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夏麗 陳雅潔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y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蘇南京 210004
目前,椎管內麻醉是剖宮產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對母嬰影響小、返流誤吸和困難氣道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其中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由于可控性好而被多數臨床麻醉醫(yī)生青睞。然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并不是一種非常完善的麻醉方式,有時存在阻滯效果欠完善的情況,尤其是在二次剖宮產術中更加明顯,常需輔助用藥以減輕術中不適和牽拉反應[1]。有研究表明靜脈注射羥考酮可以抑制剖宮產術中牽拉反應的發(fā)生[2],但是羥考酮用于二次剖宮產術中預防牽拉反應的最佳劑量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二次剖宮產術中牽拉反應抑制良好且對循環(huán)影響最小的羥考酮的劑量。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市婦幼保健院行擇期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二次剖宮產的120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O1、O2、O3與C 組,每組各30 例。納入標準:產婦年齡24~39 歲,體重55~89 kg,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或Ⅱ級。排除標準:①椎管內麻醉禁忌癥者;②對試驗用藥物過敏者;③有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者;④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⑤術前阿片類藥物依賴者;⑥高危妊娠產婦;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病者。四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產婦均知情同意。
表1 四組產婦一般資料的比較(±s)

表1 四組產婦一般資料的比較(±s)
組別例數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輸液量(mL)尿量(mL)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O1 組O2 組O3 組C 組F 值P 值30 30 30 30 32.27±3.59 33.27±3.67 32.83±3.26 33.43±4.04 0.611 0.609 161.13±4.24 161.03±4.04 161.77±3.65 161.31±3.91 0.203 0.894 75.77±9.19 74.57±7.23 75.50±8.90 74.90±6.56 0.139 0.936 1366.67±252.35 1366.67±252.35 1366.67±252.35 1366.67±252.35 0.534 0.660 127.33±32.05 134.33±46.89 135.67±50.70 138.33±44.43 0.329 0.804 363.33±85.03 350.00±86.10 383.33±69.89 370.00±83.67 0.871 0.458 72.43±10.44 66.37±14.08 71.23±9.82 67.03±12.39 1.815 0.148
所有產婦術前均禁食禁飲,入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無創(chuàng)血壓(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脈搏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開放上肢外周靜脈通路,30 min 內輸注復方乳酸鈉林格氏液(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D20102611)8~10 mL/kg。取左側臥位,L2~3間隙或L3~4間隙穿刺。以阻力消失法確定穿刺成功后,頭向置入硬膜外導管,留置導管長度均3 cm。排除脊麻征象后分次追加0.75%羅哌卡因(AstraZeneca AB,Sweden;生產批號:NBEK)15~18 mL。控制痛覺消失平面上端在T7~8左右以滿足手術需要。常規(guī)面罩吸氧4 L/min。當血壓降低幅度大于基礎值30%時靜脈注射麻黃堿(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200502-2)5~10 mg,HR 低于60 次/min 時靜脈注射阿托品(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141)0.5 mg。硬膜外麻醉操作和鎮(zhèn)痛泵配置由同一麻醉醫(yī)生完成,所有的術后評估由不知情的另一位麻醉醫(yī)師進行,主要手術操作由同一產科醫(yī)生完成。
胎兒娩出后,O1組產婦靜脈緩慢推注0.08 mg/kg鹽酸羥考酮注射液(萌蒂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BW761),O2組產婦以同樣方法給予0.10 mg/kg 鹽酸羥考酮注射液,O3組產婦以同樣方法給予0.12 mg/kg鹽酸羥考酮注射液,C 組產婦以同樣方法給予等量的0.9%無菌生理鹽水(安徽豐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3221011303)。
比較三組產婦的術中牽拉反應分級、入室時(T0)、給藥前(T1)、給藥后10 min(T2)和探查腹腔時(T3)、術畢(T4)的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HR、SpO2以及T1、T2、T3、T4時的Ramsay 評分。①內臟牽拉反應的評定標準參照韓傳寶等[4]的研究(Ⅰ級:患者舒適安靜;Ⅱ級:患者感到牽拉痛,但可以忍受:Ⅲ級:患者感到牽拉痛嚴重,不能忍受且有嘔吐等現象),若牽拉反應程度達Ⅲ級,則緩慢給予瑞芬太尼30~40 μg/次。②Ramsay 評分標準[3]。1 分:不安靜、煩躁;2 分:安靜合作;3 分:嗜睡,能聽從指令;4 分:睡眠狀態(tài),但可喚醒;5 分:對呼喚反應遲鈍;6 分:深睡,對呼喚無反應。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O2、O3組產婦的牽拉反應分級低于C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1組產婦的牽拉反應分級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四組產婦術中牽拉反應分級的比較(例)
O1、O2、O3、C 組產婦T0、T1、T2、T3、T4各時間點的MAP、HR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3組產婦T2、T3、T4時刻的SpO2低于O1、O2、C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四組產婦各時間點MAP、HR、SpO2 的比較(±s)

表3 四組產婦各時間點MAP、HR、SpO2 的比較(±s)
與O3 組比較,а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HR(次/min)MAP(mmHg)SpO2(%)O1 組T0 T1 T2 T3 T4 O2 組T0 T1 T2 T3 T4 O3 組T0 T1 T2 T3 T4 30 90.37±10.69 94.07±12.24 89.53±12.50 85.57±11.43 80.77±9.50 90.93±11.25 90.43±9.24 85.77±9.26 82.23±11.14 85.30±12.74 98.13±1.07 99.67±0.48 99.60±0.56a 99.40±0.86a 99.10±0.66a 30 88.47±10.53 96.40±9.38 85.60±9.54 83.03±8.00 78.67±8.47 88.97±8.66 89.70±9.81 82.80±8.77 81.20±8.55 85.40±11.63 98.27±1.01 99.50±0.86 99.27±1.20a 99.47±1.04a 99.10±1.09a 30 89.67±10.47 96.60±9.47 88.67±9.47 84.67±11.47 79.67±8.37 88.96±8.33 89.40±9.33 83.40±8.73 82.40±11.15 84.97±10.63 98.43±0.94 99.30±0.88 95.73±0.98 95.33±0.96 95.70±1.09 C 組T0 30 T1 T2 T3 T4 FT0 時組間比較值PT0 時組間比較值FT1 時組間比較值PT1 時組間比較值FT2 時組間比較值PT2 時組間比較值FT3 時組間比較值PT3 時組間比較值FT4 時組間比較值PT4 時組間比較值88.67±10.57 95.67±12.47 89.57±12.47 85.67±11.48 81.07±8.97 0.563 0.640 0.381 0.767 1.281 0.284 0.685 0.563 0.962 0.413 89.40±8.23 88.98±9.14 84.40±9.13 81.40±8.53 85.48±12.73 1.797 0.152 0.142 0.934 1.133 0.339 0.531 0.662 1.392 0.249 98.47±0.90 99.53±0.57 99.27±0.87a 99.33±0.76a 99.10±0.71a 0.495 0.686 1.333 0.267 115.489 0.000 149.981 0.000 104.328 0.000
O1、O2、O3、C 組產婦T1時刻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2、O3組產婦T2、T3、T4時刻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高于O1、C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四組產婦各時間點Ramsay 鎮(zhèn)靜評分的比較(分,±s)

表4 四組產婦各時間點Ramsay 鎮(zhèn)靜評分的比較(分,±s)
與O1 組比較,аP<0.05;與C 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T1T2T3T4 O1 組O2 組O3 組C 組F 值P 值30 30 30 30 1.93±0.25 2.01±0.15 1.97±0.18 1.97±0.18 0.678 0.567 2.47±0.57 3.30±0.60а 4.20±0.61а 2.33±0.48 69.674 0.000 2.33±0.66 3.30±0.60аb 4.03±0.49аb 2.13±0.73 59.874 0.000 2.33±0.55 3.17±0.46аb 4.20±0.61аb 2.10±0.30 111.042 0.000
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我國再次生育的產婦不斷增多,其中不乏瘢痕子宮孕婦。瘢痕子宮孕婦因為自然分娩風險較大,所以產科醫(yī)生多傾向于選擇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二次剖宮產產婦因為硬膜外腔粘連、腹腔粘連的概率高,再加上前置胎盤等異常因素增多,手術難度增大、手術時間長[5],導致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因此,二次剖宮產產婦術中更容易發(fā)生牽拉痛。牽拉反應主要發(fā)生在外科醫(yī)生牽拉腹膜、外置縫合子宮、清理宮腔、盆腔時,這些操作刺激內臟和血管壁的痛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經無髓鞘C 纖維傳導到脊髓,經過脊髓的多處易化和抑制過程的調節(jié)傳至大腦形成痛覺[6]。牽拉反應嚴重時不僅影響產婦的醫(yī)療體驗,甚至影響手術進程,相反,良好的術中鎮(zhèn)痛可以有效減輕剖宮產術中的牽拉反應,減輕產婦的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不適等不良反應,減輕產婦的恐懼、躁動等不良情緒,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為產婦提供滿意的醫(yī)療體驗[7]。有麻醉醫(yī)生通過控制麻醉平面來減輕牽拉反應,但麻醉平面過高會存在呼吸抑制、低血壓等風險[8],另有一些臨床研究中發(fā)現,這種牽拉反應與麻醉平面的高低無關[9]。目前經靜脈追加輔助藥物是減輕牽拉反應的重要補救措施,其中阿片類藥物使用較多[10]。
羥考酮是從生物堿蒂巴因提取物合成的純阿片受體激動劑,通過激動μ、κ 阿片受體起作用,對μ 阿片受體結合力比嗎啡弱,主要通過激動κ 阿片受體[11],兼具有鎮(zhèn)靜、抗焦慮等作用。羥考酮可以通過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激動突觸前神經末梢膜上的μ 阿片受體,將無髓鞘C 纖維傳遞向脊髓背角神經元的傳遞減少或抑制,從而延緩組織疼痛的傳播,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同時通過對κ 受體的興奮作用,可以抑制內臟化學感受器刺激造成的疼痛,進而使鎮(zhèn)痛效果提高,發(fā)揮內臟痛鎮(zhèn)痛作用[12-13]。鹽酸羥考酮注射液是一種新型制型,自2013年被我國及其它一些國家批準上市以來,已經逐漸取代嗎啡,成為使用最多的靜脈類阿片藥物[14],靜脈注射2~3 min 起效,5 min 左右達峰,清除半衰期為2~3 h,作用持續(xù)時間長達4 h,對免疫抑制作用較輕,對副交感神經無抑制作用,不會造成組胺釋放及心動過緩[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O2、O3組產婦的牽拉反應分級低于C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1組患者T2、T3、T4時刻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低于O2、O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0.08 mg/kg 的羥考酮對術中牽拉痛的抑制作用及其鎮(zhèn)靜效果均不理想,而0.10 mg/kg或0.12 mg/kg 的羥考酮可以為手術提供良好的鎮(zhèn)靜效果,并有效減輕術中牽拉反應。不同劑量的羥考酮對產婦的MAP、HR 均無明顯影響,但是高劑量0.12 mg/kg羥考酮靜脈注射后產婦的SpO2低于O1、O2、C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羥考酮具有劑量依賴性的致呼吸抑制作用有關[17-18]。本研究中選擇胎兒娩出后作為給藥時間點,避免藥物對新生兒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二次剖宮產術中靜脈使用鹽酸羥考酮可以減輕牽拉反應程度,并為手術提供良好的鎮(zhèn)靜效果,且在胎兒娩出后給予產婦0.10 mg/kg 鹽酸羥考酮可以提供良好的鎮(zhèn)靜效果和充分抑制術中牽拉痛,使產婦的生命體征更加平穩(wěn),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