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龍
華盛頓特區弗里爾美術館和阿瑟·薩克勒美術館主管中國書畫的策展人美國人斯蒂芬·阿利(安明遠)今年70歲了,他是1979年至1980年首批來華留學的八名美國學生之一。他的中國文化之旅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話形容:“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必須為中國成就點贊”
1966年,安明遠開始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夜校學習中文。少年安明遠曾嘗試借助字典把著名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譯成英文。譯作雖然不完美,卻激發了他繼續學習古代漢語的熱情。后來,他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學習,那里的漢語文言文課程是當時美國最好的。
1979年,安明遠幸運地被選為首批赴中國的美國研究生。這個項目得益于兩國建交前達成的中美教育交流諒解備忘錄。安明遠一行先來到北京語言學院進行測試和評估。之后,他們各自都選擇了心儀的大學。當時,并非所有中國大學都對外國學生開放。安明遠選了南京大學,因為南京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都城。
當時的中國與現在相比完全是兩個樣,那時的火車又擠又慢?!叭缃竦闹袊?,城際交通快得令人難以置信,有時坐火車出行比坐飛機還快,極大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必須點贊?!卑裁鬟h說。
傳統文化仍在滋潤中國
安明遠說,透過自己喜愛的中國古籍,能與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對話。“仁、義、禮、智、信,這些原則都值得肯定,值得捍衛?!彼嘈?,這些原則“如今仍適用,就像李白的詩歌或八大山人的繪畫,如今依舊備受推崇一樣。”
在安明遠眼里,中國的物質生活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文化在走向現代化,這也是一件好事。從這個層面看,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也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安明遠說,“但傳統從未離開,從未遠去,而是一直與我們相伴。”
溝通越多關系越好
安明遠現在供職的史密森學會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群和教育科研中心之一?!笆访苌瓕W會至少有28到30個與中國相關的項目,從郵票到大熊貓,從生物多樣性到地質學再到美術,方方面面,你能說出名字的我們都有所涉及?!卑裁鬟h說,“合作是史密森學會的核心理念,我們要與每個國家的每個領域合作,永不停步。”
安明遠本人曾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地的中國專家密切合作?!拔覀儠黄鹆奶欤粨Q看法,會把遇到的問題或看到的圖片發給對方,共同討論,還會交流一些與收藏和研究有關的事。溝通越多,關系就越好?!?/p>
“在我們的收藏中,往往有一些重要的藏品是中國人沒有真正了解的。因此,我很愿意為更多人,特別是中國人,免費提供這些材料?!卑裁鬟h說,“這總是雙向的,我試圖把我們的一些觀念和思維方式帶到中國,但我的主要目標是把中國的思想、觀念和成就帶到美國,讓美國人了解,這是我的工作?!?/p>
(摘自《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