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美
摘 要:數字閱讀的普及給圖書館信息服務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數字閱讀擺脫了紙質閱讀受空間的限制,讓讀者隨時隨地享受讀書的樂趣,碎片化的閱讀成為新的閱讀模式,數字閱讀更是為碎片化閱讀提供了用不盡的資源,圖書館作為數字資源的推廣方,如何將寶貴的數字資源讓更多的人免費使用,成為新時期圖書館精細化服務的新挑戰。
關鍵詞:數字閱讀;圖書館;信息服務;精細化服務
文化特征是數字時代的鮮明特征,數字閱讀成為新的文化現象。更多用戶傾向于網絡閱讀,數字化的趨勢為圖書館精細化個性服務提供了新挑戰。用戶的認可比過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具裁決力量來決定圖書館員的價值。
一、數字閱讀已成為閱讀現象中的普遍現象
1.數字閱讀的普及環境
(1)網絡的普及和閱讀用戶的快速發展
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9.6%,互聯網普及率仍持續增長。首先,從網民的規模看,中國網民規模達8.17億。2019年12月底新增網民6433萬人。亞太地區的5G連接數(不包括物聯網)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6.7億,屆時將占全球5G連接總數的近60%。再次從網民對各類網絡應用的使用率看,使用率最高的是即時通信、網絡新聞、網絡購物、網絡外賣、網絡視頻、網絡閱讀。因此網絡為圖書館開啟了跨時空的服務新空間。諸多圖書館都提供了微信公眾號服務工作。以上數據表明網絡普及和數字資源的增長為圖書館數字閱讀服務提供了巨大的潛在用戶。
(2)數字資源急速增長,影響了信息的結構組成
首先從信息資源生產來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17-201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年收入逐年快速增長,2017年底達7071億元,較2016年增長23%。此外國際數據公司(Internet Data Center,IDC)報告顯示,2017年數字世界的信息量將超過1.8萬億GB,到2020年,數字信息量將是目前的50倍;據《2017年數字閱讀白皮書》 顯示,2017年中國人均閱讀電子書數量達到10.1本。
其次,從信息服務提供方來看,到2015年末,在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約為7263TB,已達到PB級,其中國家、省級圖書館均在830TB以上。我國公共圖書館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數量增加迅猛,數字資源增加更快,
2.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發展態勢
1999年-2020至今,通過《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為 73.0%。就成年群體對數字化閱讀載體的接觸情況來看,在2012-2017年期間,網絡在線閱讀和手機閱讀的客戶群體增多,電子書接觸率也有迅速提高。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閱讀,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和微信閱讀的比例分別是71%、12.8%、63.4%。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6年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紙質報紙和期刊的閱讀量分別為33.62期(份)和3.81期(份)。與2015年相比,紙質報刊閱讀量持續下降。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國民數字化閱讀增長遠超于圖書閱讀率增長的趨勢,反映出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發展不平衡的態勢。
二、數字閱讀對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影響
1.數字閱讀的特征
(1)閱讀對象數字化,這是區別于傳統閱讀的顯著特征。主要表現為閱讀內容、載體、方式網絡數字化。公共服務數字化趨勢加速,讀者獲取信息途徑更加迅速。
(2)閱讀環境中自媒體為主導,數字閱讀的時代特征以多媒體環境、全媒體環境、自媒體環境、媒體文化為主。數字閱讀的載體以視聽電子設備為主,按讀者需求自主轉換,方便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按需使用,此外,三網融合的普及、5G技術和量子通信開發利用,使公眾通過數字環境獲取文化需要的渠道變得簡單直接。
(3)閱讀對象多樣化,傳統的紙本閱讀以紙張為主;而數字閱讀體現多樣化。閱讀的對象是電子屏幕,活潑的影像,讀者感受到了更多的樂趣。這是數字閱讀不同于傳統閱讀的最顯著的特征。2017年獵豹發布中國APP排行榜,數據顯示,移動終端的閱讀已經成為用戶閱讀常態。用戶的使用率和持有時間僅次于通訊應用,具有一批忠實用戶。
(4)互動性更多,與傳統閱讀相比,數字閱讀更能體現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互動。數字閱讀實現讀者與作者溝通自如,更便于知識傳遞與知識共享。2016年底,在我國成年數字化閱讀接觸者中,有86.3%是18-49歲人群。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高達66.1%。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閱讀用戶中手機閱讀時長連續八年增長。手機成為普通民眾閱讀首選,各大出版社和搜索引擎開發者都紛紛推出閱讀APP軟件,根據獵豹全球智庫統計,進入中國APP前1000名的APP中,有50個小說閱讀APP是除工具、金融分類外第三大分類,一些互聯網公司也做了以單本付費和會員制度結合的閱讀類APP,例如微信讀書、京東閱讀等。
2.數字閱讀對圖書館創新信息精細化服務的影響
(1)圖書館服務結構的變化
數字環境下互聯網思維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思維方式,認識到數字環境的特征是新環境下找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必要條件。讀者閱讀習慣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改變,進而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結構也要改變,數字閱讀的成熟,迫使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結構發生改變,傳統借還的服務模式固化了讀者閱讀的腳步。
社會的經濟、文化、科研和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社會也要求圖書館與時俱進,圖書館服務應該借鑒互聯網思維理念設計和規劃未來。圖書館服務應追求互聯網所體現的平等、開放的精神。為此,圖書館要重新定義讀者信需求、服務模式、服務水平。使讀者都能平等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網絡與圖書館之間建立共存互補的關系,互聯網思維將為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制度變革提供新的思路。優化網絡環境,重構信息化體系結構,增加專業人員管理平臺,加大數據庫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