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調查護士職業倦怠壓力和睡眠質量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二者關系,為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抽樣法,于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選取位于杭州市綜合醫院的240名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從人口學資料調查表、職業倦怠量表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QSI)量表開展調查。結果:240名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總分A為37.46±9.74,職業倦怠總分B為23.32±8.26,PSQI總分為8.34±4.32。職業倦怠總分A與PSQI總分呈正相關(r=0.878,P<0.01),職業倦怠總分B與PSQI總分呈負相關(r=0.873,P<0.01)。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PSQI總分、睡眠質量是職業倦怠總分A的主要影響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76.5%;PSQI總分、學歷、性別是職業倦怠總分B的主要影響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77.09%。結論: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感較高,睡眠質量不佳。護理管理者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以穩定護理隊伍。
【關鍵詞】職業倦怠壓力;睡眠質量;普外科護士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
職業倦怠壓力是個體在其工作壓力的狀況下發生的一種對工作的態度、行為、情感的衰竭體驗。此倦怠壓力的發生與發展往往不利于個體工作的開展和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護士由于職業的特殊性,易產生職業倦怠壓力和諸多睡眠問題,不僅影響護士自身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護士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1-2]。所以對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壓力和睡眠質量關系進行研究,并分析二者關系,為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具有一定指導推廣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于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選取杭州市綜合醫院的240名普外科全職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工作時間至少滿1年。在簽訂知情同意書后,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進修、實習護士。
1.2 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調查者統一培訓后,在科室會議時間集體發放問卷,向研究對象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意義,現場填寫回收。并逐項進行確認、核對。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24份,有效問卷220份,回收有效率為91.67%。
1.2.2調查工具
1.2.2.1人口學資料調查表
經查閱文獻與專家咨詢,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等。
1.2.2.2職業倦怠量表[3-4]
分為3個維度包含22個條目,依次為情感耗竭(9個條目)、情感淡漠(5個條目)、個人成就感(8個條目)。采用Likert7級評分法,情感耗竭與情感淡漠分數相加為職業倦怠總分A,分數越高職業倦怠感越高;個人成就感總分為職業倦怠總分B,分數越低則職業倦怠感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26。
1.2.2.3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QSI)量表[5-6]
分為7個維度包含24個條目,即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其中18個條目參與評分,各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1.3 統計學分析
1.3.1對比患者疼痛情況
實施前后借助Prince-Henry表對患者疼痛情況展開評價,評分越高代表疼痛情況越嚴重。
1.3.2對比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
血流動力學指標:PaO2、PaCO2、SaO2。
1.3.3對比患者呼吸功能情況
實施前后護士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器對患者FEV1、FVC、FEV1/FVC展開檢測對比。
1.3.4對比患者生活質量
實施前后通過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狀況展開調查,SF-36量表共由8個維度組成,分別為PE(評價10-30分)、RP(評價4-8分)、BP(評價2-11分)、GH(評價5-25分)、VT(評價4-24分)、SF(評價2-10分)、EF(評價3-6分)、MH(評價5-30分),評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因量表各維度條目不等,運用得分率以增加各維度的可比性,計算得分率:
得分率=(得分均值/理想最高得分)×100%。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比較各變量之間的差異性,各變量間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壓力與睡眠質量得分情況
240名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總分A為37.46±9.74,職業倦怠總分B為22.51±9.74,PSQI總分為37.46±9.74。見表1。
2.2 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壓力與睡眠質量的關系
240名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總分A與PSQI總分呈正相關(r=0.878,P<0.01),職業倦怠壓力總分B與PSQI總分呈負相關(r=0.878,P<0.01)。見表2。
2.3 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壓力與睡眠質量的單因素分析(見表3)
2.4 普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壓力的多因素分析(見表4和表5)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普外科護士PSQI總分為8.34±4.32,職業倦怠總分A為37.46±9.74,職業倦怠總分B為23.32±8.26,睡眠質量處于中等水平,職業倦怠感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普外科護士護理的患者多為重型內臟損傷、車禍傷等危急、多變、復雜的疾病患者,工作強度明顯增大、壓力明顯增加,容易引起職業倦怠,同時間接導致睡眠質量變差。
考慮由于護士工作內容繁雜、各醫院均實行白班、夜班的排班制度等,工作內容繁雜使護士職業倦怠水平持續得不到改善,而倒班制嚴重影響護士的睡眠質量,紊亂正常生物鐘節律,因此護士睡眠質量亦無法得到明顯改善,持續的職業倦怠與睡眠質量不佳相互影響,職業倦怠感越高,其睡眠質量可能越趨于不佳。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SQI總分、睡眠質量是職業倦怠總分A的主要影響因素;PSQI總分、學歷、性別是職業倦怠總分B的主要影響因素。睡眠質量越低、女性、學歷越高的護士其職業倦怠感越強。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職業倦怠壓力與睡眠質量之間有著緊密的相關性。建議護理管理者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優化普外科護士工作環境,降低其職業倦怠水平,如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應對突發狀況能力;工作和非工作分離,實現角色科學轉換,給予充足的休息時間和自由;建立相互交流溝通平臺,增強社會對護士的理解和認可;制定合理的深造學習、晉升和獎勵制度;為其提供充分表達自己想法和建議的話語權,擁有一定工作控制和決定權等措施。通過緩解職業倦怠帶來的消極影響,改善睡眠障礙,穩定護理隊伍,提高工作效率,更充分的發揮好白衣天使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孫華悅.心理健康素養在護士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關系中的調節作用[J].職業與健康,2020,36(19):40-43.
[2]朱玉芬,毛冰佳,張繁.護士職業獲益感現狀及其對職業倦怠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0,18(17):234-236.
[3]劉晨柳,郭艷楓,李煥梅,等.廣州市200名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彈性和職業倦怠與工作滿意度[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9,45(4):244-247.
[4]陳銘,朱曉萍,劉聰香,等.二孩政策下產科護士職業倦怠現狀及應對措施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8):724-727.
[5]鄭瑩,鮑文文,廖錫慶,等.倒班作業對石油化工企業員工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9,32(4):311-313.
[6]陳豐梅,連萍紅.軍隊三級甲等醫院護士睡眠質量與社會支持相關性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1):1467-1471.
作者簡介:
王麗,女,護師,主要從事外科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