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忠
摘要: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逐步下放到各級農業環保部門,統籌好區域的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成為區域農業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綠色轉型;秸稈綜合利用;禽畜糞污資源化利用
一、研究意義與目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意見》中提出: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加強禽畜糞污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加強產地環境保護治理,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禽畜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提出三方面主要任務:一是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二是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機制;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管理。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逐步下放到各級農業環保部門,統籌好區域的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成為區域農業發展的關鍵。
二、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中國以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但是也因此消耗了三分之一的化肥!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就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農業發展不僅需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還要逐步還舊賬,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李克強總理也提到:將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三、污染成因與特征
由于農田集約化生產肥料、農藥等投入量高,利用率低(<40%),環境流失嚴重,生態工程建設不足,節水和排水回灌設施缺乏,流域溝渠塘面積占比低,攔截凈化功能弱。再加之過量施肥,土壤鹽化、堿化、酸化等次生障礙,導致耕層淺薄,保水肥力差,根系抑制,養分利用率低,殘留高。秸稈、尾菜、地膜及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率低,此外,隨灌溉和投入品帶入的新型污染物(難降解、生物累計、全球循環)逐漸演變成新的污染源,合并并威脅農業生態安全。
四、工作實踐中發現問題凸顯: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應本著:統籌推進,突出重點;轉變方式,綠色發展;政府引導,多元共治;落實責任,健全機制“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圍繞五項重點任務: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加大重點地區治理力度;綜合防控農田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糞污資源利用;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村莊干凈整潔,積極有效推進,但目前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發現問題不及時;二是治理手段不先進;三是隊伍建設不健全;四是工作落實缺抓手。基于以上問題,多部門應上下聯動,統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基層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加強制度建設和技術指導,形成上行下效、上下通順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五、如何做好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思考
(一)優化監測與評估方法
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由于數據采集不方便、不及時、不準確,結果碎片化,具有以下特點:沒有合理布局和規劃實時監測點位;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要素不全;監測機制沒有實現常態化;監測主體具有多源性;監測設備達不到要求;無法根據結果劃分面源污染風險區;無法預測和預警面源污染風險等。因此,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應圍繞“污染源的多樣性”、“污染成因的復雜性”“污染治理與產業發展的統一性”“系統設計與優化布局的重要性”“農藝、工程與管理的必要性”“工程建設與運行的一體性”重點開展工作。
(二)抓住發展機遇
通過積極爭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試點縣、長江、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項目、編制“十四五”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規劃與實施方案等方式,著重做到在編制方案中的專家參與,通過調研,對癥下藥,根據工藝選擇、參數確定應有依據,通過“政-企-研-推”的模式,協調聯動,加強監測監管平臺建設,發揮評估效果、預警預測、試點的作用,總結提煉治理模式,復制推廣。
結語
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自2007年正式啟動至今,已進入深入實施階段,治理應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新農村目標,以實施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為主線,以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為重點,推廣禽畜糞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稈等生產、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用經濟的手段、市場的機制,建立物業化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公布2018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備案情況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報,2018,0(9):12-13.
[2]農田面源污染監測方法與實踐[M].劉宏斌,鄒國元,范先鵬等,科學出版社,2014.
[3]我國保護性農田實踐與發展戰略[M].馬新明,王全輝,張春雨等,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12
[4]加強農業污染綜合治理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A].石拴成,馬聰,岳長運,龔金龍.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8分會場: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3
[5]固碳減排穩糧增收氣候智慧性農業的中國良好實踐[M].王全輝,鄭成巖,張衛健等,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12
[6]我國作物生產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M].許吟隆,李闊,習斌,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12
[7]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模式與技術路線探究[J].官聰敏.科技經濟導刊,2018,0(12):80-80
[8]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技術與政策研究進展[J]王萌,周麗麗,耿潤哲..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0,45(1):98-103
[9]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模式與技術路線探究[J].官聰敏.科技經濟導刊,2018,0(12):80-80.
[10]中國農業化肥面源污染的成因及負外部性研究[D].劉聰.浙江大學2018
[11]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J].龐愛萍.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20,0(1):107-112.
[12]論發展無公害農業的優勢與思路[J].丁紅偉.農家科技:中旬刊,2019,0 (11):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