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定文
摘要:天南星屬草本植物,由于其適應性較強,且經濟效益較大,其可入藥,作為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中藥之一,天南星可用來解毒消腫、化痰散結、更能祛風定驚,經常被用來治療小兒驚風或者半身不遂等。由于天南星適應性較強,其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為提升天南星產量和質量,需在種植過程中引入規范化種植技術,來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積極作用。
關鍵詞:天南星;規范化;種植技術
引言
劍河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較為分明,水熱同季,年平均氣溫較高,雨水充足,且土壤較為肥沃,十分適宜天南星生長。因此,在劍河縣,天南星種植是其重要的產業之一,極大的提升了種植戶收入。本文分析天南星的生長習性,分析其繁殖技術和規范化種植技術,以期為今后天南星規范化種植提供參考,促進天南星產量和品質的不斷提升。
一、天南星生長習性
天南星有著極為重要的經濟價值,且由于其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從生長習性上來看,天南星更為適應濕潤環境,在肥沃且較為疏松的土壤中長勢較好。天南星對灌溉和施肥要求較高,需在種植過程中及時做好灌溉管理和施肥管理才能促進其更好的生長;其在繁殖上一般以塊莖繁殖為主,種子繁殖也較為常見,其塊莖耐寒性較差;在種植中,天南星種植當年幼苗只能生出三片小葉片,第二年開始葉片數量增多,葉片耐寒性相對塊莖來說較好。貴州劍河縣由于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較好,且土壤環境較好,十分適宜天南星生長[1]。
二、天南星繁殖技術
(一)塊莖繁殖
天南星在繁殖上以塊莖繁殖作為主要繁殖方式。在每年9月份到10月份之間,天南星收獲之后,選擇長勢較為健壯,較為完整,沒有缺損部位且沒有感染病蟲害的塊莖,將其晾干之后放置在地窖中留待繁殖時使用。挖地窖時深度1米5左右即足夠,寬度由塊莖貯藏數量決定,地窖內溫度需控制在5-10度,防止溫度較低導致塊莖凍傷,影響發芽;更要防止溫度過高導致塊莖提前發芽。在第二年春天可將塊莖取出進行種植,也可選在秋天封凍之前進行種植。若選在春天進行種植,可選擇3月下旬進行,在整理好的種植區域上,按照行距20-25厘米,株距14-16厘米來開挖種植穴,深度在4-6厘米之間。塊莖芽頭拆上放入種植穴中,每個種植穴只放置一塊塊莖[2]。
在種植之后,需在種植穴上覆蓋細土,一次澆足水,半個月左右即可長出幼苗。若塊莖個頭較大,可將其切開種植,保留芽頭即可。在切開后需在切口位置撒上草木灰,防止傷口腐爛。切開種植的小塊莖,需覆蓋較淺的土層。
(二)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在天南星繁殖中也較為常見,一般來說,天南星在8月上旬即可成熟收獲,在收獲天南星漿果之后,將其放入清水中搓洗,洗去果肉后即可留下種植,可立即進行秋栽。將種子放在苗床上,挖出淺溝,將種子放入溝內。種植之后也需一次澆足水,苗床需保持濕潤狀態,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天可利用廄肥來覆蓋苗床,提升苗床保溫能力,幫助幼苗更好越冬。來年春天在幼苗破土而出之后,及時進行追肥,幼苗高度達到6-9厘米之后,需及時進行定苗[3]。
三、天南星規范化種植技術
(一)土壤管理
為更好的提升天南星的產量和品質,需選擇土質較為輸送、排水性較好的土壤來進行種植。在選定種植區域之后,需對土壤進行相關處理,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土雜肥或者農家肥,每畝施加3000千克左右;若缺少土雜肥,可在土壤中施加50千克二胺來提升肥力;還需對土壤進行檢測,根據土壤實際情況來合理施加硫酸鉀和過磷酸鈣;也可施加土雜肥、二胺、硫酸鉀以及過磷酸鈣的混合肥料[4]。
在施加肥料之后,還需及時深翻土地,在中耕時將辛硫磷顆粒等殺蟲劑混入土壤中,消滅土壤中越冬害蟲。若該種植區域上輪種植的作物為蔬菜或者棉花等較為容易爆發病蟲害的作物,還需在中耕時施加多菌靈或者甲基立枯林等農藥。
在對土壤進行施肥、中耕后,將其翻細,打碎大塊土壤,整理成1米2高的高畦或平畦,在四周挖出排水溝,提升其排水能力。
(二)灌溉管理
天南星對水肥要求較高,在播種之后幼苗生出時。需保持水分充足,及時進行灌溉;在生長中后期時澆水量不應過多,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若土壤較為干旱,可少量澆水;在雨季,需做好種植區域排澇工作,防止天南星出現爛根,更要及時施加滅菌農藥,防止環境過于潮濕導致天南星爆發病蟲害[5]。
(三)病蟲害防治
天南星在生長過程中較易產生病蟲害,對天南星產量和質量的提升起到極大的阻礙。因此,在天南星的種植過程中,需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更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以下分析天南星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種類及其防治措施。
1. 病毒病
病毒病在天南星的生長過程中極為產檢,其可對天南星整株產生破壞,一旦感染病毒病,會導致葉片發黃變形,后期枯死。
在防治中,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適宜在當地栽植的品種;也可在塊莖繁殖時選擇沒有感染病蟲害的塊莖;還可在天南星生長過程中及時施加磷肥和鉀肥,提升其抗病能力;蚜蟲作為病毒病主要傳播方式,可及時噴灑5%氯氰菊酯3000倍液來進行防治[6]。
2. 炭疽病
炭疽病可對天南星整株造成危害,使得全株出現凹型斑點,分生大量孢子,若莖或者葉柄感染炭疽病,可密生大量黑點。
在防治中,可采用合理密植的方式來進行防治,提升株距行距之間的通透性;施肥時可施加磷肥或者鉀肥,提升其抗病能力;適度灌溉,及時排澇,防止濕度過大導致炭疽病的爆發;及時去除染病葉片;也可噴灑1%波爾多液來進行防治;發病后,可噴灑50%炭疽福美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75%百菌清500倍液來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灑1次,根據病情連續噴灑1-3次。
3. 莖枯病
莖枯病一般由于作物茬口問題或者濕度較大、溫度較低而引發,可對天南星球莖和幼莖造成極大危害,導致莖部連接處出現凹陷。
在防治中,可選擇70%甲基托布津可濕型粉劑5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濕型粉劑500倍液來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3次,效果較為明顯。
4. 紅天蛾
紅天蛾是較為常見的天南星蟲害之一,可對葉片造成極大危害。在防治中,可選在幼蟲時期噴施2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
5. 薊馬
薊馬在天南星種植中也較為常見,與紅天蛾類似,均以啃食葉片為生。在防治時,可選擇吡蟲啉、噻蟲嗪和菊酯類農藥進行混合防治。
結語
天南星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需在種植過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來提升其產量和品質,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經濟效益,優化當地產業結構,提升當地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白琳昊,劉暢,李亞洲等.東北天南星種苗繁育技術及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花卉,2019(18):116.
[2]祁國良.遼西地區天南星與玉米間作栽培技術[J].新農業,2019(15):22 -23.
[3]趙帥,趙喜進.中藥材天南星市場前景分析及機械化種植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7,20(09):15-18.
[4]張庚,靳小莎,葛淑俊.天南星生產技術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7,40(07):1747-1751.
[5]彭巧慧,林英杰,何飛飛,彭運輝.天南星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7(09):16-17.
[6]曹宗軍,蔣學杰.天南星無公害種植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7,20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