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書記也多次對如何保護黃河和繼承發揚黃河文化做出了許多重要講話,要求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開封作為黃科流域重要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了一次難得的的歷史發展機遇,充分利用自身文化優勢,在黃河文明繼承和創新中取得快速發展。
關鍵詞:黃河文明;開封發展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提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也一再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成為重大國家戰略。這是我們國家頂層設計的又一重要步驟。黃河文明是我國歷史文明長河中的優秀精神財富,集中體現了我國民族精神的內涵,值得我們今天繼承和發揚。開封是黃河流域中一個文化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繼承發揚黃河文明,責無旁貸。更要借著這個難得歷史機遇和國家大勢,不斷在文化中實現創新,推動開封迅速發展,實現開封出彩。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先民從生活經驗中得知,要想生存只能依靠自己,敬重鬼神而不信,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探尋自然發展規律并利用規律改善生活。在與黃河泛濫的斗爭中,不斷改造黃河,使得黃河成為母親河、幸福河,所以利用黃河、治理黃河中我們中華兒女就形成了奮斗不息、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由于黃河由西向東貫穿中國,地域廣闊,使得黃河文明兼有農耕文明、畜牧文明、魚獵文明,融匯貫通形成大一統文明。黃河地域文化豐富,經濟發達,所以諸子百家思想的主體基本上都發源于此,古代國都也大都在此,西漢至北宋都城一直都在西安、洛陽和開封徘徊??梢赃@樣講,華夏文明的主體在黃河,黃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黃河文明在形成演進過程中,由于還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路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黃河文明成為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大熔爐,不斷對域外文明成果進行整合、創新,融為中華文明,使得黃河文明又呈現出不斷吸納創新的鮮明特征。
地處黃河之畔的開封是一座八朝古都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厚重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底蘊,成為開封不斷發展的智力源泉和精神動力。開封獨特歷史優勢、人文優勢、地理優勢和文化優勢塑造了開封的獨特城市精神?!包S河泛濫兩千載,淹沒開封幾座城”。黃河岸邊的開封,就是一部與黃河斗爭的歷史。每一次的黃河大災,并沒讓開封人逃開離散,而是一次又一次在原址進行家園的復建,城墻位置和城市中軸線歷經千年來都疊壓一致,形成“城摞城”的奇特人文景觀。開封人民逐漸形成有一種洪水沖不垮、黃沙埋不住、戰火燒不毀、災難摧不倒的精神,那就是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開封自城市形成后就通過努力取得不斷發展,其成果到北宋時得以光大體現,被立為國都,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性的大都市,并形成輝煌燦爛的宋文化。宋文化不僅燦爛多姿,底蘊豐厚,更以新意迭出、思想深邃而恩澤后世,如科學技術的突破、書院的興盛、教育的普及、書法繪畫的登峰造極、程朱理學的獨見異彩等,無不是吸納創新的成果。由于特別的歷史和地域因素形成了獨特得積極奮斗和不斷創新地開封人文精神,成為是開封發展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有著許多對開封發展的有力因素,如提出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等,這些都是開封發展優勢所在。開封要充分我們要充分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積極踐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搶抓發展機遇,不斷加強創新,以昂揚的奮斗姿態求得快速發展。
1.繼承奮斗精神,實現新突破
黃河精神有著強烈的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緣由就是因為黃河既是母親河,也是一條災難河。面對困難,只有主動奮斗才能克服,只有積極有為才能突破,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發展實現輝煌。開封被黃河所造就,被黃河所摧毀,一次次的重建鑄就輝煌的升級,困難發展中也形成了開封人吃苦耐勞、腳踏實地、誠實厚道、務實肯干的精神品格??h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就是我們開封艱苦奮斗、務實苦干的一面旗幟,他那種實干興邦、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有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直到今天扔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要以打造優質黃河文化品牌為載體,按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講好“黃河故事”,傳播中國正能量。加強各類資源、平臺、載體尤其是新媒體的運用整合,以廣闊國內國際視野,采取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的市場運作模式,把政府的宏觀指導與市場上職業團隊、專業公司運作結合起來,著力打造一批能夠彰顯黃河文明和開封特色的品牌性文藝產品、文化活動。推動黃河文明、開封文化與紅色文化、宋詞文化、古典文化等融合發展,對優秀傳統中的人物、、建筑、典故、道德禮儀等元素進行深入發掘,以新的表現方式進行演繹展示,深度開發創作具有中原特色、開封特色、民族內涵、城市特點、時代風貌的影視歌曲、動漫產品、古典戲劇、實景演出等節目,以新業態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生命。把培養各類創新性人才作為繁榮黃河文明、開封文化的根本,與地方高校聯合,加強在新興產業投資、高端企業管理、媒體融合發展等方面復合型人才、緊缺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深入改革和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探索藝術、科研、技術、管理等各類要素參與市場收益分配的辦法和機制,調動創新性人才的創業熱情,不斷推動黃河文明和開封文化的聯動發展。
2.搶抓新機遇,獲得新騰飛
十九屆五中全會中許多發展戰略,是國家在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國綜合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適應新科技革命發展情況下制定的適應實際的、科學的發展戰略,是我們獲得新騰飛發展的重要機遇。機遇可遇不可求,機遇一旦丟失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適應機遇,充分利用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和鄭汴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的機遇,要以中央和我省制定的沿黃生態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推進黃河文化、宋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形成重要休閑休假城市。將黃河文化、宋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生態建設、城市建設、水利建設等密切結合,與絲綢之路、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傳承有效結合起來,突出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力求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底蘊的文化自然景觀。通過與沿黃城市合作,整合串聯沿線自然奇觀、黃河濕地、地上懸河等旅游資源,形成串聯沿線的考古遺址公園、文保單位等文化資源。要在道路交通實現互聯互通,規劃建設一批有影響力、有市場前景的文化旅游名城、名鎮、度假區,打造一條以黃河為軸線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金旅游休閑帶。持續深化政府、市場、文化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健康發展的政府組織領導體系、政策引導體系和資金融資扶持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大力推進節水農業、節水產業和節水城市建設,構建開封特色的現代生態環保產業體系,探索開封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把以宋文化為核心的開封特色的黃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和弘揚好,推動開封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更加出彩。
3.全心為民,實現幸福小康
黃河流域也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豫皖蘇、豫晉陜、冀魯豫、晉冀魯豫等革命根據地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開封也存在著許多革命時期的遺址遺跡。這些紅色文化革命基因,也成為了黃河文明和開封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我們今天學習繼承和發揚的重要紅色精神。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的紅色文化、革命文化彰顯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使命,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切切實實的得到發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新時代,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訴求、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以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努力開拓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之路。這就就要求我們在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基礎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實施更多惠民舉措,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王玉國,性別:男,民族:漢,出生年月:1978年11月,籍貫:河南鶴壁,工作單位:中共開封示范區工委黨校,研究方向:社會學、黨史、,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郵編: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