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春
摘要: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這對建筑行業的發展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更加自如地應對逐漸提升的市場需求。且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建筑高度始終在不斷增加,這也意味著混凝土結構的安全系數被提升到了工程質量控制和技術優化的首位。本文先闡述了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特點,又分析了問題成因,最終提出了建筑工程當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的優化提供合理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結構
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率高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結構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即穩定性和強度都很高,尤其是在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更是得到了技術人員的廣泛歡迎。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本身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結構表面或者內部產生裂痕,但由于大部分裂痕都不大,因此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補或者預防就不會造成嚴重后果。
一、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特點
混凝土結構多樣性較強,實際上大體積混凝土只是眾多混凝土結構當中的一種[1]。顯然此種結構的特點就是其體積很大,這也是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溫度和濕度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如果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過高會產生水蒸氣,如果不能快速穿過混凝土結構,則其會在結構內部形成孔洞,或者無法蒸發到空氣當中,導致整個混凝土結構內部都處于比較高的氣溫當中[2]。若在這樣的情況下,混凝土結構所處的外部環境溫度很低,則會對其結構內部產生比較嚴重的破壞,最終出現裂痕。
此外大體積混凝土的維護保養工作難度也很高,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才能避免對結構造成破壞。因此大部分工作人員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的過程中就會注意保障內外溫度的一致性,常見方式就是一次性完成澆筑工作,降低各種因素對結構產生的影響,保障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實際質量[3]。
二、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問題成因
(一)裂縫
通常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會被應用于高層建筑當中,也是由于其體積特點,這種混凝土結構對整體性的要求較高,且必要保障厚度,在整個施工期間產生裂縫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常見的原因也比較多樣化,如:技術、溫度等,都需要工作人員注意控制。針對技術因素,工作人員需要在建筑工程落實的過程中,注意尋找技術嚴謹性方面的不足之處,且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工程落實的后期產生裂縫,降低返修幾率。針對溫度因素,工作人員需要深入了解混凝土施工之后整體溫度的變化情況,靈活控制溫度變化,促使混凝土溫度始終處于標準且比較穩定的狀態。
(二)水熱化
水熱化問題必然會降低建筑工程質量,產生此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體積混凝土材料用量配比不合理,導致混凝土結構水熱化開裂,若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遇水,還會加劇化學反應,導致混凝土膨脹而加重開裂情況。針對此種問題,工作人員需要提高對混凝土結構的控制力度,尤其是材料配比和后期養護兩個階段的工作。其中材料配比環節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工程落實要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展開工作,同時為保障配比和李欣,還可以提前進行試驗,結果顯示混凝土結構強度達標之后再按照該配比方案繼續落實工作。
(三)硬化
硬化問題在建筑工程當中十分常見,主要產生原因是混凝土結構當中的鋼筋集中力過大,導致混凝土結構本身產生比較明顯的結構膨脹、同時混凝土結構內部拉應力不同,也會導致其硬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結構中產生裂縫。一旦在結構中發現這種裂縫,而工作人員的處理又不夠及時,則混凝土結構當中就會很有可能產生鋼筋銹蝕的情況。
三、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一)施工前準備
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對于材料質量的要求較高,不僅如此,做好此階段的準備工作,后期施工安全也就能夠得到穩定保障。為順利落實大體積混凝土工程項目,工作人員需要注意工作方式的科學性,同時采取建模的方式提前計算真個工程需要用到的混凝土材料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場景和工程當中,混凝土原材料比例差異較大,工作人員可從合理性的角度出發,在混凝土當中適當添加減水劑、粘接劑等外加劑,這樣對混凝土結構的性能也有比較明顯的改善效果。
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的過程中,對于設備的依賴性并不高,工作人員保障設備處于穩定運行的狀態當中即可。以某工程為例,技術人員在選擇混凝土骨料的過程中以中砂為主,整個混凝土材料比例當中的含泥量<3%,選擇的水泥種類是普通硅酸鹽水泥P.O.32.5,整體初凝時間>4h,終凝時間也在6h以上。有效降低了水泥水熱化對建筑工程造成的影響。且在工程落實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選擇使用粉煤灰替代水泥,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混凝土易和性。不僅如此,工程管理人員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了大體積混凝土強度等級積極實際坍落度,并派遣專業工作人員對現場機械設備進行了檢查,保障其能夠支持一段時間的連續運行之后才開始施工。
(二)澆筑技巧
在展開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嚴格管理澆筑工藝的準備,為降低現場環境對工程質量的影響,需要在管理過程中盡可能保障工期和質量的同時減少參與施工的人員數量。同時還要檢測結構模板的安裝情況,保障其安裝效果與實際設計標準相符,同時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比較特殊,因此為保障其質量與安全,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分情況判斷是否能夠使用分層澆筑的工作方案。且若是選擇分層澆筑的方式施工,也需要在每一層澆筑工作結束之后進行振搗,并在該層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之后再進行后續施工。
(三)科學振搗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開始落實時,技術人員需要選擇合理的技術,原則就是保障強度、密實度,同時減少裂縫產生的概率。如:某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十分注重振動棒的移動距離,基本能夠穩定在400mm左右,在混凝土表面產生泛漿的情況之后立即停止振搗,同時將表面刮干凈,并將粒徑為25mm的碎石均勻撒在混凝土表面抹平。
(四)溫度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溫度變化是導致施工質量降低的主要因素,當混凝土澆筑溫度比設計誤差標準更大之后,混凝土裂縫產生的概率也會更高。在進行實際的澆筑工作之前,工作人員需要科學的檢驗混凝土溫度,而如果混凝土溫度超過設計標準,則工作人員可以在霧化法的幫助下降溫,尤其要注意不能直接加水。
如:某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選擇的是人工控溫的工作方式,因此其非常注意避免超冷和過速冷卻的情況產生。同時還實時監測混凝土問題,盡可能將其溫度與大氣溫度比較,處于同一水平線。為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溫度,該工程技術人員還在結構中設置了測溫孔,具體使用的是上中下分布法,這種方式測出的問題基本準確,且變化情況參考性也更強。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近幾年高層建筑的增加,為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系數,同時盡可能延長建筑使用壽命,工作人員也需要在施工技術方面進一步升級?;炷两Y構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穩定性強,在實際工程當中應用,只需要盡可能優化各項細節,即可為施工效果提供穩定保障。
參考文獻
[1]易志偉.現代房屋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1(11):66-67.
[2]牛敏.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應用[J].品牌與標準化,2021(01):38-40.
[3]劉向梅,王克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實踐探析[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0(1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