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偉
病蟲草害防治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農業豐產豐收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植保機械則是實現這一目的必不可少的生產工具。植保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生產的手段之一,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防治基本情況
漯河市轄2縣3區,地處豫中平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農業資源豐富,適合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煙草、花生、油菜、瓜果、果樹等多種農作物生長。現有耕地面積16.7萬hm2,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35.7萬hm2。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5.8萬hm2,病蟲害發生面積48.1萬hm2次,防治面積49.7萬hm2次,年平均打藥4次,農民自防占防治面積的55%,專業化組織代防占防治面積的45%。秋作物種植面積19.9萬hm2,病蟲害發生面積39萬hm2,
防治面積31.3萬hm2次,年平均打藥2次,農民自防占防治面積的80%,專業化組織代防占防治面積的20%。
二、植保機械種類及使用情況調查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漯河市植保植檢站重點對臨潁縣、郾城區及召陵區進行了調查,每個縣(區)調查2個鄉鎮,每個鄉鎮調查3個行政村。每個村選擇10個農戶進行植保機械保有與使用情況調查。同時,每個鄉鎮要調查2~3個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或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植保機械保有與使用情況,全市共調查180戶村民及18個專業化防治組織。
(二)調查結果
調查村民180戶,擁有施藥器械117臺,其中背負式手動噴霧器71臺,背負式電動噴霧器38臺,背負式機動噴霧噴粉機4臺,牽引式(懸掛式)噴桿噴霧機4臺。施藥器械年均作業3~5 d,年均作業面積2~7.33 hm2。
調查種植大戶及專業化防治組織18個,擁有施藥器械699臺,年服務面積1萬hm2次,其中背負式電動噴霧器613臺,背負式機動噴霧噴粉機46臺,玉米田自走式噴桿噴霧機5臺,小麥田自走式噴桿噴霧機6臺,自己組裝懸掛式(噴桿)噴霧機11臺,牽引式(懸掛式)噴桿噴霧機9臺,無人機9架。
三、植保器械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機械化程度高的植保機械量少
種植大戶及專業化防治組織擁有的大中型施藥器械數量少,且機械化程度不高。而自己組裝的噴霧機機械化程度更低,有的機械操作需2~3人共同完成。
(二)背負式機動噴霧噴粉機利用率低
漯河市背負式噴霧機95%多為華盛泰山3WF-16型,且多為10多年前購買的產品。由于機械背負重,使用成本高,故障多,且農村病蟲害防治主力多為老人和婦女,對使用背負式機動噴霧噴粉機的積極性不高,利用率低。
(三)專業化防治組織代防率低
小麥農民自防率為55%,玉米農民自防率為75%,大豆農民自防率為70%。專業化防治組織代防率僅為25%~45%,代防率低。蔬菜、果樹農民自防率高達100%。專業化防治組織的覆蓋率有待提高。
(四)機手專業化水平低
機手年齡大多30~50歲,占70%以上。文化程度為初中或高中,機手未參加過專業培訓,都在機械操作過程中不斷摸索。
(五)無人機機手短缺
植保無人機高效節能、機動靈活的特性雖被農戶、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認可,市場需求大,但操作專業人員培訓周期長、費用多,且無人機售價高、維修成本高。這些均制約著無人機的發展。
四、 植保器械使用建議及對策
目前,漯河市植保機械裝備數量不足,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特別是手動植保機械依然存在。“跑、冒、滴、漏”現象普遍,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低,迫使農民增加用藥量和施藥頻率,易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和環境污染,這與發展現代農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農藥零增長的要求不相適應。根據漯河市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和防治特點、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植保專業化防治隊伍建設情況推斷,使用輕減化中小型機械仍將是主流,能夠提高利用率、更環保的保護性施藥機械大有發展前途,“人背機械”到“機械背人”是必然趨勢。
針對漯河市植保器械使用現狀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一是積極宣傳、推廣先進的、適宜于農村發展的、省時省力的植保機械,如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機等高效植保器械。二是扶持具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化防治組織,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展示專業化防治組織防治效果,提高農戶對專業化防治組織的認識,推進高效植保機械標準化作業的示范與推廣。三是政府財政部門加大對機械化程度高的植保機械補貼力度,側重補貼專業化防治組織、專業合作社,提高漯河市植保機械化水平,促進標準化作業研究。四是對專業化防治組織加強管理指導,順勢引導,在防治技術、安全用藥上給予培訓,加強病蟲信息溝通,協商與農戶的經濟糾紛,解決好專業化防治組織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