學、安全的治理理念,解決病蟲害的問題。其二,利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防治,但要限制使用量。不能為提升農業經濟收益,快速解決病蟲害問題,而選擇廣譜性高、影響范圍廣的殺蟲劑,雖然其可以迅速殺死害蟲,但會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導致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不斷下降。因此,農業經營者要樹立長遠發展目標,采用科學的防治手段,盡可能選擇無危害性的生物治理方法,如病蟲害情況嚴重,則需要合理控制化學農藥劑量,保障農作物的質量。
3結語
目前我國科學技術正在不斷發展,而想要改變我國農業現狀,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就需要人們在進行農作物生產時,對種植經驗進行總結,同時對栽培技術進行優化,并且要將管理措施進行完善,而且要對農作物種植土壤進行調節以及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以此來推動我國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促使我國農作物能夠高產,從而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