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的網絡安全監理力度,對媒體信息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網絡安全監管,早已上升為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工作的頭號任務,直接關乎我國信息化建設水準。我國廣播電視網絡危險正隨著廣播電視網絡范圍而發生變化,危險現象頻頻再現。為此,關于廣播電視與視聽媒體行業安全監控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本文針對廣播電視網絡監控展開探討,以期助力我國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長足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視;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
引言
在當前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面對全新的市場主體、運營平臺、管理對象,一些傳統運行監管手段、方式、流程和模式,無法完全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必須探索創新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監管模式,再造監管流程,不斷提升監管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加快推進基于云平臺架構的全國運行監管體系,實現跨業務、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全天候”的智慧化監管,提供了更寬廣的工作思路、更扎實的實踐基礎。
1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的發展現狀
21世紀是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新興市場都被互聯網企業所占據,可以看出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ヂ摦a品向人們輸送的形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字、圖片等內容,在智能手機全面普及的新時期,以視頻為主要信息傳播手段的互聯網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視頻這種直觀的內容表達形式已經逐漸取代傳統圖文內容,成為網絡信息傳播的主流。近年來,大批傳統綜合性門戶網站經營慘淡,反而是專注于視聽節目傳播的網站、APP異軍突起。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比如,網絡視頻中出現了不健康的內容等,這將直接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另外,有的境外勢力也接觸這一機會采用新的傳播形式進行有害內容的傳播,這對社會穩定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對人民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有的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的內容無序傳播,將嚴重侵害原版作者的權益。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的興起雖然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是其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給網絡文化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
2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措施
2.1人工智能創造的環境變化
在現如今的網絡時代下,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的融合程度逐漸被深化,但如今的監管形式依舊處于分割的狀態,能完成的監管工作有內容平臺監測、保障全面管控電視臺、網絡電視及智能電視、IPTV、視音頻平臺等;監管綁定項目包括寬帶、有線電視等;管理內容來源如購物節目等,實現媒體傳播內容上的整合,實現各屏幕內容的有效連接。各終端設備之間的內容監管,比如機頂盒、手機等。推動智能廣電建設,打造獨特的生態系統,應當是該行業的建設成長目標。
2.2壯大監管力量,加強與其他機關的協作
根據三定方案及相關規定,網信辦基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等目的監管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內容,廣電總局主要對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的管理規范和準入標準進行監管,文旅部基于維護網絡表演市場秩序的目的監管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中具有網絡文化表演屬性的內容,市場監管總局基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的目的來監管電商直播行為。目前各部門的職權有一定的交叉重疊,建議由中央網信委協調各部門,明確各自職責分工,或者對某一領域進行聯合發文,推進信息公開和信息共享機制,形成監管合力。
2.3確認網絡中的傳輸信號
對廣播電視安全監控系統來說,監控主機、末端監控器與數據反饋渠道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監控主機包含了主系統、子系統、遠程控制系統等。正因存在終端信號監控器,便可有效檢測末端廣播信號,進一步甄別前段發射的信號,再次檢測其是否合法,進而有效提升信號精準度與合法性。除了綜上所述的功能,終端監控器還能進一步檢測進入傳輸通道中的數據,一旦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其他數據的查詢,無形中保障了工作進度。當終端信號監控器發出問題信號、傳輸信號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報警信號,令前端主機得到警醒,以便能快速采取相關措施,合理監控各種信號。
2.4建設智慧廣電
當前,廣播電視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建設智慧廣電,實現廣播電視全媒體發展,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和必須擔當的緊迫任務,智慧廣電運行監管則是智慧廣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創新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基于統一云平臺架構的全國運行監管系統建設。積極采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智能化安全態勢感知、研判分析、風險預警、處置調度,推動從海量信息監管向精準式、靶向性監管的過渡。推進運行監管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實現跨業務、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全天候智慧化監管。
2.5判例借鑒的強化,監管大數據庫的建立
在當前網絡迅速發展下,網絡視聽內容越來越豐富,因此,對已有監管案例進行積累,并對大數據庫建立健全具有顯著作用。積累已有的案例,能為今后著作權監管提供一些參考依據。當前網絡版權糾紛案例不斷增多,通過積累這些判例資源,能夠為國家進行法規文件的出臺提供依據,同時,還能指導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服務商,使其在創作與傳播視聽節目內容時明確尺度。相關部門應對視聽節目管理大數據庫的建設積極推動,對國家相應法規政策全面掌握。另外,監管標準的進一步清晰是監管大數據建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其能使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監管的隨意性予以降低,同時,使監管主體有法可依,防止因其個人喜好判斷而導致監管結果受到影響的問題發生。
2.6構建完善的運行監管管理體系和運行監管業務體系
目前,總局成立了監管中心,為各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監管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各級運行監管機構按照所屬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圍繞無線運行、有線運行、衛星運行、機構監管、廣播電視內容監聽監看、視聽新媒體監管和安全播出管理等業務搭建了運行監管技術系統和安全播出指揮調度平臺,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運行監管相關業務。全國的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運行監管業務已經延伸到縣。但依然存在很多的空白點,尚未建立健全中央、省、市三級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運行監管管理體系、業務體系、技術體系,各級運行監管云平臺建設及其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尚未實現等問題,各級廣電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本級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運行監管機構,根據廣播電視新技術、新形態、新業務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并指導運行監管機構對轄區內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和視聽新媒體傳播業務進行運行監管,對本級節目內容、安全播出、網絡安全實施監管,核實下級行政管理部門監管責任落實情況,指導下級運行監管機構對轄區內廣播電視的運行監管,監督本級和下級播出傳輸機構自我運行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運行監管始終堅持為宣傳服務、為管理服務,各級運行監管機構始終秉持數據直采和客觀、真實、獨立原則,始終保證運行監管業務的政治性、安全性、權威性和公信力,上報數據和報告沒有出現過政治性錯誤,有力維護了意識形態陣地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東,李韜.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6):1-2.
[2]李楊.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管系統設計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20,47(06):136-139.
[3]郭強.廣播電視監測網絡安全管理系統的構建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0(06):127-128.
作者簡介:
李雨萌(2000.6-)女,漢族,籍貫:遼寧省海城市,研究方向:時事政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