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叢 侯吉聰 張紅
摘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由排污許可改為自主驗收,強化了建設單位“三同時”主體責任,為了規范建設項目自主驗收工作,本文對建設項目自主驗收流程、建設單位自主驗收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如何提高建設項目自主驗收水平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自主驗收;建設項目;對策
根據2017年生態環境部下發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規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不再是行政許可事項,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由生態環境部門驗收改為建設單位自主驗收。建設單位作為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的責任主體,負責組織對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確保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使用,并對項目驗收結論負責,不得弄虛作假。
1、建設項目自主驗收流程
1.1編制驗收報告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規定,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自行或委托其他技術機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環評和審批要求等,如實編制驗收報告。以排放污染物為主的建設項目,參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編制驗收監測報告;主要對生態造成影響的建設項目,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編制驗收調查報告;火力發電、石油煉制、水利水電、核與輻射等已發布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的建設項目,按照該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編制驗收監測報告或者驗收調查報告。
1.2成立驗收小組
建設單位組織成立驗收工作組進行驗收評審,驗收工作組參與單位及人員:建設單位(企業本身)、工程設計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環評單位、監測單位、驗收報告編寫單位、專業技術組專家。
1.3形成驗收意見
驗收工作組對建設項目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對于發現的問題建設單位應及時整改,整改合格后出具驗收合格的意見。
1.4信息公示
除按照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設單位應當在合格驗收意見形成后5個工作日內,將驗收報告和驗收意見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1個月。并于公示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登錄全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信息平臺進行信息填報,建設單位對信息準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2、建設單位自主驗收存在問題
2.1企業環保意識淡薄,自主驗收缺乏規范性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自主驗收責任單位是建設單位,是為了強化建設單位對所建項目配套環保設施的自查自糾,通過自主驗收,進一步完善環保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1]。部分建設單位對自主驗收理解片面,認為自主驗收主動權在企業,驗收結果由企業自行做主。有些企業在環保設施建設不到位、“三同時”制度未認真落實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并通過了環保驗收。甚至還有企業認為自主驗收可以不驗,在建設項目未驗收情況下即投入生產,未驗先投。
2.2建設項目存在違規驗收情況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明確提出了建設單位不得提出驗收合格的意見的幾大情形。但是建設項目由于處于項目驗收合格的目的,在實際驗收過程中,沒有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的要求,對照環評及審批要求,逐項落實工程內容、產品及產量、生產工藝、原輔材料、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種類及產量是否有變化就,是否屬于重大變動,能否符合合格驗收的標準。因此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部分建設單位明知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仍然出具驗收合格的意見,出現違規驗收的情況。
2.3委托驗收報告編制單位能力不足,影響自主驗收質量、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規定,建設單位不具備編制驗收監測(調查)報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術機構編制,從而提高自主驗收實施效果[2]。但是部分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在編制驗收報告過程中存在不按照規范開展驗收工作,驗收監測(調查)報告數據缺失、內容不完整,甚至有的存在編造數據、在工況未達到標準要求下便開展驗收監測(調查),嚴重影響了自主驗收的質量。
3、提高建設單位自主驗收水平的對策
3.1增強建設單位責任意識
建設單位作為自主驗收的實施主體,應加強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自主驗收工作的重要意義,尤其是企業負責人和環保責任人應該認真系統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明確自主驗收的要求,確保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合法合規[3]。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能遮掩遮蓋,企圖蒙混過關。對于驗收不合格的項目,堅決不能投入生產。
3.2加強培訓,提高企業專業知識水平
建設單位作為建設項目環保設施自主驗收的實施主體,是決定該項工作水平高低的決定因素。為了提高建設單位自主驗收工作水平,環境管理部門應加強業務培訓,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環保責任人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加強相關人員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認知程度,從源頭來提高自主驗收的完成質量。
3.3加強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
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作為建設項目委托方,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重任。在開展驗收監測(調查)工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要求,公平、公正、客觀、科學地開展工作。要嚴格按照環評及審批文件要求,逐一落實環保設施落實情況,驗收監測(調查)必須保證工況達標的前提下,出具的監測(調查)數據必須真實反應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情況,嚴禁為了驗收合格而提供虛假數據[4]。對于監測(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反饋給建設單位,通過良性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存在問題,確保驗收工作有效開展。對弄虛作假、不負責的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應對主要責任人及相關責任人按上限嚴肅處罰,對該機構進行通報,并計入企業征信系統,絕不姑息。
3.4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督促指導轄區內企業做好自主驗收工作,將自主驗收監督檢查工作納入日常“雙隨機、一公開”日常工作。強化日常監督檢查計劃性、針對性,每年制定隨機抽查企業比例,及時掌握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設施竣工及驗收投產情況,并針對常見問題及時對企業進行指導整改[5]。對于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自主驗收工作程序性、實體性違法行為,要及時移交執法部門依法依規嚴肅處罰,并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將環境違法信息納入企業社會誠信檔案,并將違法信息及時向社會公開。
參考文獻
[1]吳巧云.建設項目竣工環保自主驗收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2(2):169-162.
[2]孫德棟.建設單位開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測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J].環境與發展,2018,(1):151-152.
[3]徐嵐.關注建設項目竣工環保自主驗收工作的難點[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11):157-159.
[4]宋雁輝,王金鳳,馬麗,鐘正燕.新形勢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常見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19,2(4):70-72.
[5]黃淑玲.論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廢水檢測中應關注的問題[J].環境與發展,2018,30(5):166~167.
個人簡歷:趙叢,女,1986年6月,研究生,工程師,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