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忠縣人,現為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2021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攻讀博士學位。舉辦過多次個展,作品被德國弗賴拉辛市政府、美國華盛本大學國際部、美國堪薩斯州MULVANE博物館、四川美術館、敦煌市政府等收藏。
教學感言
教師是一個身份、一個職業。傳的什么道?授的什么業?解的什么惑?從師者自身的學術涵養、價值觀、判斷力、思考力,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教書匠,還是一個教育家。
口語書面化泛濫的現象,導致概念范圍的不確定和泛化,比如把教師比喻為“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是儒家等級制文化簡單粗暴的道德綁架,優秀的老師在教學中會教學相長,師和生共同成長,共同臻于完美。
對學生不停地追問、反問,和回答學生的困惑,都是在促成師生雙方共同成長。兩個人的相處,絕不是犧牲一個人來成就另一個人,師生間最好的關系是相互成就。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其有植根于人格中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如果一個人的靈魂可以任由他人馳騁、播種,而不去質疑,那是機器人。靈魂和靈魂的相遇是在相同層級和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的探求中相互成就。
人一生中遇見的教師無窮多,但能觸碰靈魂,幫助自己達到人生追求的老師卻屈指可數。
我有幸在人生途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能遇見觸動我靈魂的老師,比如徐仲偶先生、賀丹教授等,這些先生作為優秀的畫家、教育家,傳承給我的不僅僅是技法,他們所傳達的自由、輕松、靈動等藝術境界和精神已經融入了我的血液,他們對我的影響已內化成我人生財富的一部分。而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師者的格局和師者看待世界的眼光會帶領追隨者拓寬無窮的世界。感念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