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艷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基層單位的檔案建設日益引起重視,數字化、電子化、方便性大多得到了實現和提高,但究其實質,檔案的功能性和實用性的發展遠遠超過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和文化追求。基層檔案文化建設一直跟不上時代的節拍和步伐,現狀如此,原因很多,主觀的、客觀的種種不一。檔案文化建設是個規格高、專業強、范疇廣、環節多、周期長的大課題,利于當下,造福未來,需要全社會上下共同努力,必須審視自身、清醒認知,勇于正視問題與不足,承擔責任恪盡職守,敢于出手有所作為。
關鍵詞:基層檔案管理現狀;問題分析;思考與建議
相對而言,檔案很有些清冷超脫的意味,不同于史書聲勢浩大的地位和名分,它更像是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沒有喧囂的氣息和奪人的光彩,平靜淡然冷靜客觀。當你需要它時,它又始終在那里,一展臂的距離,一杯茶的光陰,如同一位飽經世事、無所不知的智者,向你娓娓道來。時代發展至今,檔案作為記錄人類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的一個載體,早已從當初的簡單收集進而發展為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古樸盎然、韻味悠長而又真實權威、客觀有據。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戰略。檔案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如影隨形,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在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中有著彰顯精神、教育民眾、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重要地位。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檔案文化的迷人魅力在于此,但檔案文化建設某些問題也源于此,特別是基層單位檔案文化建設問題突出,難以跟上時代的節拍,冷板凳的位置多年來未有實質性改變,價值體現微弱,對檔案文化建設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其作用力不足直接導致角色的缺失,引發人們對當前基層檔案管理一系列問題的深入思索。
一、基層單位檔案管理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意識缺失,思想認識不到位。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檔案文化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這是構成檔案文化建設的基石和前提。但基層單位的檔案工作者甚至領導層,對于檔案的認識和應用大多薄弱,一般局限于滿足自身的各種工作需要即可,比如文書整理、人事任免、資料備查等。稍微重視一些的,也無非是行業相關的史志和資料等有限留存。至于各單位年度重點工作計劃中,檔案工作的規劃、管理、發展、創建等相關字眼從未出現,也并不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基層檔案建設問題從根本上得不到重視,場所、經費、人員都沒有保障,檔案工作自然就做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檔案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更高境界要求、標準規范的檔案文化建設更是無從談起。
2.軟硬件缺失,配套設施不到位。
傳統的檔案早已不能滿足高效率、節奏快的時代需求,純人工查閱、紙質保存的方式過于呆板僵化。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檔案的現代化、規范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必要的硬件設施及軟件投入是管理的實現手段,電子信息檔案應運而生,其建立、完善、運行、應用都是促進檔案文化建設的前提??涩F實殘酷狀況堪憂,由于各種主觀客觀的原因,導致檔案工作標準不高,有的基層單位甚至沒有專用的檔案庫房,完全達不到檔案管理的防火、防潮、防盜等專業化設施要求。有些單位室藏檔案內容單薄貧乏,只有必要的零散文件或者部分人事檔案,也只是隨便堆砌了之,既不能分類存放也不能規范整理,人員精力只用來做業務、搞經營、謀利益和求發展,檔案的歷史意義、社會價值、服務功能、文化創建等方面被徹底忽視或無視。
3.管理缺失,制度規范不到位。
有些基層檔案管理工作較為紊亂,檔案基礎管理工作尚且問題百出層出不窮,在人員流動、調整離職等過程中,有些單位時有檔案遺失、缺失、不規范、臨時惡補等情況出現。對于很多單位來說,業務工作是硬任務、硬指標,而檔案工作非必要可有可無,檔案管理處于自由松弛散漫無序狀態。有些單位雖然有人管檔案,也建立了檔案室,但檔案工作流于形式,制度不規范、職責不明確、任務不落實、人員不到位、監管不走心、考核不當真,而且不少檔案人員又缺乏必要的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單位沒有規范的檔案存放和管理、使用制度,材料的收集、入庫、整理都拖沓延誤,檔案收集難、利用難、編研難等現象十分突出,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得不到保證。
4.人才缺失,業務素質不到位。
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適得其所。但實際情況卻是,檔案工作在很多基層單位都是冷板凳、偏門路、休息亭,往往安排年紀大或能力弱、待退休的人去這個崗位,有的甚至沒有專職檔案管理人員,對工作也沒有特別的要求,差不多、湊合、過得去即可,沒有標準、沒有規范、沒有要求,當然也沒有成果。有些單位甚至是安排人兼職兼做,閑時弄一弄,忙時不管它。也有些單位即便設了專職檔案人員,這些人沒有經受過專業的檔案知識培訓、必要的崗位業務鍛煉,更沒有相應的崗位績效考核,日常工作職能多限于整理、收集、借閱、轉遞資料,對檔案綜合管理及附加應用往往不予關注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數也只是應付度日不出差錯即可。
5.創建缺失,檔案利用不到位。
文史不分家,檔案與文化是血肉相關互為促進的關系。檔案是國家的財富,是人類記憶的重要載體。加拿大國家檔案館前館長阿瑟道蒂曾說,在所有的國家財產中,檔案是最為珍貴的。它們是一代人留給另一代人的禮物,我們對它們的愛護程度標志著我們的文明程度??梢?,檔案文化在推動文化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具有悠久的編修史志的傳統,天文地理,包羅萬象,內容豐富,種類龐大,卷宗浩繁。據有關學者統計,我國歷史地方志有一萬多種,達十萬多卷。我國編史修志之所以發達,與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檔案史料是分不開的。檔案史料是編史修志的重要依據,許多基層單位都是行業的專家,有最專業的知識和得天獨厚的優勢,保有獨家珍貴的一手資料?,F實卻是,這些基礎的檔案拘囿于有限的內部利用,一方面是需求方求賢若渴苦無門路,一方面是束之高閣布滿灰塵,沒有擴展出社會屬性,服務社會的價值功能、對文化建設完全沒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