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樺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進入成熟階段,意味著困擾我國鄉村農業產業發展的問題邁入新維度。發展農村經濟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研究鄉村經濟產業發展狀況,既有助于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效,又有助于農戶獲得大量收益,并能順應新時代中國發展需求。基于此,文章通過現階段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現狀,發現鄉村在發展產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故提出從搭建多元協同發展模式、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培育新型經濟產業業態幾個方面助推鄉村經濟產業的出現與成長,加快實現鄉村振興[1]。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產業;鄉村產業;探索
引言
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各類農業產業的建設及發展,農業是促進三農發展的關鍵及基礎,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各類農業技術被普遍應用在農業生產中,對各類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需要明確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加強對于產業扶貧的重視力度,處理好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以促進農業服務水平及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需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提前做好謀劃,積極宣傳先進農業發展模式,鼓勵村干部帶頭配合農業產業的建設及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促進農業產業進步[2]。
1鄉村振興視域下發展生態農業的必要性
1.1改善鄉村環境的有效方式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一些地區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對鄉村環境的重視程度不足,很多農村的生態環境受到了較大破壞。很多地區在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對土地及水資源都產生了嚴重污染,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生態農業對于解決農業生產當中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農業要求適當減少化肥及農藥化學品的應用,追求綠色農業生產方式,有效控制對土壤及水源的污染。另外,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推行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替代傳統的大水漫灌,減少水資源浪費。在家禽牲畜糞便以及秸稈等處理中,可以通過現代技術將其轉化為清潔能源,從而有效減少農業生產廢棄物給環境帶來的負擔,進而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環境的穩定性,使農村地區的環境更加適宜居住。
1.2發展鄉村經濟的重要手段
當前在我國的鄉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除了較少能夠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地區,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還是依靠種植業,但是因為我國在農業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相對較低,很多地方依然采用粗獷的生產經營方式,在生產中造成大量浪費,而且生產效益較差。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各個產業之間沒有形成有效聯系和融合,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影響。
2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2.1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隨著近年來我國鄉村振興的戰略提出,國家開始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部門地區農業基礎設備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更新。但我國幅員遼闊,鄉村所占比例較高,部分農村地區農業基礎設備更新較慢,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受到的國家政策扶持和財政支持力度更低,遠遠無法滿足當地人民生產需求。
2.2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政府為鼓勵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來引導農業經濟發展。但在落地執行過程中,由于各方銜接問題以及前期調研工作開展不利,導致最終的實際供給和需求產生較大偏差,以至于部分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拖累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現象。
3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產業發展路徑
3.1搭建多元協同發展模式
協同發展理念是指各方主體就某一產業展開的共同治理行為,從而加快推進鄉村特色經濟產業的發展。因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級政府不僅要緊扣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扶貧思想觀念,還要積極強化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理念,以此為鄉村發展新型經濟產業提供重要理論支撐。首先,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經濟產業發展。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戶轉變小農思想,讓農戶更多地參與到發展鄉村經濟產業的行列當中,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效。針對部分鄉村經濟產業,政府同樣要指引其樹立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與農戶展開合作,逐漸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思想。
3.2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為提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質量,需加快農業的轉型升級步伐,逐步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與市場化。相較于傳統農業發展理念,農業現代化更加的立體,涉及到更多的領域,要求協同推進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諸多環節,對平鋪式發展思路進行革新,逐步將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完善構建起來,更加高效的利用農業資源,促使農業生產經營的競爭力得到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得到夯實。在具體實踐中,首先要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將農業產業化導向作用發揮出來,融合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與鏈條,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其次,要推進現代化生產體系的構建,在農業生產全過程中深入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農機設備等,發揮農業科技的支撐、促進作用。
3.3提升農業服務保障水平
村民委員會是村委會工作開展的重要團體,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由于農村地區人才干部工作水平較低、工作任務繁多,導致在實際工作開展時存在人員供應不足等情況,村干部無法真正地投入到農村治理工作中。因此,首先需要提高村委會自主權,充分激發村干部自主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精心學習各類惠農政策并推廣出去,提升民眾對于政府的信任度。村組織工作人員需立足村集體的發展形勢及村民自治要求,完善相關考核機制,提升村干部的工作意識及工作積極性,保證基層民主化建設效果,鼓勵村民參與到農村自治工作中來,優化基層農業發展生態。
3.4制訂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
發展生態農業,需要根據不同地域農業條件來進行,而不能盲目跟風和模仿,如果單純引用其他地域的發展規劃來進行本地農業經濟改革,這樣做可能不僅無法讓本地農業經濟得到發展,而且有可能會打亂原來正常的發展方向。在發展規劃的制訂上,要結合本地環境、氣候特點,同時要有效整合原來的優勢產業,突出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在生態農業發展中,要注重農民的主體性地位,體現出本地文化特色,而不是簡單地將城市經驗搬到農村,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真正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
3.5注重農村環境的治理工作
在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中要注重加強耕地修復治理工作的開展,以此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要做好生態濕地與生態造林建設工作,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以此來維護農村地區生物的多樣性。同時,在生態農業發展中,要加強有機環保材料以及生物農業等環保型產品的推廣及應用,積極推廣農牧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通過多種經濟手段來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穩定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提前謀劃農業發展思路,針對農村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確定產業發展思路及規劃。其次,引導農民群眾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民群眾預留種植地塊,為明年發展種植產業打好基礎。另外,需要鼓勵村干部帶頭出資、帶頭發展產業、帶頭建辦合作社,積極進行土地流轉,做好生產、銷售服務[3]。
參考文獻
[1]張亞東,王雄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勞動力就業效應——基于農業產業化發展[J].學海,2020(6):28-34.
[2]劉胡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探析——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8):241.
[3]龐程,唐金湘.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