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帶一路”已成為當前世界格局下的一種創新。在這個時代的風口上,“一帶一路”推動了沿線各個國家經濟增長的機遇,同時,也為這些國家帶了文化方面的挑戰。由于各個國家的歷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落實“一帶一路”方針的過程中,就必然會有沿線各個國家思想觀念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這個背景下,我國邊境地區的居民會獲得更多與周邊國家進行交流的機會。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周邊民族地區的居民加強教育,這將有助于個體養成包容的世界主義情感,有助于國家履行國際使命與責任。
關鍵詞:一帶一路;交往交流交融;邊境民族教育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相關國家聯合建立的區域合作平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的65個國家和地區。各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族風俗、意識形態、文化歷史底蘊以及利益訴求等,這些方面的差異會給國家人民往來帶來一定的交流障礙。換而言之,國家推行全球化經濟多邊合作的前沿門戶是其邊境地區的居民。這種跨國交流是經濟、文化、政治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對邊境地各民族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這將筑牢各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基礎。因此,盡可能地減小各國之間來自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誤解,澆筑60多個合作國家之間的信任與理解的堅實基礎,從而更進一步地實現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民心等方面的互利共贏,激活我國邊境地區各民族交往的時代偉力。所以,加強對我國邊境各民族居民的教育是必經之路。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民族教育是當前亟待加強的,把“一帶一路”戰略的內容加入到民族教育中也是必要的。在少數民族教育中融入國際合作與交流、“一帶一路”戰略等內容可從下述幾個方面落實。
一、積極引進國外人才
若想更進一步地加強邊境地區民族教育,首先師資力量要達標。在現階段,可以通過大力引進國外的優秀教師對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居民進行授課,與此同時,學習他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由于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比不上沿海地區,在進行人才引進時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不足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邊境地區若想吸引更多的國外優秀師資力量入駐,就需要采取更靈活的方式,如:為引進的人才提供比以前更好的科研環境以及后續的培訓資源。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邊境民族教育的教師團隊建設,除了要加大引進國外人才的力度之外,對內也需要加強老師的進修學習。這將有助于培養師資團隊中老師的國際視野,對他們吸取國內外優秀的教育教學經驗有促進作用。
二、加強民族教育的特色學科發展與國際化課程
加強邊境地區民族教育,大力建設其特色學科,有助于提高我國邊境民族教育的教學質量,還能延續其獨特的民族文化、文字特色等。把這些特有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系統的課程是民族教育的關鍵環節。在加強邊境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把握好當前先進的教育教學技術,明確特色課程,利用好“一帶一路”戰略的開放性特點,加強與他國之間的軟實力交流、合作。
三、構建邊境地區民族教育國際化發展聯盟。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為沿線各國帶來更多的共同利益。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文化交流必不可少。而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一些經濟因素的影響,邊境地區的發展水平仍有待提升。僅憑一個地區的民族教育資源難以使其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因此,可以考慮構建邊境地區少數民族教育國際化發展聯盟。構建邊境地區民族教育國家化發展聯盟,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現有資源,能夠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四、建立民族教育合作互聯互通平臺
“一帶一路”是中國逐步走向世界的路線圖。要做好“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交流合作,高效利用邊境地區各個民族教育的現有資源是重要途徑之一。建立民族教育合作互通互聯平臺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加強民族教育的基礎。民族教育合作互通互聯平臺的建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五、民族教育助力“文化走出去”
在古老絲綢之路的遺跡上重繪地球的紅飄帶,連接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化,進而達到全人類文明水平的提高。這種平等互惠,是符合各國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人類發展規律的。“一帶一路”戰略強調各國友好合作,互利共贏,帶動全球的發展,是推動全球化的另一個文明維度。因其尊重別國意愿,尊重他人利益,遵守人類普世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必將書寫出一個偉大篇章!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將異國文化“引進來”,也要把我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基礎保障,教育則是文化走出去的必由之路。邊境民族教育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我國邊境地區民族教育,構建并依托文化交融歷史進行傳播,提升邊境地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以及開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徑,能夠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際效率,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邊境地區各個民族立足當地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邊境民族地區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加大對該教育過程的支持力度,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打下堅實基礎。邊境民族教育的加強可以為國際交流培養更多的人才,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大力推動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跨界創新、融合發展,為“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已成為邊境民族地區的一項重要任務。
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需要激情的助力,同時也需要理性的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少數民族教育,二者共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邊境民族地區的支持與助力,而教育是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因此,在推行全球化的今天,加強邊境地區民族教育是亟待加強的,有助于拉緊各個國家多邊合作的共同紐帶。
參考文獻
[1]鄭剛;劉金生.“一帶一路”戰略中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困境及對策[J].比較教育研究.2016(02)
[2]黃巨臣.“一帶一路”倡議下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7(11)
[3]鐘建平.“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蒙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現狀、困境及對策[J].大學教育科學.2017(07)
作者簡介
哈達,男,蒙古族,1977年9月16,籍貫,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工作單位,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課題: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民族教育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合作形式創新研究》2019MGH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