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建鳳
摘 要:科學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是推動國家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科學技術對國家建設的偉大作用,致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并在多個場合、多個時間發表了關于科技強國的講話,對科技強國進行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的重要論述是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科技創新思想的基礎上,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科技觀,并在實踐中深化人們對科學技術重要性而形成的,主要體現在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核心、加強國際交流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渠道、依靠人才和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力量源泉、落實“三步走”戰略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具體步驟、實現人民利益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對于豐富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和推動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展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科技強國重要論述;背景;內涵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001-03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國家之間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激烈競爭不斷,國內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的建設日益重要,在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地位顯赫突出、作用越發明顯。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通過科技進步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減少對外科技依賴性,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發展、大力支持科技建設,在治國理政實踐中逐步助推科技強國的建設。
一、習近平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的理論背景與現實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在借鑒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思想、發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相關論述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發展、當下國際國內形勢所需而形成,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緊迫的現實背景。
(一)理論背景
習近平在治國理政長期實踐中,勤勉好學、研讀經典,通曉古今,既借鑒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思想,又繼承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科技論述,為科技強國重要論述的形成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借鑒馬克思主義科技觀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本身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有著深入研究,并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新的思想內容,用以指導我國科技建設。馬克思恩格斯一直高度認同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1]正是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中了解馬克思主義相關思想,認識到社會生產力發展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意識到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察覺到通過科技創造出先進生產工具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堅定了他建設科技強國的決心,推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的高度重視。在多次講話中強調科學技術對于國家發展的特殊地位和現實生命力,“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盵2]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盵3]堅持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
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相關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對前人科技觀點的提煉升華、概括總結,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發展,形成符合新時代發展的重要論述。從毛澤東到胡錦濤,歷任領導人都大力支持科技建設。毛澤東認為,通過學習先進科學技術,推動本國經濟社會發展,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要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盵4]鄧小平認為,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的推動作用,在講話中提出:“中國要發展,離開科學不行,發展高科技,我們還是要花點錢,該花的就要花。”[5]江澤民針對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創造性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盵6]胡錦濤立足于國家復興的遠大目標,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盵7]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的講話正是對以前國家領導人相關思想的深化拓展,根據國家實際情況,結合實踐發展所需,對新時代科技建設賦予新的時代任務、歷史使命和理論遵循。
(二)現實背景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意識到科技對促進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性。同時也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大局所迫、形勢所逼,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提供了現實基礎。
國家發展所需??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我們只有具備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擁有先進的生產力,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影響之遠、意義之深。當前,進入新時代,面臨著新要求,必須有所新作為,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力量等尖端領域的發展。同時,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社會發展一些問題開始顯現出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遭遇一些挑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的遲遲未解決,阻礙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問題的順利解決離不開科技的發展進步,只有科技進步,作為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取得質的飛躍,才能以生產力為基礎促進其他問題的妥善解決。
國際競爭所需。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政治多極化的全球背景下,國際社會形勢日益嚴峻、環境日益復雜,對于這種發展趨勢,把握得當,就是機遇,把握不當,就是挑戰。為更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8]必須高度重視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包含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競爭,特別是以科技研發為基礎的高深、尖端領域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需要我們重視科技力量,推動科技發展,確保國家未來在各方面科學技術躋身于世界前列。只有堅持科技強國,才能推動國家綜合國力的上升,才能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習近平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的主要內涵
理論來源于實踐,是實踐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的產物,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核心
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盵9]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科技強國的建設,離不開黨的科學領導。要推動科技進步,加快科技強國建設,必須有足夠強大的領導核心發揮總攬全局的作用。
堅持黨中央的統一領導。新時代的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必須緊緊圍繞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服從服務于黨中央,主動向黨中央看齊,聽黨指揮,國家發展哪方面需要創新,就在哪方面加強科技創新?!爸袊獜娛ⅰ⒁獜团d,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10]要建設科技強國,必須繼續保持黨中央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提高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制定先進政策、推進改革創新的能力,使黨在科技強國建設中發揮好領頭雁作用,助推科技強國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國際交流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渠道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國際背景下,國際交流日益緊密,參與國際交流,發現別國在某些領域優于我國的科學技術,見賢思齊,吸收世界優秀先進技術,不斷激發我國的科學技術創新。
參與國際合作,“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正開展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建設,著力建設面向全球的開放合作和協同創新網絡。”[11]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加強全球開放合作,必須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茖W技術的創新,需要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擁有全球視野,把握世界發展趨勢,積極走出去,與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合作,與世界一流學校交流,與世界一流企業溝通,謙虛有禮,開闊眼界,探尋創新奧秘。科技強國的建設,需要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將“走出去”所獲得的先進知識、技術,竭盡所能引進回國,吸收他國先進技術,結合本國具體情況,為我所用,促進科技強國的建設。
(三)實現人民利益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根本目的
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為了實現人民利益??萍及l展作為國家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無論科技怎么創新、如何發展,都必須時刻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需求為導向。只有維護好人民利益,科技的發展進步才能被人民認可,才能推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人民利益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加,如若科技創新跟不上,現行生產力就不能實現人民的美好需求。人民利益需要呼喚著科技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的:“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盵2]人民需要催促了科技創新,也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強化科技轉化,提高科技轉化率,確??萍紕撔隆⒓夹g進步始終服務于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四)依靠人才和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力量源泉
從建國以來,我國一直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依靠科學技術推動國家發展,始終朝著科技強國的目標不懈奮斗,科技強國的建設,離不開自主創新能力培養,離不開人才支持。
人才和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推動力??萍紡妵慕ㄔO離不開科技的創新,科技的創新離不開大量人才的參加,只有高素質人才的鼎力支持、踴躍參與,才能為科技創新提供必備的智力支持,美國科技走在國際前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才資源充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盵8]在人才積極參與的基礎上,重視科技創新,大力培育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知識和技術,推動科技強國的建設。
(五)落實“三步走”戰略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具體步驟
科技強國的夢在前方,科技強國的路一步一步走,科技強國的建設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故步自封,需把握本質規律,結合具體國情,按規律行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深刻分析世情國情當黨情的基礎上,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級科技強國,在全球科技界擁有話語權,科技強國建設必須堅持“三步走”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12]“三步走”戰略科學的將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分為具體的三個階段,由創新型國家到創新型國家前列再到世界科技強國,將未來目標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為我國的科技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近些年的奮斗目標,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
三、習近平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的重要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意蘊深遠、高瞻遠矚,既形成于治國理政長期實踐中,又彰顯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又指導著新時期科創新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意義:有利于拓展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新境界
先進思想的形成,必然離不開現實基礎,因為離開實踐討論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的問題,這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正是形成于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偉大實踐中,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出新思想、新觀點,一定程度上,這些新觀點、新概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知識。
自主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萍紕撔?、科技強國的建設,離不開對先進技術的借鑒、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的是堅持自主創新的理念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結合當前實事發展,指出:“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10]自主創新既不是閉門造車,也不是完全的拿來主義,而是要堅持以我為主,掌握好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科學技術的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要堅持獨立自主、破舊立新。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從實踐中悟出了一個真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變得強大的根本力量、決定因素在于自身的強大,外來的一切因素都只能起到影響作用,并不能起到關鍵決定作用。科技強國的建設亦是如此,要建成科技強國,走在世界前列,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長期把創新擺在黨和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位置,把人才培養擺在黨和國家的重要位置,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落后制度,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思想,這樣才能培養出我們自己的創新型人才,擁有我們自己的創新體系,具備自我創新的能力,鋪設好走向科技強國的康莊大道。另一方面,堅持強國觀念、全球視野。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同時,還需要嚴格約束、要求自己,立足中外、放眼全球。時刻關注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軌跡,吸收借鑒他國優秀先進技術,跟上時代發展潮流,并始終以科技強國來要求自己科技創新相關工作。在緊跟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步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早日超越他國,走在世界前列,成為科技強國。
(二)現實意義:有利于推進新時代科技強國建設工作的展開
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對實踐具有一定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進理論,對于新時代科技強國建設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為科技創新提供方法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方法指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技強國的重要論述既反映了迫切的時代要求,也深刻地體現了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因時制宜、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科學思維方法,對于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要建設科技強國,既需要思想重視科技創新,還需要領導干部帶頭增強科技創新本領。我們要認清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環境,看到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懂得科技創新對于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重視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動中堅持將科技創新工作擺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推動科技的創新。在科技創新的具體實踐中,需要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做好領導干部,要勇于創新、善于創新、能夠創新,面對新環境、新要求,既要結合以往的優秀經驗,又要銳意進取、敢于突破,不斷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新,自上而下在社會上形成勇于創新、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走在時代前沿,必須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作為新時代科技建設的行動指南,舉旗定向、謀篇布局、頂層設計,在此指引下,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斗、不懈努力、砥礪前行,共同推動科技強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4.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7-275.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32.
[4]? 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7-288.
[5]?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3-276.
[6]? 江澤民文選: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8.
[7]? 胡錦濤.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提高科技創新效能[N].人民日報,2012-7-30(15).
[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3-122.
[9]?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
[10]?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29.
[11]? 童婷,孫輝.拓展新時期拉美科技合作——以中國科學院對拉美地區科技合作為例[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9):972-978.
[12]? 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6-01(02).[責任編輯 毛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