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供應作出部署安排,明確要求改革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國家發改委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并于10月12日公開對外發布。按照電力體制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總體要求,此次改革在“放開兩頭”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集中體現為兩個“有序放開”。在發電側,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我國燃煤發電電量占比高,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在發電側上網電價形成中發揮著“錨”的作用。目前,已有約70%的燃煤發電電量通過參與電力市場形成上網電價。改革明確推動其余30%的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在用電側,有序放開工商業用戶用電價格。目前,大約44%的工商業用電量已通過參與市場形成用電價格。改革明確提出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為更好地推進新時期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國家野外站”)建設發展,優化完善國家野外站系統布局,科技部決定批準“甘肅甘南草原生態系統”等69個野外站為國家野外站。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發展長遠需要而設立,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要求,各國家野外站主管部門和依托單位切實落實有關政策和配套經費,加大對國家野外站的支持力度,加強野外站建設和運行管理,完善科研觀測和工作條件,吸引和聚集高層次野外科技人才,提升國家野外站的觀測試驗、科學研究和示范服務水平,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決定實施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工程將以培養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為重點,主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每年培訓100萬名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工程設4個重點子項目:一是高級研修項目,按照高水平、小規模、重特色的要求,每年舉辦300期左右國家級高級研修班,培養2萬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二是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提升項目,以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先進技術、提升專業水平、提高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每年培養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90萬人左右;三是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區塊鏈、集成電路等領域,實施規范化培訓、社會化評價,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才8萬人左右;四是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分期建設一批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
日前,為配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該批案例保護對象既涉及國家保護的陸生、水生野生動植物,也涉及動物棲息地、自然保護區,還涉及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和本地重要生物種群的保護,涉及生物多樣性3個組成部分即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遺傳資源多樣性。2020年以來,各級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加強與刑事檢察部門、相關行政機關以及社會組織的溝通協作,進一步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檢察監督力度,完善制度機制,形成保護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