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瑛
[摘 要] 財務內控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中最為核心的工作環節,對做好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管理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財務工作在技術層面上的不斷突破與應用,大數據技術逐漸被應用于企業財務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對財務內控進行數據化應用與數據化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大數據技術在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中的應用時間還比較短,所以還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影響到大數據技術的作用發揮,進而影響到財務內部控制效果,所以企業必須要及時優化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構建出符合企業財務需要及經營需要的財務內部控制機制。
[關鍵詞] 大數據;財務內控;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191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及應用,可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目前階段最為成功的科學技術之一,對推動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等有著積極的作用,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通與感情,對企業經營的價值更是不勝枚舉。財務作為企業管理工作中最為核心的內容,對其應用大數據技術是必然的。當前,大數據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財務各項環節當中,尤其是在財務內部控制管理中的價值也逐漸被企業所認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財務內部控制當中,實現了財務內部控制的轉型發展,全面提升了財務內部控制的時效性、針對性與全面性,所以針對大數據技術在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中的應用討論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1 大數據條件下企業財務內控的價值
1.1 大數據財務內控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企業經營過程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隱患,如管理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等,企業就如同人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坎坷,面對坎坷與困難,有的人就能堅持下來,而有的人卻沒有堅持下來。企業經營也是如此,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有倒下的企業,也有存活下來的企業。在企業經營中,財務風險是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風險隱患,這是因為企業的管理、生產、營銷等各項工作環節,沒有一項工作環節是不需要資金來運作的。也就是說,脫離了財務資金支持,企業將無法正常運行下去,如果出現財務風險,那么企業很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或者其他財務危機情況,那么企業很可能將無法正常經營下去。而企業實施大數據財務內控,有利于提升企業財務隊伍整體層次與水平,這是因為,在財務內控要求下,企業會進一步提高對從業人員的管理與要求,會進一步完善財務培訓、財務考核、財務激勵機制等,從而有利于幫助財務從業人員實現知識層面、業務層面、技能層面的進步,而財務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越高,則越有利于企業開展財務內控工作,兩者相輔相成。此外,大數據技術在財務內控中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財務內控效率與質量,對做好財務風險防范更有利。
1.2 大數據財務內控有利于保證內控效果、推動轉型
大數據技術本身就具有數據收集全面、信息整理量大、分析精準等優點,因此,將其運用到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就可以充分發揮出這些優勢,可以更好地對財務部門、財務人員進行管理與監督,提高內控效率與全面性。在傳統財務內控管理模式下,內控部門在對財務部門的信息收集、分析時,主要借助內控人員的個人才能、經驗等,這種方法主觀意識比較強,會影響到判定的科學性。而在大數據財務內控下,內控部門可以更多借助大數據技術對信息數據的精準收集與分析,提高判定準確性,降低人為主觀能動性帶來的工作失誤,讓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工作環節可以通過線上處理的方式來完成,既節省人力,又能夠提高工作質量,更有利于企業構建現代化的財務內部控制機制,所以對推動企業財務內部控制轉型發展幫助也是非常大的。
2 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種類
從大的方向來劃分,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可以分為內部成因與外部成因兩大類。財務風險內部成因主要是指,因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不完備而導致財務不規范、不透明、人員管理混亂等而誘發的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外部風險成因主要是指,企業外部環境、政策、市場變化等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帶來的沖擊。無論是財務風險外部成因,還是財務風險內部成因,都足以給企業經營帶來致命的威脅。外部財務風險成因是企業無法及時預判與科學應對的,但內部財務風險成因來自企業內部,所以企業是可以有效對其進行控制的,這也是企業進行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的關鍵。企業財務風險種類有很多,包括資金流動性風險、投融資風險、信譽風險、財務核算風險等,所以財務內控管理是一項比較復雜、環節較多的工作,需要企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來對其進行保障,而大數據技術在其中的應用,正是從技術環節來進一步提升財務內控效果,從而更好地保證企業財務規范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3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3.1 體系不完備
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是企業做好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且有效應對財務風險的基礎,但當前仍有很多企業未建立起完備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體系。首先,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構建中存在結構性偏差,所謂結構性偏差指的是企業在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沒有將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納入各項工作環節當中,對有些方面的財務環節較為忽視,而被忽視的環節也更容易出現財務風險。其次,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監督機制執行力得不到保障,甚至在一些企業中沒有獨立的財務風險監督部門,在執行財務監督工作時也沒有規章機制,從而容易造成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隨意,在沒有約束與管理的情況下,往往容易滋生一些問題。最后,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統仍需進一步完善,信息化風險意識較為淡薄,這無疑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隱患,也不利于企業建立完備的信息化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風險防范機制。
3.2 財務內控系統不完備、風險意識淡薄
企業想要在大數據背景下,做好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必須要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財務內控信息機制才行,但當前很多企業都沒有做到、做好這一點。首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財務工作變得更加復雜,財務環節也越來越多,財務信息量也呈爆炸式增長;其次,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的財務內控系統,會增加企業財務信息化風險,但很多企業都缺少財務信息化風險意識與擔憂,這也是當前很多企業的財務內控信息系統經常遭受外部攻擊的一個原因。由于缺少風險意識,在構建系統時,就容易忽視相關防御軟件、殺毒軟件的重要性,很多企業財務內控系統中的防御軟件等級很低,無法起到防御的作用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