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唐欣



摘 要:將“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主體,以科研教學互動為兩翼”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一體兩翼”,并以一體兩翼為研究切入點,以建構主義理論、情境學習理論、探究式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從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入手,闡述一體兩翼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結合導入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對結合了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兩種方式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績效的評價方法進行解析,并以某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為樣本,對該評價機制進行實例分析。
關鍵詞:一體兩翼;科研項目驅動;翻轉課堂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119-04
引言
創新型人才已成為市場的主流需求群體,他們屬于契合社會需求導向、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專業知識扎實、創新學習和實踐應用能力強、擅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人才[1],也是未來高等院校培養畢業生的導向。但目前還是有部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活動存在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不契合、理論講授重于實踐訓練、教師科研與教學活動脫節、學生綜合性素質培養難以落到實處等現象[2]。為此,建立能夠融合教師科研活動、日常課堂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三個目標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云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將上述三者契合恰當的教學工具就是翻轉課堂。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過程有效融入教師的科研活動,同時保障高校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我們可以采取以項目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將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也即“兩課融合”)的途徑[3],將教師理論課題研究方面的成果融入到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有效培養畢業生的理論創新思維技巧。同時,可以將教師實踐指導類課題研究方面的成果融入到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之中[4],以有效提升畢業生的實踐工作能力。
因此,通過科研項目導入對翻轉課堂教學進行驅動,能夠將課堂教學上教師知識傳授、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師生共同探究項目、線上線下教學活動互動、項目成果概括與知識固化等行為整合在一個連續性的教學體系之中,從而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師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工作技巧,以創新教育與科學研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為主線,實現教學、科研及實踐三種活動的科學結合,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最終達到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本文將這種整合性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一體兩翼”,即“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主體,以科研教學互動為兩翼”。我們將以此為研究切入點,對基于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并擬導入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結合對一個教學實例的分析對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績效進行闡述。
一、理論基礎
基于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涉及到了三個方面的理論支撐點:第一,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勢必涉及到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行為,我們擬借鑒建構主義理論為分析的支點;第二,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勢必涉及到創建項目研究的情境,我們擬借鑒情境學習理論為分析的支點;第三,科研項目對課堂教學行為的驅動效應勢必涉及到師生對項目的探究,我們擬借鑒探究式教學理論為分析的支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和維果茨基等人[5]。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它認為學習者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疑問和興趣是知識獲取的關鍵,成功的學習績效來源于學習者對所學知識進行的主動建構[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取和擁有是源于學習者自身的主動建構,而非僅僅是被動地接收外界所傳遞的信息,知識體系來自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行為,同時也建構于該主動學習活動之中[7]。因此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課堂教學活動自然地表現為翻轉課堂的形式,教師并非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擔任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習者實現對自身知識的建構過程。
情境學習理論強調知識與情境之間的交互效應,學習者通過在真實情景或者仿真的預設情境中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真實的活動中,并在此過程之中真正解所學知識的含義和價值[8]。在情境學習理論的視角下,師生都重視對知識的學習和分享,由教師充當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情境設置的幫助者,提供理論體系上的支架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參與式的學習[9]。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圍繞真實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探索活動,體驗完整且真實的探究過程,進而讓師生、生生之間都成為學習的共同體,在針對情境學習的過程中共享思想、整合思維、共同學習[10]。
探究式教學理論強調讓學生在積極實踐(實驗)的過程中發現新的現象、進行新的探索、構建新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實踐性更強,學習體驗更豐富。探究式教學活動比較適合應用于翻轉課堂授課,課前的任務布置及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屬于初級階段的探究行為,課中師生一起解決疑難、動手實踐、構建知識的活動屬于較高階段的探究行為,課后的知識的應用和創造、理論體系的完善屬于更高階段的探究行為。探究式教學活動所對應的是被動識記知識,二者分別處于知識學習序列的兩個端點[11],真實教學活動往往是這兩種知識學習方式的組合,具體構成情況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雙方狀況、教學內容屬性等共同決定。
二、一體兩翼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設計: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
如前所示,本文認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概括為“一體兩翼”,也即“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主體,以科研教學互動為兩翼”,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能夠以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兩種方式為錨定點,通過教師的各類科研項目的驅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適合自身情況及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的項目,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同時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并與教師協同完成項目的研究任務,高質量地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具體培養路徑可以概括如圖1所示。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的應用
為了對一體兩翼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也即在以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兩種方式為錨定點的基礎上,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否能夠得到較好的提升,本文擬以一個翻轉課堂實際教學工作為實例,進行量化對比分析。為達到這一研究目的,首先就需要選擇合適的量化分析工具。為克服主觀因素的影響,我們導入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以某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為樣本,對結合了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兩種方式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績效進行評價,具體的評價機制如下所述:
1.變異系數法確定指標的權重。設U={u1,u2,…un}是待評價的n個方案集合,V={v1,v2,…vn}是評價因素集合,將U中的每個方案用V中的每個因素進行衡量得到一個觀測值矩陣A=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其中aij表示第j個方案關于第i項評價因素的指標值。向量aj=(a1j,a2j,…amj),(j=1,2,…,n)表示第j個方案關于m項評價指標的評價向量。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公式如下:
若Ft 3.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建立,是基于科研項目驅動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評價的前提。為保證評價結果的全面、準確和客觀,在遵從科學性、可比性、可行性三個原則的基礎上,本文選擇教師維度、學生維度、科研維度、教學維度四個方面為切入點,來描述基于科研項目驅動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即用教師科研教學互動狀況、教師自身綜合水平的提升狀況作為教師維度的衡量指標,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程度、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程度作為學生維度的衡量指標,用理論研究類科研項目的完成狀況、橫向咨詢類科研項目的完成狀況作為科研維度的衡量指標,用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狀況、翻轉課堂教學內容的傳授狀況作為教學維度的衡量指標。 三、實例分析 本文選擇了湖南省某地方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4個同年級的本科班級(X1、X2、X3、X4)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基于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的綜合評價模型,對四個班級實施科研項目驅動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和對比分析,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對4個班級進行分組,1班(X1)同時導入了縱向理論研究類項目和橫向實踐咨詢類項目到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之中,2班(X2)僅只導入了縱向理論研究類項目到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之中,3班(X3)僅只導入了橫向實踐咨詢類項目到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橫向實踐咨詢類項目到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之中,4班(X4)未導入科研項目到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其中X1、X2、X3作為實驗組,X4作為參照組。 其次,根據變異系數法,利用教師科研教學互動狀況、教師自身綜合水平的提升狀況、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程度、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程度、理論研究類科研項目的完成狀況、橫向咨詢類科研項目的完成狀況、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狀況、翻轉課堂教學內容的傳授狀況等8個指標各自的標準差和平均值的比值,得到了初始了權重,通過歸一化處理之后,得到各自的最終的權重。從最終的權重結果來看,各個指標之間的比重相差不大,各個統計指標的權重數值相對比較均衡如下頁表1所示。 由于統計數據具有不同的數量級,根據相對偏差模糊矩陣法的前兩步驟,可以將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相應的模糊矩陣,根據上述的科研項目驅動下翻轉課堂教學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評價模型,結合相對偏差模糊矩陣法,得到上述4個樣本班級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程度如表2所示。表2數據顯示,同時將理論類和實踐類項目導入翻轉課堂教學活動所培養出的本科學生具有最好的創新型人才特征,實踐類項目導入和理論類項目導入均可提升本科學生的創新型素質,其中實踐類項目的導入對學生創新型素質的促進作用更大。 結語 基于目前項目驅動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導向等行為已成為高等院校日常教學和人才培育的主流趨勢之時,本文以一體兩翼為背景,通過以科研教學兩翼互動,力圖提升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首先闡述了建構主義理論、情境學習理論、探究式教學理論、以明確科研項目驅動、翻轉課堂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等本文研究的支撐點;然后從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入手,闡述了一體兩翼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最后結合導入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對結合了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兩種方式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績效的評價方法進行了解析,并以某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為樣本,對該評價機制進行了實例分析。 在理論分析方面,本文的研究為科研項目驅動、翻轉課堂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三者之間關系的明晰做出了嘗試性的探討,同時還為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實證評價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考慮到科研項目驅動下翻轉課堂教學活動涉及到了縱向課題、橫向課題、翻轉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市場需求導向、創新型人才培養等因素的多重屬性,本文所使用的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方法無須對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所建立的相對偏差模糊矩陣分析模型在消除量綱的同時得到了一個負向性的模糊分析矩陣,利用變異系數法來確定指標的權重相對合理,可以有效地克服主觀因素的影響,因而可以較好地達到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精確評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翠英,溫衛中.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2]? 李凌霞.“慕課+翻轉課堂” 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136-138. [3]? 周榮斌.推動課堂與課題的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5):27-29. [4]? 王廣輝.“兩課融合”:教學與科研的互動共生[J].教育科學論壇,2016,(12):37. [5]? 楊春梅.高等教育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江蘇高教,2016,(1):59-63. [6]? 李倩.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教學在高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5. [7]? 宋志鵬.基于項目案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8]? 齊會娟.基于項目的學習在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9]? 劉平.項目教學法在中職Flash 動畫制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10]? 黎加厚.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EB/OL].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網站,2003-03-20. [11]? 田愛麗.翻轉課堂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研究—以科學課和和項目設計的翻轉課堂教學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5,(20):39-43. [12]? Tornikoski T.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Emergence:A Legitima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311-335. One Body With Two Wings:Research on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Bas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Driving an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KANG Jian1,TANG Xi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2,China; 2.School of Accounti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mode of “tak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main aspect and tak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eraction as the two wings” is summarized as“one body with two wings”,and by using“one body with two wings” as research entrance point,constructivism theory,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inquiry teaching theory are elaborated firstly.Then,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ody with two wings” is elaborated from the early,middle and later stage.Finally,by introducing relative deviation fuzzy matrix analysis method,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which combines the driv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has been analyzed,and the example analysis is completed by using 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 in a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as empirical analysis sample. Key words:one body with two wings;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driven;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