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理劍川的白族木雕作為民間手工業,在其工業化發展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一是面臨著傳統工藝、市場經濟、民族文化等諸多普遍和特殊問題。二是技術裝備對木雕產業化生產效率的影響;三是木雕工藝品產業化市場的制約。本文旨在對劍川的主體經濟發展、木雕產業化合理可持續發展、白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國民經濟與文化的良性互動等方面進行更有益的探索性研究,以探索改革創新以節約成本的必要性及途徑。
關鍵詞:大理劍川;手工藝;木雕產業化;成本問題
一、大理劍川白族木雕產業化的特征
1.木雕產業化生產制作的工藝基礎
大理劍川白族的木雕根據其應用范圍類型的不同,通常可以劃分成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和傳統的木雕手工作品三類。
從其藝術風格上來說,大理劍川木雕作品是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木雕中一個具有很強代表性的南派木雕。大理劍川白族木雕作為云南省古代木雕藝術特點的代表作品,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第一,順應中華人民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欣賞習慣;第二,著力于寫實,具備豐富的文化和藝術想象力;第三,融合了白族人民所追求的平靜、和諧、自由的人文主義生活觀;第四,體現了白族人民勤勞創作、勇于創新、愛好藝術的精神。
2.木雕產業化的產值規模及產品類型
在我國木器工廠剛剛起步的時候,由于我國計劃經濟制度的特殊性,生產加工的木雕家具大多用于出口創匯,而這類木雕家具總體上規模較小、產品種類相對單一、手工雕塑傾向偏重等,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我國木雕行業產業化的薄弱和特殊狀況,因而缺少相應的生產率、產值的信息。2000年以后,大理劍川實業木雕廠的產業化已經開始逐漸轉向呈現“縣企+村社”的現代市場主義綜合二元化產業發展模式特點,其增加產值與產業規模都開始呈現出了穩步快速增加的增長態勢。相關行業統計數據分析表明,產值上2009年,木雕木刻工藝完成產業化的年度總產值已高達7000萬余元。至2011年底,全縣木刻工藝年度總產值已經首次突破1億2千萬元。在公司企業經濟組織整體構成上,從最初的唯一只是一家經營民族式的木材家具生產和加工廠,至今已經逐步發展成為10余家專門從事生產各種木雕家具制造的大型企業,個體戶1500多戶,經營規模大戶40余家;在各種木雕家具制作系列產品上,已經逐步發展并形成了多種風格系列200多個不同的產品花色。歸納起來,大理劍川民族木雕加工產業化已經初步呈現了一個由工業產值逐漸從低變高、規模從小變大,穩步向前推進的整個發展過程。
二、大理劍川白族木雕產業化的發展現狀及模式
1.大理劍川木雕產業化現有的經營模式
劍川木雕以“獅河木雕”為首的品牌打造出了顯著效果。2008年的數據表明,全年木雕制品生產的總支出超過5500元,在外地擁有數十個不同規模的經營網點。政府大力扶持加上借助于對旅游及其他民族文化進行包裝,“獅河木雕”這個品牌的生產和銷售效益使得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從中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推動,走向了一個較為好轉的發展階段。自2017年起,大理州劍川縣政府為鼓勵和宣傳劍川木雕的產業化發展,打造了集旅游、文化、休閑為一體的“木雕藝術小鎮”,并將此前分散于各個村落的作坊式生產的木雕散戶進行了一次有規模的聚集,各木雕商家集中于此,形成了一個以木雕為主題的可供游客參觀、購買和交流木雕藝術的聚集地。劍川木雕產品在此首次實現了以旅游帶動發展的規模化銷售形式。以此為雛形,劍川縣政府又自2019年啟動了“魯班小鎮”旅游項目,現已基本完工并對外開放。不難看出政府部門對劍川木雕發展的重視程度,以及為推廣劍川木雕的發展所做的經營模式改革措施,這些都證明了木雕正朝著產業化發展的趨勢推進。
2.大理劍川白族木雕產業化發展模式
(1) 經營渠道
木雕的各類商品由于大戶訂做得比較多,并且已經具備了一些大戶自創品牌,各個大型木雕專業散戶也可以通過自己品牌承接的各個木雕企業或者各個木雕加工企業,直接接收訂單或者以分包的各種形式直接進行批發生產,以整合木雕企業已有的專業市場經濟資源,結合地方各級政府大力打造的“獅河木雕”的品牌知名度和自創品牌,進一步開拓整個木雕市場資源,以此為生產主體和銷售渠道。
(2) 目標市場
劍川木雕主要面向民俗市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其產品的銷售和供應包括周邊大型私人市場的需求和滇西地區內部分廠家的批發或定制。按照其地域性和范圍進行劃分,兩者都以滇西、省內的市場為主,并且它們還覆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國內東中部地區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而由于木雕是受制于現代化運輸方式成本上比較高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市場范圍不再是其他質重量少的傳統手工技術產品。
(3) 品牌地位
現如今,獅河工藝木雕已經逐步發展壯大,成為該行業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品牌。大理劍川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就把大理劍川木雕產業作為發展重點和重要支撐性產業品牌。此后,又把大理劍川木雕的旅游產業化、旅游服務業發展作為長期促進大理劍川區域實體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戰略特色產業和具有支撐性的支柱產業。2000年以后政府著重打造具有劍川白族木雕特色的“獅河木雕”品牌,這個知名品牌的產業國際化和影響力也進一步增強。
三、大理劍川白族木雕的產業化發展及其成本問題
1.木料來源對木雕產業化的成本制約
根據木材資源所獲取途徑的差異,可以把它們劃分為合法的木材和違規的木材。也正是由于“合木”和“非木”之間的不同,才造成最終木雕商品在實際生產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合木”由于渠道廣泛、價格適中等特點,生產出的木雕產品沒有木材“特殊性”的特點,因此價格相對較低,利潤空間也偏低,導致在木雕產品市場上不被看好,通常愿意買此類木雕產品的買家為對木材沒有特殊需求但偏好木雕藝術呈現的普通大眾群體。而“非木”則較為特殊,通常包括諸如紅豆杉、紫檀木、紅木等受到嚴格保護的珍貴木材,對于“非木”特殊的消費偏好,使得由“非木”生產所制成的木雕商品攜帶上的“天價”、“一木難求”等廣泛的市場性標簽,使得“非木”的價值畸形增長,導致木雕行業及部分買家對其特殊的青睞。而更重要的是不論木材是寶貴或者稀缺,這最終會造成不合理的木雕企業經濟效益的分配,特別是一些帶有復雜雕刻技藝的木雕上就體現得尤為明顯。
2.工藝與設備使用對木雕產業化的生產效率影響
我國木雕生產技術主要依靠機械化的雕塑和傳統手法雕塑。兩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和相互制約的作用和關系。機械化的雕塑主要是通過雕刻圖像的數字化設計和對電動手臂等工具進行雕刻和操作;傳統手法雕塑在于對木雕或半成品進行精雕細琢的高級深度化處理。大量重復的工作已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即能夠完成絕大多數外圍木雕材料加工的任務,這就節約了木雕工匠的大量勞動時間,且有助于去克服因單純的手工操作方法面對小型或者批量式木雕材料生產時的缺陷。而且傳統木雕工藝的關鍵在于手工雕琢,最終能夠提高木雕工藝的商品化水平。而這種機械化給我們的手工技術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常常被忽略,木匠人才已經變得越來越多,但手工專業化雕塑技術操作能力卻逐步下滑。并且由于機器生產已經占據一定比例的木雕生產,使得更多的木匠越來越依賴機器所帶來的便捷,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產品樣式單一”、“缺少創新力”、“缺少匠心精神”等一系列影響木雕藝術性的問題。而木雕藝術性的欠缺也會導致顧客不買賬,一味追求批量生產的劍川木雕會出現已生產的產品沒有人買,庫存積壓又會導致商家資金周轉的困難。
3.木雕的手工業屬性對產業化市場的約束
一是手工生產存在制約,即生產投入周期較長。由于劍川白族木雕的“非遺”特性,為了保證產品的藝術性和工藝性,大部分生產需要靠人力手工雕刻的方式來完成,手工雕刻還需要一定的技藝和創新性要求,因此在完成一件木雕作品的過程中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有些作品甚至需要多名工匠共同協作完成,因此生產投入的周期是比較長的。此外,對手工雕刻的工匠要求也較高,通常需要由木雕師傅自行招募學徒,學習雕刻的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七八年。并且劍川縣各家木雕師傅都要求學徒在學完雕刻技術后留一年的“謝師”,即為木雕師傅做一年的義務勞動。可以看出,在當地,一名合格的木雕工匠,從拜師學藝到真正掌握木雕技術后自立門戶需要三至十年不等的時間,有些技藝更高深的師傅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木雕產品作為手工藝產品,存在其對市場化的制約。
二是銷售渠道單一。由于劍川木雕基本采用單一的預訂方式進行銷售,即“客戶下單——商家接單——商家出貨——客戶確認收貨”的方式,所以在客戶下單時往往只需要先支付預付金,等確認收貨時再交付尾款,所以導致商家的資金回流較慢。但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這種單一的銷售模式無法滿足商家的銷路需要,導致商家訂單有限,收入提升緩慢。即使劍川縣政府推行的各類旅游項目會對木雕產品的銷售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各商家的接單形式基本沒有變化,即便有旅游產品的頭銜加持,也只是增加了一定數量的消費者,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銷售渠道的單一性。
四、大理劍川白族木雕的產業化發展及成本問題的應對
1.優化木雕產業化生產銷售的既定結構
劍川木雕作坊應該盡量克服“單打獨斗”的薄弱地位,可以優先考慮利用或者借助社團、商會等多種渠道與其他組織加以適度的聯合,以培養壯大自己的實力,向社團和家庭大戶的規模與實力前進;大戶更多地應該是注重對社會資本的積累和重新投入,做大或者辦強其原有的中小型工廠,通過引進先進設備、擴充生產經營規模、增強生產效率、拓寬市場銷售渠道等手段,向一個公司式企業化的現代制造商企業方向前進和發展;木雕企業則是應該著眼于行業的發展趨勢,從一種較為宏觀的角度去思考自身的未來發展,不但需要在增加產值、擴大規模、完善經營網絡等軟硬實力上多下功夫,而且也需要著眼于科技創新、品牌塑造、文化內涵的提升。對于木雕人才的培養也應該加大力度,如職業類中學或上一級專科學校應設置木雕專業,結合木雕雕刻的原理和實踐,培養出一批能夠適應木雕產業化發展形勢下既掌握雕刻技術,又對雕刻藝術有獨特創造的人才,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木雕的產業化形態。
2.調整木雕行業和產業化運作的方式
合理調整決策者的決策方向。在決策者樹立路徑的目標中,將產業化發展作為了其希望劍川白族木雕達到的一種規模化效果,然而產業化發展卻不一定適用于具有“非遺”性質的劍川白族木雕。產業化發展有利也有弊,也許當下來看,產業化是木雕產業面向拓寬了的銷售渠道的一種有效應對,但從長遠來看,會使得消費者對千篇一律的木雕產品失去興趣,尤其是一些藝術品愛好者,難免會對劍川白族木雕的藝術性特質失去信心,使得劍川白族木雕面臨長期發展的風險。
決策者在促進木雕行業的發展時,雖然做不到完全去產業化,但可以盡可能地考慮使其去產業化,保留更多的藝術性、創新性和獨特性。引入機器進行精細化生產的同時也應該在作品呈現方面結合木雕創作者的藝術創造,使木雕作品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地節省時間、勞動力和費用支出,最大可能地保留木雕作品的特點。
3.擴大木雕工藝產業化發展和上下游行業之間的關系
一是原材料環節。要拓寬木材的數量和來源途徑,并且在木材的獲取上我們應該做到具備充足、穩定的安全保障,盡量避免由于原材料的缺少對實際生產的影響;而這些木材資源的來源問題也涉及了合法的木材和不合法的木材之間的聯系,尤其是那些寶貴、稀缺的不合法木材則更具有其特殊性,在對其的監管和進口工作中就更加值得我們予以重視。
二是制造環節。要真正實現企業對生產加工設備的合理化布局,包括根據自己的條件及對生產行為習慣而采取不同的生產定位。不同的生產主體共同構建一個既積極協調合作又存在良性競爭的企業生產管理格局;在木刻加工中,同樣也應根據實際情況的需求采取整件購買加工或承包加工的木刻加工手段,既可以保證每一個層次的木刻生產和加工的主體都能夠發揮出最大化的價值,又可以更好地促進木刻生產鏈條上的各個加工主體之間的緊密連接。
三是產品銷售環節。可以進一步豐富傳統的銷售途徑,在改變原有的民間經營銷售渠道基礎上,開創一些嶄新的銷售渠道,比如說旅游行業方面的渠道、政府部門方面的渠道、文化和藝術領域方面的渠道等。當今時代,借助信息化平臺的銷售是一種快速傳播名聲的方式,可以利用電商平臺如:淘寶網、京東商城、天貓、唯品會等知名電商來進行銷售。當下主播帶貨業也很發達,諸如李佳琪、薇婭、雪梨等網紅主播也曾在直播間提及過非常愿意與傳播民族文化的企業共同合作,有一些其他的社交媒體廣告推介如微博等都可以作為商家考慮的推廣平臺。總之,只要在推廣和宣傳方面做到位,以如今的網絡發展形勢,想要廣而告之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五、結語
劍川白族木雕的產業化發展是白族人民及其經濟活動行為的表現,屬于我國少數民族特色的典型經濟形式之一。從少數民族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代表了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等方面,對其產業化的研究還可以深入分析少數民族的鄉村農商文化,與大理木雕藝術密切相關的傳統手工業等方面的經濟認知。在白族木雕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成本制約、生產效益和市場化約束等問題,但該問題若依靠政策制定者與木雕商家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共同努力去解決,將會使劍川白族木雕的未來市場迎來新的轉機。
參考文獻:
[1]黎沫君.歷史時空的印證 傳承技藝的凝結——云南民族博物館館藏大理劍川木雕四條屏賞析[J].今日民族,2020(12):26-27.
[2]朱莉.用藝術創意助力脫貧:大理劍川木雕的發展新路[J].美術研究,2020(06):13-17+89-91.
[3]陳文苑,柏貴喜.大理劍川白族木雕興起、發展的歷史文化根源探析[J].廣西民族研究,2020(04):133-139.
[4]葉莉,李聰慧,劉瑤.大理劍川木雕裝飾紋樣的圖式語言分析[J].包裝工程,2020,41(10):331-336.
[5]楊珍.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大理劍川木雕文化[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4(02):46-52.
[6]李成琳,侯小鋒.淺談大理劍川木雕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名作欣賞,2019(30):73-74.
[7]秦磊,楊燕,林啟招,邱堅.云南大理劍川木雕藝術及其文化傳承[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04):39-42.
[8]王焱,白旭.試析大理劍川木雕格子門的符號學含義[J].建筑與文化,2019(05):225-226.
[9]肖振萍.傳統技藝傳承的產業聯動模式研究:以大理劍川木雕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02):56-62.
作者簡介:李鳳鳴(1992- ),女,云南大理人,碩士,麗江文化旅游學院,講師,專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