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參 劉哲屹 鄔明軒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居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層面上的提升,而旅游作為我國居民休閑放松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產業近年來在我國蓬勃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范圍內開啟了建設旅游特色小鎮,而在我國特色旅游小鎮的規劃過程中,既形成了一定的成熟經驗,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使我國特色旅游小鎮的建設能夠得到進一步地優化。
關鍵詞:生態學視角;旅游特色小鎮;規劃設計
在建設和發展特色旅游小鎮的過程中,想要實現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特色小鎮的生態建設,形成特色旅游小鎮的獨特競爭優勢。因此在生態化特色旅游小鎮規劃與建設過程中,首先需要在充分當地特色自然地貌、區塊植被和地域水文等特征的基礎上,利用當地的生態水文特征來進行設計,并在特色小鎮的運行過程中充分重視特色小鎮的承載能力以及生態恢復能力,確保生態小鎮能夠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學視角下旅游特色小鎮規劃設計成熟的經驗
(一)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荒漠等各類型自然生態景觀,而我國幅員遼闊,具備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而在特色旅游小鎮發展過程中,各地區都依托于自身的自然生態特色來打造特色旅游景點。例如:江蘇宜興市湖鎮自然生態資源異常豐富,湖鎮不僅是我國最大的竹資源基地,同時也是茶葉的重要產地,除此之外,湖鎮的湖泊資源以及熔巖地貌景觀也十分豐富,湖鎮在依托這樣的資源優勢下,打造了集中竹、氧、洞、茶、水生態于一體的特色自然景觀,不僅如此,湖鎮在這些自然景觀的基礎上,設置了登山、騎行、養生等多元化旅游休閑項目來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
(二)人文生態旅游資源的科學開發
人文生態旅游資源的類型非常豐富,主要包含了三種類型:一是古代人文歷史建筑資源,包括園林建筑、軍事建筑等;二是,以野生動物、野生植物為特色的科普型旅游資源;三是富含人文歷史文化內涵的生態旅游景觀,如:名人故居、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等旅游資源。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因而在我國人文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兼具自然生態旅游資源與人文生態旅游資源的地區也不少,例如:江西贛州的和君小鎮不僅具有綿延的森林、成群的瀑布等自然生態資源,同時和君小鎮還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底蘊,不僅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同時還具備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和君小鎮打造了耕讀村、三度書院、耕讀草堂等特色旅游體驗項目,帶給游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炊煙”的強烈感受。
(三)保護修復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我國不僅重視特色小鎮為當地帶來重要的經濟價值,同時也非常重視特色小鎮的生態建設與恢復。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發展過程中,為了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犧牲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這導致我國諸多地區都出現了水資源污染嚴重的現象,對此,部分建設生態小鎮的地區開啟了凈水行動,通過對水庫、湖泊以及河流的綜合治理,大大提升了當地水資源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學視角下旅游特色小鎮規劃設計面臨的問題
(一)生態資源組合利用率較低
目前我國大部分特色小鎮都兼具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具有較強的旅游建設和開發潛力,然而當前我國特色旅游小鎮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缺乏系統性規劃,從而導致特色小鎮旅游資源利用效率較低,難以發揮旅游資源組合優勢。例如:長白山風景區的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就存在較大的旅游資源浪費現象,目前長白山風景區僅僅重視對三角灣風景區、大龍灣風景區和吊水壺風景區三大核心旅游資源區域的開發,而忽視了對于周邊其他珍貴旅游資源的開發,而這樣的開發模式,一方面導致三大景區之間相互獨立,無法發揮協同發展效應,可能會導致各個景區之間存在惡性競爭的現象;另一方面,周圍大量的旅游資源被閑置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
(二)生態旅游空間規劃欠合理
生態旅游景區建設規劃缺乏不合理也是當前諸多生態小鎮存在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存在給諸多游客造成了較差的游玩體驗,導致特殊旅游小鎮的口碑始終無法提升,并進一步發展。例如:甘肅隴南文縣碧口鎮近年來打造特色氣候景觀小鎮,為游客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氣候下,植被生長的不同形態,盡管這一旅游建設目標及服務具有較強特色,然而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卻存在較大的問題,這主要基于生態旅游區未能夠合理規劃游客的觀光路線,導致主要的觀光路線與觀光支線之間的區別并不明顯,同時在個別觀光道上出現了斷路現象,使游客難以盡興游玩,觀賞到不同的景觀。
(三)基礎設施和管理相對薄弱
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前大多數特色小鎮位置遠離市區,位置較為偏僻,而市區與特色旅游小鎮之間缺乏便利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這導致游客前往游玩只能驅車前往,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色小鎮的潛在游客數量;二是當前大多數特色旅游小鎮內部的規劃并不合理,餐飲、洗手間等公共基礎設施要么建設不完全,要么建設規劃分布不合理,或影響到了游客使用公共基礎設施的便利程度,或公共基礎設施建筑影響到了生態小鎮景色觀賞。
三、生態學視角下旅游特色小鎮規劃優化路徑
(一)重構生態旅游規劃原則
為了提升旅游特色小鎮的發展水平,推動旅游小鎮持續健康發展,首先特色旅游小鎮在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生態保護原則,在建設小鎮的過程中,在發展當地旅游經濟的同時也要重視對于旅游小鎮的生態保護,為此在小鎮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小鎮生態環境進行調研,并根據小鎮的生態特點來規劃和建設小鎮,盡量減少對小鎮周圍生態的破壞;其次,要注重對特色小鎮的生態修復,在小鎮對游客開放的過程中,游客的到來難免會對小鎮生態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小鎮在旅游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人工干預的手段減少游客對于生態的破壞,除此之外,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速小鎮的生態修復,使小鎮生態修復速度與生態破壞之間達到平衡;最后,在小鎮各個功能區域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小鎮各個區域的原本的生態特征進行小鎮功能分區,從而減少建設過程中對于小鎮生態造成的破壞。
(二)構建生態旅游專項規劃
為了優化小鎮生態旅游布局,首先在進行生態旅游規劃的過程中,小鎮需要對當地自然生態資源、人文資源進行充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對生態旅游區域進行規劃;其次,在進行生態旅游路線的規劃過程中,小鎮需要考慮不同類型游客的游玩目的,并根據其不同旅游體驗目標來打造特色旅游路線,例如:對于更加重視的自然風景觀賞的游客而言,景區可以設計一條自然風景最佳的旅游路線,而對于更加重視歷史人文景觀的游客而言,則可以打造一條以人文景觀為主,自然景觀為輔的旅游路線,通過這樣不同旅游線路的打造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的游覽需要;最后,在部分游覽路程較長、有較多山地的旅游景區而言,為了使旅游游玩過程中更加舒心,還需要考慮索道以及汽車專行通道的建設,以及中途休息場所的建設,提升游客的游玩體驗。
(三)優化小鎮景觀生態系統
為優化小鎮景觀生態系統,首先,在建設小鎮的過程中,需要凸顯小鎮與地區與眾不同的特色景觀,從而給游客營造新奇的游玩體驗;其次,在布置小鎮的植物景觀過程中,需要構建風格迥異、大小適宜的景觀板塊,給游客營造多樣化的觀賞體驗;最后,需要注重各個板塊之間的連接,從而使得各個板塊之間的連接較為自然,為此景點可以利用自然生態景區的山形地貌和河流走勢或者營建人文生態景觀來設計生態廊道,在不破壞當地原有生態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展現旅游景點的自然之美。
參考文獻
[1]王金娥.生態學視角下旅游特色小鎮規劃設計現狀及優化路徑[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1(01):32-36.
[2]葉綿源,劉煜.瓊海市旅游風情小鎮景觀特色塑造研究[J].廣東園林,2021,43(01):85-90.
[3]朱世維.旅游型城鎮道路景觀設計研究——以孝感地區旅游小鎮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20):129-130.
[4]李慶雷,明慶忠.旅游產業生態集群及其實現方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9):11-17+47.
[5]王新宇.以休閑及旅游為導向的城市河流景觀營造初探[J].裝飾,2015 (0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