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緒
摘 要 為做好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與養護工作,本文將展開相關分析,主要論述施工管理與養護之間的關系,后提出相關施工管理要求與養護技術。因為現代人對生活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各大城市為了滿足居民的要求,紛紛展開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旨在美化城市環境,修復城市內部生態。采用文中方法與技術,可以有效保障施工管理與養護工作質量,使得園林綠化工程能夠順利實施,發揮園林作用。
關鍵詞 園林綠化工程 施工管理 養護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0-0045-02
園林綠化工程比較特殊,其主要施工用材是植物,因此施工中要考慮植物的成活率等重要問題,這時施工人員就必須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管理,并對植物展開養護工作,故管理與養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園林綠化工程的成敗,如何做好兩項工作是一項值得思考的問題,有必要對此展開研究。
1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與養護之間的關系
1.1 養護具有施工管理作用
園林綠化工程中施工管理主要針對施工過程,即整個施工過程必須依照管理要求實施,不能出現違規、超標等現象,但植物的特性使得部分問題可能不會發生在施工過程中,而是在施工后期出現,若不對問題進行防護,勢必導致返工,還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諸如某植物在施工過程中順利栽植,但在5d(天)之后染病枯死,故施工隊伍值得返工,原先在該植物上投入的成本也白費。針對這種現象,養護是避免該現象發生的關鍵舉措,即養護通常是緊跟園林綠化施工展開的,每當園林綠化施工完成一個進度目標,就需要由專人進行養護,若養護得當,植物就能順利生長,趨于穩定后該階段施工目標完全落實,說明養護工作給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提供了后期的保障,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作用[1]。
1.2 養護是施工管理的指引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最關鍵的質量指標就是植物成活率,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保障后續正式養護工作必須到位以外,還要關注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因素,諸如施工過程中出現了植物受傷害的現象,則后續可能無論如何進行養護都無法保障該植物成活,拉低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著眼于這一點,養護工作雖然是緊跟在施工之后的,但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員必須根據養護理論提出規范要求,即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得讓植物受傷害,同時指明要如何避免植物受傷害,依照這些要求施工管理將得到指引,能做好管理工作。
1.3 施工管理是養護的基礎
施工管理決定了園林綠化工程初期施工成果,而不同情況下初期施工成果存在差異,諸如某些園林綠化工程初期施工成果中存在問題,但也有其他工程初期施工成果沒有問題,因此為了保障養護工作的質量,養護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施工管理下得出的初期施工成果進行分析,實事求是的選擇養護技術、設計養護方案,說明施工管理是養護的基礎,能讓養護工作人員遵從客觀思路保障養護工作質量,避免工作脫離實際。
2 施工管理要求與養護技術
2.1 管理要求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工作內容比較多,且每一項內容都非常重要,因此必須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面面俱到。具體管理的主要內容與方法如下。
第一,實地勘察。植物對生長環境有特定要求,諸如部分植物喜歡酸性土壤,但也有植物不喜歡酸性土壤,若將植物栽植與不符合要求的環境中,植物就不能順利生長,造成施工質量問題。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角度上必須在施工之前要求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實地勘察,同時設定好勘察項目,通常包括土壤、氣候、氣溫、生物種群等。實地勘察是為了了解實際環境,以便在施工之前做好植物選型,確保環境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做好鋪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園林綠化工程中對植物類型有特定需求,即必須選擇某一類植物栽植,則需要通過實地勘察判斷環境是否適合這一類植物生長,若不適合,施工管理人員就要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實地環境改造,這一點非常重要,施工管理人員要予以重視[2]。
第二,植物運輸。多數情況中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所用植物都是從遠處運輸而來的,而運輸過程中植物可能會受到傷害,因此施工管理人員要對整個運輸過程進行管理。通常植物運輸過程可以分為起苗、裝車、運輸、卸貨四個環節,各環節的施工管理防范為:(1)起苗時要預先判斷植物主根系的規模,隨后要求施工人員從邊緣處開挖,深度要達標,過程中不可傷害植物根系,全部完成后帶土起苗,過程中要輕緩,避免植物根系斷裂,最終用稻草繩綁扎土球,完成起苗;(2)裝車時要盡可能避免堆放植物,即最好將每一顆植物水平擺放,避免重疊,若條件不允許,只允許堆放一層,否則底部植物可能會被壓傷。所有植物裝車完成后需要第一時間固定,目的是避免植物在運輸環節中過度晃動而受傷;(3)運輸時必須安排專人對車后方植物進行看護,定期對植物根部灑水,避免植物在運輸期間脫水死亡,盡可能保障植物生命力;(4)卸貨時應當逐個卸下植物,并水平擺放在地面上,同時繼續對植物根部灑水[3]。
第三,栽植坑開挖。該步驟與植物運輸過程同步開展,即現場工作人員要根據植物根系的大小開挖栽植坑,以保障植物到達現場后能夠第一時間栽植,而栽植坑開挖成果對植物的成活率也有影響,故需要對該步驟進行施工管理。通常,栽植坑開挖要求為:(1)依照植物根系規模大小開挖栽植坑,一般要求栽植坑的寬度、深度>植物根系規模0.5cm~10cm;(2)每個栽植坑之間必須保持合理間距,否則會導致植物爭奪養分,不利于成活率。
第四,植物栽植。在栽植坑開挖質量達標的情況下,施工管理人員應當對植物栽植過程提出管理要求:(1)植物栽植時必須保障其根系舒展,并且緊貼坑壁,有利于植物根系更好的在土壤中延伸,獲取養分;(2)植物必須垂直入坑,不可出現歪斜現象;(3)植物順利入坑后需要回填土壤,回填土壤必須緊實,沒過植物根系上部1m,以保障土壤完全覆蓋植物根系[4]。
2.2 養護技術
著眼于園林綠化工程植物成活率,養護工作非常重要,而該項工作的質量就取決于養護技術選型與執行效果。通常園林綠化工程中主要的養護需求為植物穩定性養護、植物養分需求養護、植物病蟲害養護,三大需求的養護技術如下。
第一,植物穩定性養護。因為植物初步栽植與土壤中,根系還未與土壤建立緊密聯系,所以植物的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受特定環境影響傾倒,這會給植物造成嚴重傷害,極有可能導致植物死亡,因此園林綠化工程存在植物穩定性養護需求。植物穩定性養護的技術有很多,但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支架式加固技術,即養護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植物主桿的大小,用木條制作一個四方形的支架框,支架框要略大于主桿,以免限制植物生長,隨后在支架框的四個角安設支撐柱,支撐柱程度通常要在1.5m左右,保障支架框位于植物主桿的中部位置,這樣能提高穩固效果。在支架框的作用下植物受外力影響不會出現過大的晃動,因此不會傾倒,且因為支架框與主桿之間的間距較小,所以植物不會太猛烈的撞擊支架框,說明植物穩定。
第二,植物養分需求養護。初步栽植階段植物本身不能很好的吸收養分,且內部原有養分有明顯流失,故需要進行針對性養護,具體養護技術為:其一,可以在植物主桿上掛營養袋,通過這種方式能直接提高植物內部養分含量,保持其生命力,促使植物快速適應環境,發展根須,同時也保障植物成活率;其二,為了保障植物更好的吸收養分,養護人員要對植物進行修枝,即部分植物在培育階段會生長出一些分枝,這些分支會分化植物內部養分,導致養分不集中,對于栽植初期植物生長不利,故修枝就是為了去除這些分枝,促使養分集中,保障植物成活[5]。
第三,植物病蟲害養護。病蟲害對植物成活率有較大影響,是養護工作中的重點,其中針對蟲害,通常可以使用藥物、人工捕殺、生物防治三種技術實現目的,而三項技術各有優劣,根據經驗最適合用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的蟲害防護技術是生物防治技術,即前兩種技術長效性不足,且每一次實施都需要人工執行,耗時耗力,而生物防治技術可以一勞永逸,引進蟲害天敵,控制害蟲種群數量,即可有效避免蟲害,但如果在栽植初期已經發現了比較嚴重的蟲害,可以先通過藥物或人工捕殺技術進行初期防治,再投入生物防治技術維持良好現狀即可。而針對病害,主要的防治技術就是藥物技術,但養護人員必須根據植物病害選擇藥物,做到對癥下藥。
3 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綠化工程中施工管理與養護工作之間關系密切,且兩者都非常重要,對施工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工作人員必須做好這兩項工作。兩項工作質量得到保障,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的成活率將明顯提升,并且能夠在新環境中順利生長,加之后續維護工作,能充分發揮園林綠化工程美化城市環境、修復生態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局明,劉小梅.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討[J].江西建材,2018(14):83,85.
[2] 曉靜梁.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與養護管理措施的探討[J].建筑工程與管理,2021,03(02):101.
[3] 呂晶晶,李珂,魏巍,等.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及養護技術探究[J].現代園藝,2019(22):194-195.
[4] 馮春慶,崔巖.探討建設單位的項目質量管理——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園林綠化工程為例[J].現代園藝,2020(16):204-206.
[5] 季斌.我國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現場存在問題和管理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19(24):155-156.