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定義層面看,經濟法的實施主體是主動制止一切違法行為,維護社會經濟和諧秩序,處處體現社會公共利益能力,它同時也實現了對社會經營者以及政府經濟能力的有效規制。就目前看來,我國已有的傳統三大訴訟程序在法律效力上并不到位,它無法滿足經濟法實施的現實需要,這就表示經濟法創新實施新模式。本文中希望為經濟法的實施選擇新模式,即市場規制法,并著重探討市場規制法實施體制的有效創新過程。
關鍵詞:經濟法;市場規制法;新模式選擇;實施體制創新
在我國經濟法體制中,市場規制法是關鍵核心,它在宏觀調控規制對象與責任主體上表現出了巨大作用,可基于不同主體身份差異決定經濟法需要采取的不同實施與追責方式。在當前經濟法實施模式選擇與創新過程中,應該選擇市場規制法,并對其創新內容進行分析[1]。
一、市場規制法的選擇與實施
在經濟法中,市場規制法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宏觀調控法治規制對其對象與責任進行劃分,并基于不同主體身份差異展開分析,決定經濟法實施與追責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市場規制法的實施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它對于經營者行為法律的規制、行業協會的規制、消費者協會的規制、行政機關的規制都非常到位。就以消費者協會的規制為例,它就建立了消費者協會與其它消費者之間的權益組織,結合商品與服務內容展開社會監督,并賦予消費者許多營利性服務義務,同時提出諸多約束規制內容。所以說,市場規制法的實施完全取決于經營者、消費者協會以及行業協會等等部門,它在管理公共事務職能方面發揮了重要價值作用[2]。
二、市場規制法實施體制的創新
(一)行政執法實施體制的創新
在經濟法產生之前,基本上所有法律都通過法院訴訟實施完成,這就是司法實施。司法實施本身具備一定的被動性和嚴格程序,同時也具備相應獨立性與權威性,這其中就包括了司法機關壟斷法律適用權這一特征。為確保司法獨立,實現對公權力與保護個人權利的有效限制,還需要結合三權分離相關內容建立行政機關機制,確保審判權授權到位。而行政機關方面則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違法產品有效規制,客觀展示行政權應對機制,如此才能確保市場規制法律實施模式創新應用到位。換言之,就是要基于社會公共利益需求層面探討司法權取向問題,并結合證券優勢因素展開分析,決定經濟法實施模式的創新走向。客觀講,行政實施對于行政機關執法者身份優化調整是有益的,它在機與法律適用社會生活活動層面探討了經濟法司法系統外形形成過程,對行政權向司法權擴張進行研討。同時它也與司法權擴張相比較,結合司法行政實施內容探討其主動性,確保行政機關根據舉報或自行決定啟動調查程序來分析相關依據,做好法律案件處理工作。另外就是基于其法定刑探討行政實施過程中的法律授權內涵,結合行政程序法來體現其快捷性,確保行政實施程序簡捷,結合立案、調查、最后決定來體現法律效力有限性。
如果從市場監管角度看,市場規制法在行政實施方式上更加嚴格有序,利用市場監管首先要確立市場準入審查機制,對市場準入規制法中重要內容進行明確,比如說《食品安全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等,結合這些法律法規內容條件與資質分析相關經營活動內容,并對市場監管機構進行依法審核,確保市場監督檢查工作實施到位。例如可采用反壟斷法對經營者進行調查,了解其銀行業監督管理機制,確保實現對商家經營狀況的有效檢查與監督。
在處罰方面,則需要結合監督檢查機制來分析經營者違法行為并進行針對性處罰,追求其中的法律責任。在我國,針對市場監管機構中經營者的不法行為都要進行罰款處理,并責令停止其違法行為,通過沒收、違法等等限制違法經營者的經營權利。
最后就是強制退市,這是針對嚴重違反市場規制法的有效行為。監管機構會依法吊銷經營者的經營許可證與營業執照,關閉違法企業,強制其退出市場。目前針對某些情節嚴重的經營者需要吊銷其經營許可證,處罰力度相當之大。
(二)司法實施體制的創新
在司法實施體制創新方面,需要結合經濟法實施優化實施路徑,確保通過司法守護正義權利,體現司法獨立性與權威性,保證經濟法實施效果突破固有局限性。在經濟法的司法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公益訴訟內容展開分析,結合傳統訴訟形式來實現司法實施。
從另一方面來講,需要思考司法實施中的公益訴訟內容,要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責任進行訴訟,其目的就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確保經濟法實施順暢。實際上,公益訴訟絕對是對傳統私益訴訟的一種超越,它結合民事訴訟程序平等性來分析民事當事人之間所發生的爭議與權益侵犯內容,探討了當事人之間的直接利害關系,其目的就是為了有效維護個體利益。這一點主要是針對違反社會經濟與公共利益行為的有效監督,它希望全社會都能參與進來,鼓勵個人和社會團體都能參與到社會公共利益維護中來,并提出公益訴訟權利,確保經濟法創新模式有效實施[3]。
總結: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經濟常態發展重要時期,結合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創新必須得以優化,基于更多層面實現經濟建設宏觀調控與微觀實施,確保經濟法在創新模式模式優化方面收獲更多,提出更多新想法思路,真正通過司法程序來認定某些法律責任內容,懲治某些違法行為。基于宏觀調控司法實踐層面講經濟法實施制度推上一個全新發展高度,實現更加重大創新。
參考文獻:
[1]薛克鵬. 經濟法的實施模式及其創新[J]. 天津法學, 2019, 35(01):14-21.
[2]王彥志.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經濟法創新:理念、制度與范式[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9, 59(02):76-85+223.
[3]張丹.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法的發展與創新研究[J]. 視界觀, 2020, 000(001):P.0309-0309,0311.
作者簡介:胡靜瑤, 1992年出生,女,漢族,籍貫杭州,浙江煊為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