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嫻
摘要:水資源作為地球最重要的資源,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對于水質的要求也正逐漸提高,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水環境自動監測技術的發展。水環境自動監測技術是針對我國當前出現的水質問題所采取的一項措施,它是一項技術型的綜合性工程。并且該項工程的工作機制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據有關門調查表明,當前該項技術在某些地區及特殊環境下仍有較大的問題存在,極大的限制了水質監測技術的發展。因此本文將就水質自動站的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措施,推進水質自動站管理的建設,以保障人類的用水安全。
關鍵詞:水質監測;自動化管理;問題與措施
水環境監測已經作為政府工作的一項重點工程開始推進,遍布中國的水質自動站正面臨著更新迭代的問題。現如今,經過不斷的自主創新,我國的水質監測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智能化的運行機制,精準的水質監測結果。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水質自動站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偏遠地區難以進行更新,后續保障供應不足,制度管理缺陷,研發經費緊張。若不及時處理以上問題,則會極大的制約我國水質自動站的建設和發展,難以滿足居民對于高質量的用水需求。
一、關于水質自動站出現的問題
(一)自動監測儀器類型雜亂
目前我國存在著水質監測儀器型號多樣,品質參差不齊的現象。在同一水質自動站的管理中往往同時使用多種不同型號的儀器,導致監測數據異常,設備難以管理和檢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質自動監測站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大了人們用水的安全隱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第二代水質監測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初代設備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隨著我國日益發展的水質監測技術,第二代設備也勢必將被取代,面臨著迭代更替的處境,極易導致檢測儀器的雜亂。而監測儀器的型號各異不僅影響著監測效率,也會加大監管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了水質自動站運行的風險[1]。
(二)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
我國的水質自動站管理制度自形成至今并未作出大幅度的調整,難以適應當前對于水質的高要求。落后的管理制度成為制約水質自動站管理的首要因素。對于機械化程度高,技術型較強的領域來說,科學的管理制度尤為重要。但當前我國的水質自動站的管理體系老舊,政策落后,極大程度上制約了水質監測的效率,同時也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職員冗雜,設備迭代,經費不足。不少地區的水質嚴重低于正常規定標準。使得居民用水安全難以得到保障。不僅如此,在相對落后的地區,水質自動站自建成起就未有過管理,嚴重威脅了居民的生活安全。相關部門的不作為,則是影響水質自動站管理的人為因素。居民的用水安全意識也亟待提高。只有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才能在水質自動站運行過程中規避風險,獲得收益。
(三)技術落后運營成本高
水質自動監測技術的落后直接導致了監測效率的低下,而我國部分水站分布在南方山區,水站出現問題難以在第一時間及時的解決,并且受不同環境因素的制約,各水站的維修成本,使用周期各有不同,這就導致了運營成本的差異,在后期維護的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難以從水站中獲得較多的收益。甚至在有些地區,過量的成本投入,導致水站建設入不敷出,不得不終止運營。使得該地區的用水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在水質自動站建設的重點地區,針對性的出臺相應的政策,不斷提高核心技術,推進水質自動監測技術的創新,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滿足居民對于高質量水質的要求[2]。
二、關于出現的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統一儀器標準
關于水質監測的儀器出現的主要問題,解決的措施關鍵在于如何正確的將儀器應用到不同的環境,以及如何規范儀器的編制,操作方式。因此在統一儀器的標準上,需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合理的配置水質管理站的設備,解決自動監測儀器型號繁多雜亂的現象。應用當前研發的最新監測技術,根據自身水環境監測需求,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儀器生產方在制造監測設備時,要著重關注客戶需求,將設備的型號功能做出具體的研討,更好的為水質自動站管理服務。不僅如此,生產方還需要具體告知監測者設備的使用方式,以及基礎的維修方法,如何能夠降低維修成本,減少機器的故障。相應的政府部門,還需要統一水質自動站管理設備研發的市場標準,及時記錄新型設備的研發,對于老舊設備提前預備好適當的回收準備。支持水質監測設備的研發,為生產方及使用方提供幫助。
(二)完善管理制度
對于水質自動站的管理問題,相關部門責無旁貸。而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制定明確的規定,完善市場細則,統一管理標準,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加大對于監測設備的審批力度,嚴格按照市場標準審核,確保監測設備能夠良好的運行。保證設備元件的質量。對于活躍的水質設備生產者,要適當的給予鼓勵支持,引導其按照產品標準生產設備,形成良性的運行效果。推進水質自動站的現代化管理。使其適應當前對于高質量水質的要求,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
水質自動站主要運行依靠的是電力,并且其運行周期較長,需要充分的保障能源供應問題,而在水質自動站中的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維護檢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兼顧日常的維護,及時反饋問題等。因此,除了政府的宏觀調控之外,水質自動站自身的管理制度,也需要逐漸的完善,推進能源后勤的保障,加大對于工作人員的問責力度,從而整體提高水質自動站的管理建設[3]。
(三)加強技術研究
水質自動站管理的核心在于監測設備的先進與否,而其關鍵的則是水質監測技術的發展。因此需要大力鼓勵和支持對于水質自動監測技術的研發人員,實行激勵政策,推進水質監測技術的研究。有關部門需要安排相應的技術交流,開展系列的技術研討會,召開講座技術培訓,協調組織研發管理,提高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積極引入外部新型設備,第一時間展開探究研討獲取信息,加快自主監測核新技術的發展。不斷加對大水質監測技術的研究,推進水質監測設備的迭代,更好的為開展水質監測工作提供物質基礎,從而促進水質自動站管理的發展,滿足對于水質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
(四)加大政策扶持
就當前水質自動站的情況來看,其主要反映出建設成本較高,后期維修難以銜接的問題。為此,我國相關部門曾正式出臺政策,特別指出關于引導水質自動站的建設問題。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水質自動站的運行過程中給予財力上的支持,確保水質自動站能夠正常運行。對于后期的維修經費,政府則提出“一入一出”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的涌入,讓企業參與水質自動站的建立管理,這樣不僅能解決經費問題,同時一些高新技術企業還能夠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推進水質檢測技術的發展,助力水質自動站管理向良好的態勢發展。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應當積極的組織水質自動站的工作人員與企業技術人員的技術交流,開展專業培訓,增強水質檢測技術的核心力度。
總結
綜上所述,盡管當前水質的自動管理系統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發展的前景依然廣闊,對人類生活質量的重要性日漸增高。因此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形成良好的制度建設體系,相應的工作研究人員加大研究力度與企業共克時艱,推進水質自動站管理的建設,為水資源的節約發展,以及用對水安全問題的解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白靜文.關于水質自動站管理的幾點思考[J].科技風,2020,No.411(07):146-146.
[2]劉冰.關于信息化技術提升節能管理水平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No.633(12):14-15.
[3]付柳淑.水質自動檢測系統在環境管理上的應用——以衡陽市為例[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No.221(04):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