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總結了00年后大學生的四大思想特點,并針對這些特點,分析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開創性的開展高職教學工作。
關鍵詞:00后大學生;互聯網+時代;創新教學
2000-2009年間,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人民生活水平隨之提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9年增長了1.9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則增長了1.3倍。可見00后的生活條件大幅度提升。家庭結構的變化,經濟的提升,國家的巨大變化對0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
一、00后大學生的特點
(一)個人價值觀不同
在全面計劃生育政策的干預下,2000年后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思想獨立,個人價值觀與80后,90后產生較大的變化。他們思考問題會比較先考慮個人感受,強調自我懂即我的思想。 00后具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他們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對子女教育投入也花了更多的心血。受社會環境與家庭教育導向影響,他們思想常常是我懂即我。主體意識強烈,不約束于課堂的單調模式。這就對新時代職業技術教育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發出挑戰,針對互聯網+時代的職業技術教育也需要針對不同人群價值觀,去做出創新性的發展【2】。
(二)交流方法發生改變。
互聯網時代,學生們對網絡的使用比較多,他們從小學上電腦課,接觸網絡游戲,特別是網絡游戲的興起,引起了很多學生對網絡構建的虛擬世界的依賴性。另外,由于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當前的90后,00后基本上都是4+2+1的家庭模式,孩子與家庭的溝通模式的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通過互聯網,形成的當前的很多網絡語言。很多媒體表示,00后是互聯網絡的原著民。00后通過網絡學習,通過網絡交友,甚至有通過網絡開啟的了自己的第一份職業。當前網紅,博主,有70%都是90后,00后參與,說明00后正在引領交流方法的一種轉變。
(三)網絡化的娛樂生活。
由于網絡的元素豐富多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這深深吸引了00后大學生的注意力,在網絡中,他們具有較強的網絡社交、網絡消費、網絡娛樂、網絡學習的能力。他們的日常話語體系中經常見到扎心了,我不配,喜大普奔,佛系,吃雞,尬聊等網絡詞語。在網絡中,他們可以開心的聊天,順利的溝通,友愛的互助,甚至刻苦的學習。有一部分小學生,王者榮耀的級別都達到很高的級別。如何把這種不畏難的勁頭運用到學習中,非常值得教師思考。
(四)面對爆炸的信息,00后需要很好的辨別能力。
21 世紀是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網絡信息已經沒有壁壘,00后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各種紛繁的信息。這對他們甄別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數據表明,目前的00后學生,在面對許多復雜的社會問題時,看法還不足,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誤入歧途。從2000年到2020年,網絡信息量增加的數千倍,各種信息紛繁多樣,剛好00后的大學生就成長在這樣的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對導致00后辨別信息真偽上形成了很大的障礙。互聯網+時代的職業教育,要在00后大學生甄別實物本質能力上做出努力和創新的措施。
二、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研究
(一)利用網絡信息的多樣性,實現教學內容多樣化創新
00后大學生獨立,自主,需要多樣性的教學。教師針對00后這一特點,需要建立不同的網絡課程平臺,開發多樣性的課件。第一,多媒體網絡課件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必須注意多樣性。比如采用配音的方式進行教學。提前做好配音,配上相應的講課節奏,模仿課堂教學的板書方式,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多媒體網絡課件的設計必須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利用計算機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引導其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三,針對不同的專業群體制作不同形式的課件,比如機械制圖,針對機械類學生的特點,采用突出知識要點的學習資料、網址鏈接等課件;針對醫學類學生,采用趣味性和刺激性較強的游戲類課件。
(二)利用網絡APP工具的多樣性,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現在網絡APP工具種類繁多,比如抖音,微信群,web網頁,知乎,圖片庫,百度等,信息量非常大,信息資源也很豐富。教師要針對00后網絡娛樂的特點,采用學生們喜歡的APP來制作教學課件。在教學中盡量多的使用網絡語言,網絡APP的資源,使教師的課程內容貼近網絡,使教師的教學語言貼近網絡語言,極大的吸引00后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利用網絡的資源豐富性,實現從教學到引導的創新
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結合網絡上的豐富資源,有針對性的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應該大力推廣學生自主學習,提前預習,上課講演的能力。現在網絡資料非常多,00后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強。教師要讓學生們動起來,要讓學生們來當老師,利用網絡平臺,讓學生們站到臺前,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強他們在臺前的自信心。
(四)利用網絡的大數據分析,實現教學目的不斷創新
傳統職業教育的教學目的是教授專業知識。但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們最不缺的是知識的來源。互聯網+時代的職業技術教育,要從單純的教授專業知識為目的,向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辨識力這個目的上來。教師要注重傳授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對網絡資源進行準確性辨別和整理歸納的方法,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和利用互聯網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培養他們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創新學習、自主學習、快樂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統計和多元化的評價,充分利用互聯網使用方便、快捷、參與面廣的特點,創新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途徑、內容的多元化,堅持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網上評價與課堂評價相結合,知識評價、態度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幫助學生客觀事實的分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效果,實現職業技術教學的創新。【3】
00后大學生的特點是與互聯網的發展分不開的,本文提出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要在內容,方法,形式,目的上進行創新,要緊密結合00后學生的五大特點,提出適合學生的需要教學理念,從而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淺析[J];華章;2011年20期
【2】茹斐斐;崔燁;淺談“互聯網+”時代對職業教育的影響[A];“決策論壇——管理科學與經營決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年
【3】張立紅;周剛;淺談互聯網思維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年
作者簡介:霍崢嶸,(1981-11~),女,廣西柳州人,現教學于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學院 講師職稱。
課題及編號:高職院校互聯網+時代下教學理念的創新研究??編號:JY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