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優先發展農村經濟社會改革思路,被稱為鄉村振興戰略,對我國農村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農業大國,當前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體系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十分重要。想要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就需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當前鄉村振興發展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有待完善,為了全面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整體水平,需要突破農村經濟發展的限制,將現代化技術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探討
鄉村振興是我國現代化農業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性策略,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要求政府積極引導鄉村經濟管理的多元化發展,完善現有的管理制度,要求多元化主體共同參與到財政措施落實的過程中,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機制,打造優秀的經濟學分析團隊,制定出合理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一、農業經濟管理對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1.實現鄉村振興宏偉目標
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就需要保障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全面提高我國農民的經濟收入,助力我國經濟形勢的繁榮發展,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鄉村振興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遵循積少成多的發展原則。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對農村產業進行合理規劃,調整現有的農業經濟結構,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發展資源,加快新型農村建設。
2.提高農村居民的參與熱情
鄉村振興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還需要農村居民的辛勤勞動和無私付出,農民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想要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就需要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參與熱情,積極主動地進行鄉村振興工作規劃。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村現有的居住環境,實現農村居民增產增收,只有讓農村居民獲得切實的經濟效益,才能夠更好地相信國家政府的領導,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勞動積極性得到顯著增長,為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目標和任務
1.加強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將農業發展作為核心內容,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當前我國的城鎮與農村處于發展不均衡狀態,存在許多突出性問題,想要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有效縮短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只有將城市與農村處于平衡的發展狀態下,才能達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農業農村的發展需要了解城鎮與鄉村之間的辯證關系,實現城鄉融合一體化治理,做好農村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農業經濟管理方案的創新創造前提條件。
2.在農業農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對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制定有著重要影響,需要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高農業建設質量,充分發揮出農村企業的品牌效應,助力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導,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綠色發展理念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密不可分。因此,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制定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方案,改變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選擇合適的生產經營方式,實現自然環境保護目標。農產品加工制造業需要在提高生產質量的同時,樹立信用良好的企業品牌,運用品牌化的發展優勢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推動我國農村建設的生態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3.促進農村居民創新創業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推動農村居民創新創業,農村建設并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結合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模式來看,想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帶動農村經濟效益的提升,就需要大力發展農村獨有的文化資源,通過科技創新、旅游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等項目,構建特色農村產業。大力發展農村傳統手工藝,在農村建立高標準示范園區,開辦特色農場,做好農業生產階段性服務標準建設,規范現有的農村服務行為,整頓傳統服務市場,保障人們的切身利益,提高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人們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實現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不足
1.經濟管理體制有待創新
結合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現狀來看,存在著財務設置不科學的問題,許多企業對自身的權利和責任尚不明確,制定的財務收支程序有待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十分落后,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負責人在財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的現象,開展的財務流程十分混亂,白條支出問題頻繁發生,工作人員缺乏對財務紀律的認識,村內的財務賬冊缺乏有效管理,導致在農業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財務風險,造成集體經濟資源浪費。想要在國家經濟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農業經濟的重要價值,就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結合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創新農業現有的經濟管理體制,全面提高農村經濟效益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2.管理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
結合多年來農業經濟管理的經驗,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了解當前的市場經濟需求,在全新的網絡環境下積極地迎接互聯網時代對傳統農業經濟管理帶來的沖擊。結合當前我國農業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村所采用的農業機械設備十分落后。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青壯年奔赴城市,農村現有的勞動力數量大幅度降低,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不理想,先進生產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足,難以實現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專業程度較高的工作人員,受到薪資待遇水平的影響,不愿意到農村工作,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停滯狀態。
3.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不高
鄉村振興背景下想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就需要加大對新技術核心設備的投入,遵循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結合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現狀,制定出合理的發展方案,由于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處于滯后狀態,科技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農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缺少先進的技術設備作為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雖然一部分農村逐漸認識到農業科研的重要性,但由于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對農業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足,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大多數農業發展領域尚未實現自動化、現代化的建設要求,受到薪資待遇水平的影響,大量農業技術人員流失。
4.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受到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中國許多地區的農業建設依然保留傳統的管理形式,與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脫節,信息技術尚未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1.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MAP農業經營模式(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最早為中化農業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過程中,在多個區域進行試點執行,該經營模式的有效應用,讓農業的生產活動形式開始逐漸向著集成化、規模化發展,對農業生產所具備的資源優勢進行全面整合。通過農業經營管理平臺的建立,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業經營模式,構建科學的農產品產業鏈,能夠實現機械化生產、農業種植和農產品推廣等工作內容的完全覆蓋,我國許多農民采用自由入股的形式,主動參與到集成化生產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需要保證管理的統一性、分工的協調性,營造一個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為了將MAP農業經營模式作為常態化經營手段,全面提高模式運行的穩定性,就需要特定區域的農業管理部門,組織農戶共同參與到農業知識和現代化生產技術的學習與推廣過程中,積極地向農民傳遞現代化市場以及農業發展理念,實現創新創業的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目標。
2.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1) 農業生產管理。結合現代化農業科技,融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全面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構建大數據云平臺,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對龐大的資源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分析當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運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農業產品的推廣與宣傳,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按照消費者需求選擇合適的銷售方向。為了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建立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生產形式,更好地實現農業生產附加物資源的有效轉化,為農業生產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2) 農產品加工管理。在進行農產品加工管理的過程中,想要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需要不斷開發農產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區域建設優勢,建立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農業項目,對該項目的發展前景進行綜合評價,建立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生產線,與當前的社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想要全面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遵循商品的差異化需求趨勢,創建具有良好商業信用的農業品牌,為后續的農產品宣傳、推廣奠定有力基礎,同時品牌化發展具有區域產業帶動性作用,能夠為農村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農產品加工是對區域農業資源的開發與運用過程,在產品中融入獨特的人文風俗,能夠賦予產品特殊價值,更容易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結合農業發展形勢建立生態旅游項目,關注當前農村地區豐富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創造全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挖掘農村第三產業的商業價值,將其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手段。
3.加強農業經濟科技創新
現代化知識經濟時代,農業科技開始成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好農業科技創新,融入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技術研發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形式,完善現有的農業基礎生產設施。為農業科技創新奠定有力基礎,打造一個科學的農業生產環境,區域政府需要成立專項資金,并出臺資金監管機制,做好當地水利設施建設,自動完成農業的灌溉,通過道路修繕營造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構建網絡服務系統,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準,保障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融入全新的管理理念,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將農產品生產作為主要核心,改變單一化的發展形勢。根據消費群體的基本特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滿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新需求,深入挖掘農產品的附加值,根據得到的市場信息反饋,轉移農業經濟發展的重心,在完成產品精加工需求的同時,開發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結合現有的區域農業資源進行特色手工業發展,加強品牌化農村文化產業建設,建立更加豐富的農業經濟發展渠道,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升級。
4.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1) 搭建數據庫。數據庫的建立能夠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安排專業的管理人員負責完成與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的信息化數據庫建設,在管理方案制定的過程中,結合數據信息進行資源共享,對農業經濟管理形式進行調整。篩選出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農業經濟數據,完成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工作,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隨著電子設備在我國的普及應用,需要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向用戶分享當前農產品的市場信息,并為后續的經營管理提出寶貴意見。農村的農戶能夠結合農產品的市場發展趨勢,對現有的農業生產方案進行調整,有效預防潛在的市場風險問題。
(2) 建設示范區。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因此,可以搭建信息化建設示范區,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進行驗證,同時可以作為相關工作人員的實訓基地,在實踐過程中總結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改進方案。當信息化系統操作熟練度符合標準后,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宣傳,示范區建設地址的選擇,需要具有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一般處于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在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融入信息化技術,對當地農民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聘請信息專家設置技術講座解答農民提出的工作問題,并演示現代化信息工具的使用方式,加快區域農業經濟建設。
五、總結
黨和政府需要根據鄉村振興發展策略,制定出合理的經濟管理方案,解決當前農業發展問題,建立全新的管理體系適應農村發展業態,實現農村經濟多元化的戰略目標,創新傳統的農村經濟服務機制。
參考文獻:
[1]胡玲.強化農村“三資”管理助力鄉村振興策略探討[J].理財(審計版),2021(4):89-90.
[2]楊天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直播助力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2):73-76.
[3]王從盛.鄉村振興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07,370.
[4]宗海俠.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研究[J].新農民,2020(34):6,19.
[5]詹宏偉.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論蘊含和現實啟示——兼論鄉村振興中的產權改革問題[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06):131-138.
[6]馬艷.鄉村振興視域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探討[J].山西農經,2021(10):69-70.
[7]王蕊.試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應對[J].商訊,2021(14):151-152.
[8]王曉梅.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5):54-55.
[9]吳玉靜.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分析[J].大眾投資指南,2021(09):9-10.
[10]晏欣榮.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04):46-47.
作者簡介:章麗瓊(1984- ),女,漢族,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農村金融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