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鎏
摘 要:企業在經營時,需借助高效的管理體系,來提升企業運行效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并在對現有資源充分利用的基礎上,使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本文在對企業管理體系運行現狀與管理體系運行時暴露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對企業管理體系的優化、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促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管理體系;問題分析;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F42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8-10-2
0 引言
在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的同時,市場機制已逐步構建完成,從而使得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使企業的競爭力得到提升,企業需借助一定的管理措施,提升運行效率、降低成本,并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完成更大經濟效益的創造。
1 企業管理體系的運行現狀
目前,企業生產經營所涉及的內容包含質量、產品營銷、人力資源、環境等各個方面,從而使得管理體系所包含的內容較多,細節管理逐步凸顯出來,管理單元與單元間,融合與交匯的機會越來越多。可以講,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企業已經完成所適應管理體系的制備。然而,因為企業每個管理職能單元自成體系,進而造成部分交叉環節管理缺失,從而影響企業整體的管理效果。企業在發展與壯大過程中,其生產與經營活動需做到有效開展,同時還需完成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這些工作都對企業高效管理帶來一定挑戰。因此,企業需通過管理體系的改善,來使每個管理單元能夠得到有效的合作,進而使企業整體效率與經濟效益得到不斷提升。
管理工作開展時,企業需對管理標準有所重視,作為管理的重要依據與基礎,管理標準講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與完善。這就需要企業需對目前用到的相關標準,做到進一步修繕、刪改及補充,進而使其做到更為清晰、全面與規范。對管理體系實施審核時,要求企業審核管理不斷提升,目前常見的審核方式包含抽樣、觀察等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受到時間與工作量的影響,在審核時,易出現草草了事的現象,從而對管理體系給出的評價不夠客觀,使得審核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怎樣對這一現象進行改變,使今后審核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2 企業管理體系運行現狀的改進措施
2.1 對管理體系運行環境進行改善
要想打造更為完善的管理體系,需企業領導對其有所重視,領導層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體系運行現狀的改變,具有關鍵性與決定性的作用。對于企業領導來說,其不僅是決策的制定者,更是決策的執行者,因此,作為領導,應當對體系構建時所需掌握的理念與方法做到重點把握,并深入到管理體系制定與完善的各個環節中去。需將對管理體系的完善與改進,設為企業的重點工作來進行開展,由領導親自做出安排,并對管理體系在制定與完善時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解決。
另外,還需完成體系宣傳與貫徹,職員教育與培訓工作的開展,不管是基層員工,還是企業領導者都需要通過教育與培訓,來使其對管理的理念、方法及應用過程做到有效了解,同時也能在宣傳與教育中,完成管理意識的培養,思想的轉變及改進。在全廠范圍內,按層級與批次來完成能源、環境、質量與測量等方面的教育與培訓工作,并讓參與培訓的職員,對體系有所了解,有所認識。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走訪及座談機制,相關領導需定期到基層部門視察與走訪,進而對部門的運營狀況有所了解,并對體系運行時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處理。管理時,對信息化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強化,企業在實施管理時,所對應的任何環節,都應做到信息化管理工作。在表單管理、文件管理等管理過程中,需借助信息管理系統,來對文件進行審批、查閱,同時完成報告的識別與生成,并對記錄實施分類、審核、提交與保存,進而能夠對文件管理需求有所滿足。
2.2 提升對標準的執行能力
企業在生產與管理時,一旦面臨新的形勢與環境,便需要對企業管理手冊、體系等文件做出適應性的修改與完善,進而能夠使文件內容跟上企業發展,保證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都有所規范。對管理體系中所涉及的相關標準,需要做好梳理工作,對涉及的技術與管理標準,需做好分類、分級處理工作,可以滿足企業發展所需的標準,需保留下來,對無法滿足企業發展所需的文件,需進行修改與完善,同時完成新標準的及時制定。在標準制定與完善時,需做到基層調研工作,從而使制定完成的標準,更具有可操作,這對標準的執行,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2.3 多層次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
針對企業內審員隊伍專職人員少、專業背景單一的實際情況,建立內審員數據庫和培養機制,采取“階梯式”遞進的方法,加強內審骨干人才的培養和統一使用。確立“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的思路,以內部審核為平臺,以提升實際技能水平為目標,采取以老帶新、加強目標考核的方式,培養一批內審骨干人才。內審結束后,要進行集中研討,促進內審員實務經驗系統化。定期開展審核技巧與審核理論相結合的培訓,加深對管理體系標準和應用的理解程度,不斷提高內審員業務素質和審核水平,確保審核的有效性和深度,提高企業管理體系運行的自我診斷和自我改進能力。
2.4 做好內部審核等過程監測工作
作為對管理體系做出評價的一項重要手段與措施,內部審核所涉及的范圍涉及企業所有部門及業務。內部審核的開展,能夠對體系運行時,收獲的效果進行評估,對體系運用時,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借助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能夠避免不合規問題再次出現。另外還可為數據的評審、分析與糾正提供有用信息,繼而使得企業的效益有所保障。
2.4.1 事前細化調查,明確內部審核重點
為保證審核的效率和質量,應按照“精簡、融合、統一”的原則,依據審核活動和區域的狀況、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編制審核方案、審核計劃,確定審核范圍、目的、頻次和方法。針對不同單位的業務特點,認真調查、分析,確定不同的重點檢查內容,保證部門或條款不漏項。
2.4.2 明確工作職責,實行工作質量評價
根據內審員專業背景和業務特長,合理安排內審人員、工作任務和審核時間,針對內審員的檢查條款,編制工作指引,對各自的檢查內容、檢查方法等進行明確界定,形成制度化應用。完善管理體系考核辦法,加大對單位及內審員的考核力度,調動各單位在體系管理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工作高效開展。
2.4.3 問題核實制度,確保結果客觀準確
嚴格執行檢查結果現場簽認制度,驗證收集信息的準確性,確認審核證據的充分性和適宜性以支持審核發現和結論。評價不符合報告描述的準確性和判標的正確性,保證發現問題描述的完整準確,確保檢查結果客觀公正、證據充分。要求各單位對不符合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和改進建議,并督促落實,防止不符合的再發生。
3 總結
企業在發展時,需保證管理體系得到持續有效運行,因此,企業領導應當有所重視,做好管理體系的宣傳與貫徹工作,同時對其實施信息化管理,對相關企業標準,需有所重視,進而能夠使這些標準在執行時,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另外,還要完成多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對職員的素質與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使內部審核工作得到有效開展,從而使管理體系在運行時,具備充分性、有效性及適宜性的特征。在對企業管理體系現狀足夠認識的基礎上,對存在的不利因素實施改進,對管理過程進一步規范化,對績效監視測量進一步強化,并化精細與創新管理落實到實處,其對企業管理績效與效率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王曉寧,延朝輝,張志峰.構建融入質量管理的企業管理體系[J].科技創新導報,2010(35).
[2] 陳慶明,董文斌.淺談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20).
[3] 湯勇.以業績評價為導向的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鋁加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