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嘉琪
摘要: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深入發展,與建筑工程結合的力度不斷提升,人們需要智能化的建筑,建筑智能化符合了未來建筑發展的趨勢,而節能環保也順應了建筑行業發展的潮流。在建筑智能化的過程中,應用節能技術,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運行的消耗。本文結合建筑智能化的特點,分析有效地節能措施。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節能;措施
前言
智能化建筑在設計時,會增設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設施系統、公共安全系統以及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等內容,將建筑結構、系統和服務管理結合起來,為人們提供健康、環保、節能、高效、便捷的建筑環境,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1. 建筑智能化的定義和特點
建筑智能化指的是優化整合建筑結構、系統、管理、服務類型和周圍環境需求,打造一個優質、安全、舒適的建筑環境。建筑智能化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控制技術等實現信息的處理,以此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為建筑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建筑服務。建筑智能化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建筑的形態和情況,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則可以提高應對的速度,例如當建筑發生火災時,建筑內部的報警系統就會自動響起,噴水系統也會自動發出,也會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救火,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對居住者帶來的危害。除此之外,建筑智能化系統還可以實現人臉識別的入戶方式,保障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量巨大,節約能源可以降低工程造價,也有利于實現綠色環保施工的目標,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應用節能技術,滿足了工程建設發展的需要。
2.節能技術在建筑智能化過程中應用的優勢
現階段,低碳環保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中,人們的資源節約意識在逐步增強。建筑智能化是建筑物進步的表現,同時節能技術的應用也體現了建筑的現代化、高效化和綠色環保特性。將節能理念應用到智能化建筑中,可以有效增強建筑的節能性,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緩解能源緊張問題,大力推動生態環境的保護,有效緩解建筑行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和問題。引進先進的節能建筑設計理念,有利于豐富建筑的功能,改善居住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空間,同時也可以節約生活支出,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浪費。
當前,能源與環境成為社會民眾關注的重要話題,過多的能源消耗會對自然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威脅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以往,建筑物過度重視性能和外觀,對能源消耗的關注較低,在建筑設計時沒有采用綠色節能的理念,如今建筑智能化則要及時引進節能技術,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目前高層建筑物的數量在不斷增多,但是滿足節能需求的建筑物數量較少,僅占20%,因此建筑單位在開展工程時,應注意節能技術的應用,從而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建筑智能化過程中節能技術的應用
3.1電氣節能設計
建筑智能化過程中,電氣設備的節能應用首先要從設計圖紙開始,圖紙對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等進行了規定,做好建筑電氣節能優化設計,可以提高建筑的節能環保特性。建筑設計人員要結合建筑智能化的特點,科學設計施工的方案,針對施工內容采取有效地應對措施。建筑的電氣節能設計,應包括好設計的細節,并掌握智能化控制的核心技術,保證控制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建筑智能化電氣控制系統的應用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投入,也可以提高電氣管理的精確性和有效性,但是建筑智能化的電氣控制系統掌管著電氣設備運行的全內容,因此需要做好智能化電氣控制系統的檢測和調試,定期進行維護管理,確保系統運行是準確無誤的。建筑部門要優化電氣節能設計方案,從建筑的使用需求、建筑結構特點等角度出發,滿足人們用電的需求,同時也要通過有效地措施實現節能環保。為了實現節約用電,在選擇照明設備時,應結合工程照明的標準、功率密度等要求來計算空間的照明需求,配備合適數量的照明設備,在燈具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節能燈。另外,建筑施工單位還應加快完善供電系統,合理選擇變壓器,降低電路損耗,科學控制電力電源,保證電力系統的高效運轉。在進行電氣工程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對電氣線路產生影響的因素,通過改進電氣線路,控制線路長度,提高節能的效果。
3.2建筑設計多引進自然資源
建筑在設計的初始階段,應充分考慮建筑內部的照明因素,白天盡量減少燈具照明,所采用自然光照明。采用自然光可以結合導光管照明的方法,將太陽光線照射到建筑內部,也可以借助漫射器將自然光導入室內。太陽光除了可以用來照明,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太陽能技術,將太陽能源收集起來,用于發電、采暖、空調等,從而增加能源的利用率,節約電力資源。建筑智能化過程中,可以利用感光器對室內空間的光線強暗效果進行計算,如果室內的光線比較明亮,那么系統會將燈關閉,如果室內的光線較弱,智能控制系統則會對照明系統的光線進行調節,以滿足室內照明需求,其中自然光源可以對室內照明起到光源補充的效果。
3.3智能化建筑內部給排水節能設計
建筑內部的節能設計要優化供排水系統、通風系統、電梯系統等內容,要從與使用者息息相關的內容著手,加強優化設計,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在供排水系統方面,可以合理利用給水管網的余壓,將建筑內給排水增壓設備與市政工程自來水管網連接,安裝無負壓變頻設備,實現節水節能。供水方面還可以利用工業余熱、廢熱、地熱以及太陽能資源,為建筑提供熱水。當前很多地區設計了太陽能給水系統,可以實現熱水的有效供應。在節水方面,采用中水回收技術,對居民生活廢水、污水等進行凈化處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其次,還要選用節水的水龍頭、便器等設施,提高人們節水的意識。在排水方面,可以選擇阻力系數低的排水管材,降低泥沙、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增強建筑物的排水效率。
在水循環供應系統方面,應設計循環用水模式,搭建完善的熱水供應循環系統,滿足人們對熱水的使用需求。建筑單位應綜合考慮建筑的特點,選擇科學的熱水循環管理模式,為小區用戶提供高效地熱水服務。水循環系統應配備一定的水系統,在充分了解建筑物用途和供水需求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降壓方法,優化給排水系統的節水節能效果。
3.4智能化建筑內部系統節能設計
建筑內部通風系統進行優化設計,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通風情況,并了解建筑物所在地風向情況等,設計合理的通風方案,通風暢快可以減少電氣設備通風的使用,并實現電力資源的有效節約。在選擇通風設備時,應選擇能耗低、效果好的設備,避免后期運行消耗量大。設計人員在對電梯進行設計時,要考慮電梯使用的人數和頻次,根據人員活動情況,計算電梯的最大承載力,并安裝合適的電梯設備,避免電梯過大而浪費電力資源。
結語
智能化建筑是現代建筑發展的趨勢,節能環保是建筑工程設計發展的方向,將節能技術應用在智能化建筑中,對降低建筑工程造價、降低能源消耗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節能技術的應用要從建筑使用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建筑的周邊環境因素,合理設計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通風系統、電梯系統、電氣系統等,結合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對上述系統進行科學的管理,通過實時監控的方式保證各項系統的高效運轉,降低建筑物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馬駿,仝英,李佳.施工關鍵技術在供熱通風和空調工程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19,(28):68.
[2]董璐.關于供暖通風空調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9,(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